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收口"地方债 各地政府勿为建设而建设

2012年11月07日 12:4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10万亿地方版经济刺激方案密集出炉,地方政府正是用钱之际,一条来自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传闻,无疑给“饥渴”的各地政府当头一棒。同时,紧缩的政策或许能让地方政府有所觉醒,与表面上的高速发展相比,制定符合本地方的长远规划更为科学、合理。

    现状:融资潮降温需求仍存

    今年以来融资平台公司掀起一轮“借新潮”,其中相当一部分的融资方式是从银行信贷变成债务融资,并未增加现金流,新积累的风险不容忽视。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进行“刹车”,上述融资潮有望迅速降温。详细>>>

    而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资金短缺的需求。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一位上海官员在采访中指出,“进入2012年,平台贷款的持续收紧,地方经济的萎靡不振,迫使地方融资平台‘抢滩’债券市场。不少地方政府的确存在‘缺钱’的困境,有发债的需求。”

    讨论:地方债风险可控

    今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获取资金方式悄然发生改变。受贷款集中到期兑付、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项目未及时投产等因素影响,不少地方逾期贷款陆续显现,贷款质量下滑趋势明显。对此,监管机构开始拧紧银行地方融资平台授信的水龙头,平台公司只能通过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信托计划等方式筹集资金。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信用风险也逐渐“交棒”到“影子银行”手中。

    有分析认为,融资公司新发债券主要盈利和现金流来源基本是地方政府注资、资产划拨、补贴等。只要今后经济平稳增长得到保证,平台公司发生较大规模偿还风险的可能性依然较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认为,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发行地方债、企业债的方式缓解投资资金短缺的矛盾。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地方债余额为10.7万亿元,即便加上中央政府债务,负债规模也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债券市场将成为地方政府筹集闲置资金的主要渠道。详细>>>

    深思:“地方政府缺钱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一:体制不健全,为了建设而建设

    市场对一些副省市级以下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中期票据确实比较敏感,这些地方融资平台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往往缺少好项目,只是为了建设而建设。

    日前,贾康在接受《中国政协报》的采访时表示,出现如此高的地方债,一个主要原因是省级以下分税制不到位,地方税体系迟迟未成型,造成了地方收入紧张。同时,目前以GDP为导向的考核机制是地方“短视”的行为动因,加大了隐性举债的力度。详细>>>

    问题二:地方发展短时,缺乏长远规划

    一条关于“东莞樟木头镇负债16亿濒破产”的网络质疑作为一个典型,暴露出了一些地方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依靠简单的收租,尤其是以承接低端产业和土地低端开发为主的物业收租模式已走入了困境。”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据悉,2011年东莞全市收不抵支的村有329个,比2005年增加近一半,收不抵支的村占东莞村总数的比例近60%。

    据《东莞日报》随机抽调100个行政村(社)的调查结果,这些村(社区)以租赁经济路径为主要收入途径同时,投资性的创收比例微弱。而一些村(社)机构臃肿,导致人员膨胀,工资支出加上如劳动服务资助费用、垃圾处理费、消防设施购置费等费用支出,占据了村(社)财政绝大部分支出。(据《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