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开展食品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

2012年09月06日 19: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宁波9月6日讯 (记者 郁进东)  75%的食品靠外地输入的宁波,无论是食品安全领域治理,还是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近年来都作出了成功的探索。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说,“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宁波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狠抓食品安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规定的行为零容忍,并逐步构建长效机制,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群众监督的强大合力。”

    食品安全,宁波到底还有哪些隐患?开展食品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以来,宁波市相关部门对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分析和清理。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3.7万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3万余户次,排查出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隐患,同时捣毁6个违法加工窝点,依法查处86起违法案件。

    7月15日,宁波启动全市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奇担任组长,四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宁波明确食品安全的16项隐患治理的责任部门,包括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水果保鲜剂安全问题、蔬菜保鲜剂安全问题、鲜笋农药残留问题、豆芽生产中滥用添加剂问题、水产品中添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药物问题、工业硫磺生产加工食用农产品问题、使用工业明胶生产加工食品问题、肉品安全问题、辣椒粉及其制品中添加工业染料问题、网络销售食品问题、非法销售织纹螺、河豚鱼问题、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滥用含铝膨松剂问题、食用油整治问题、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置问题等。

    针对明确的治理任务,全市各部门积极行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击展开“清螺禁鱼”行动,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制售织纹螺、河豚鱼行为展开突击检查。市工商局在百日内将抽检1300余批次重点食品,包括校园及其周边方便食品、膨化食品、油炸食品、面包甜点、各类果脯等食品,超市现场制售食品,批发市场的茶叶制品、辣椒制品及其他重要食品。两次以上抽检不合格者将被列入生产商或销售商黑名单,通报相关的监管部门,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市质监局组成食品安全督查组,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深入食品生产企业,检查食品安全。

    在宁波1200多家食品、添加剂及接触材料等生产企业的车间里,在宁波各个社区和村子里,都可以看到有奖举报制度及电话的公告。除了政府部门监管,群众力量不可小视,尤其是食品企业内部职工深谙食品安全之道。为多渠道打击食品违法,宁波重奖食品领域违法行为的举报者,举报8种食品违法行为,最高奖金30万元。

    长久的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有全社会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更需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在宁波,这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在食品安全的监管网中,源头监管是经线。宁波市从源头抓起,2007年开始就在全国率先绘成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猪肉、水产品、蔬菜、豆制品、食用油、乳品、牛肉、家禽、蛋品、大米等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的十大类食品,其产地、供应商、品种、运输、销售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提前预防是纬线。宁波每天有人搜集网上线索,其他地方出现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问题,马上在本地专题计划全面抽查。同时,还依托全市信用体系网络,为所有食品、药品企业建立了信用等级,分ABCD四类,如果信用更差,则列入“黑名单”。市质监局一旦发现企业等级下降,马上进行约谈,C类、D类企业将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而“黑名单”企业将向社会曝光。

    监测则让这张监管网更加严实可靠。宁波不断加强检验检测,探索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在2009年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城市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系统,汇集各职能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和实验室抽检信息。目前,该共享系统已积累约14万批次、140多万项次食品检验检测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宁波定期把食品安全风险告知市民,是国内第一个每年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报告的城市。

    新近发布的《2011年度宁波市食品安全报告》显示:去年,宁波对4.8万余批次食品进行实验室检验,获取58万余项次数据,合格率分别为91.58%、99.06%;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放心度达88%。    

    一切着眼改善民生

    郁进东

    宁波建设智慧城市从构想到推进,已经两年多了。两年来,该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突出位置是其原因之一。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资源日益短缺,而人们从居住到出行,从工作到娱乐,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矛盾已成为城市成长过程中急待解决的烦恼,人们称之为“城市病”。宁波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就是通过信息化为城市排忧解难,从而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质。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为人们勾画出这样一幅图景,小病不用去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病人的血压、心脏、脉搏等情况;下班前可以通过传感器,得知家里的温度,从而启动空调进行调温;交通流量大时可提前疏导;河流被污染时可马上发现排污口……总之,市民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终端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都将变得方便轻松,而城市也随之更加绿色、低碳、高效、美丽。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月娣说得更加精准,“所谓智慧城市,就是用高科技手段为城市运营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管控能力和服务能力,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聪明,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健康、愉快、安全的生活环境。”她举的一个刚刚发生的“智慧城管”实例让人难忘。8月上旬正面登陆宁波的“海葵”台风,没有造成宁波一人伤亡,除了各级党和政府部门指导组织抗台工作有力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宁波“智慧城管”建设让城市每一处积水都能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管理者,从而及时采取疏导措施,避免水漫金山,殃及百姓。

    谢月娣说“要始终注重民生项目优先,这是宁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这个工作思路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让发展更科学,城市更聪明,生活更便捷!

    宁波的实践给人们以丰富的启示。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