地方投资计划或只为吸引眼球?
长沙抛出的8292亿元计划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感到吃惊。“这其实是地方在试探中央的走向,在微妙的格局中做出自己的行动,最重要的原因是整体投资环境恶劣。”
“这是‘先声夺人’。其实这些项目什么时候完成,能不能完成,地方是不会透露也没法保证的。但是先把项目亮出来,可以吸引人家的眼球。”林江表示,“其他地方也很难避免这种投资冲动。现在都在观望中,谁先走,其他地方就可能会跟风。”
广州方面业内分析表示,建不建,完成得了完成不了,是个问题,然公布出来,有利于增加市场投资信心。而长沙抛出的8292亿元计划让业内感到吃惊。“这其实是地方在试探中央的走向,在微妙的格局中做出自己的行动,最重要的原因是整体投资环境恶劣。”
地方大手笔投资引担忧
中央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的近期经济发展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当下出口、内需短期难振之时,“稳投资”就成了“稳增长”的重要寄托。在此大背景下,鼓励地方加大投资既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地方巨量投资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缺乏合理微观经济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整体下滑,中国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的方向只好转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也逐渐由企业转向政府,投资来源就仰仗于地方政府负债和地方融资平台。国家审计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至2010年短短14年间,地方政府债务上升了40倍,到2010年年底已达10.7万亿元。由于政府投资往往缺乏效率,再加上大部分项目是基础建设等民生项目,项目的经济回报短期内难以还本付息,这就注定政府投资的不可持续性。
将加重产能过剩局面
与上一轮中央主导的 “4万亿”投资计划具有统筹安排、系统协调等优势相比,此次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整体投资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加重金融风险等隐患。另一方面,地方版“4万亿”会使得“提高投资效益”的美好愿望再次化为泡影。
地方政府负债恐将恶化
到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占全国GDP和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重分别为26.93%和70.45%。考虑到全国举债地区的普遍性、部分地区债务负担的严峻性以及偿债来源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在“管住增量、消化存量”化解债务危机措施还远未见效的情况下,“旧债不去、新债又来”,搞不好地方版“4万亿”就会成为压垮地方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