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重庆8月22日讯 (记者谢兴 刘广滨、实习生何世森) 忠县工业园是2006年才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作为一个相对于全市区县来说建立较晚的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千米,产业定位为装备制造、农副产加工、能源化工、新型建材产业。按照“一园多区”的格局规划,基于忠县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江南万亿工业长廊规划等政策优势,推动园区的晚成立,快发展。
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忠县县委常委敖斌给我们介绍说:“忠县的工业发展在全是算是比较落后的,由于上一届领导把全县的发展重点集中在旅游文体等方面,所以在工业上面相对比较滞后。但是滞后的形势其实也是一个优势,那么就是可以吸取其他区县在工业上面发展的一些经验,所以忠县工业园区在成立之后,我们就比较注重生态环境和工业发展的协调性,在产业选择之中选择注重生态环保的企业,比如通过技术改造开创了新型水泥行业的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云河改装车公司等环保企业和装备制造业,而且最近还在和一家用石灰石造纸的企业进行合作。”
到底如何实现水泥这种高污染行业成为环保企业,在重庆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了解过程中,海螺公司董事长助理陈毅给我们介绍了海螺自己研制发明改造的分级燃烧脱硝技术,陈毅表示,实施分级燃烧脱硝技改后,海螺企业在氮氧化物排放可以达到50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减排达到了30%以上。而且海螺还将在第二期的建设中成立一个日处理垃圾200顿的垃圾处理厂,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利用生产水泥的高温来处理垃圾,而且由于超高温还可以分解垃圾产生的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处理忠县的生活垃圾。海螺企业还通过炼制水泥的余热来发电,通过发电过程中对废气的冷却沉降降低粉尘从而不破坏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除了海螺企业之外,针对忠县“4+2”的工业聚集发展格局。在装备制造业之中发展特种汽车、船舶、水轮机发电设备、工模具材料等项目,在未来五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在农产品加工中大力发展橙汁、笋竹等加工,成立库区产值达到100亿元的农副产加工基地;在其他再生能源,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方面都大力促进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450亿元,安排就业人员4万人次,实现税收20亿元。
(责任编辑: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