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18年以5.2%人口创造全市15%经济总量

2012年12月17日 14: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7日讯(记者吴肖叶)苏州工业园区今年年初在北京发布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12月15日,在中外媒体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大型采访活动中,苏州市委党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表示:截止目前,45项指标完成进展总体较好,有信心在年底完成各项指标要求,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作排头兵。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成立十八年来,以占全市3.4%土地、5.2%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连续两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同时王翔也表示,园区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离不开发展‘三化’、‘三型’工业园区的定位,紧抓转型升级机遇。将来会继续打造四大高端新优势,助力经济发展。

    抓机遇调整产业布局谋转型

    当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吹响“转型升级”号角的时候,苏州工业园区就敏锐的意识到,结合园区实际必须积极抢抓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机遇,大力开展择商选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园区在2006年提出“产业升级、科技跨越、服务业倍增”三大计划,发展到目前的“九大计划”,扩展到人才、金融、纳米产业等具体领域。从外资“一股独大”到内外资“双轮驱动”,从单纯依靠制造业到制造业与自主创新型企业并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新兴产业方面,形成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光电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医药、软件及创意、生态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2011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06.4亿元,增长36.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2%,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营造高端集聚新优势

    王翔表示,要努力建立‘三化’(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三型’(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工业园区”。贯彻“十八大”精神,赋予新内涵。夯实经济基础,诉诸亲民亲商的新思想,打造苏南新高地。未来在营造高端集聚新优势方面做足功夫。

    发展高端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2+3”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装备产业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500亿元左右、1500亿元,形成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350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发展高端商务,力争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左右、2017年超50%,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体格局。加快金融及总部经济发展,力争三年金融及总部机构增长到700家、科技专营机构增长到20家、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实现翻番到1200亿元,成为长三角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区和总部经济集聚区。

    集聚创新资源,力争国家千人、省双创人才、市姑苏人才、园区科技领军人才三年倍增发展。打造桑田岛世界名校区,力争三年集聚以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大学为代表的8-10家世界名校。完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启动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

    培育自主品牌企业,实施自主品牌企业五年发展计划,打造一批高知名度、高影响力、高市值、高利润的自主品牌企业,到20172-3家企业年销售超100亿元、5-7家年销售超50亿元,50家年销售超1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15家。

    此外,园区还将在功能空间、体制机制、宜居方面做足功夫,突破发展瓶颈,形成新优势。

    改善大环境吸引人才
     
    园区将推动人才国际化作为推进经济国际化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扩大“领军人才工程”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依托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打造桑田岛世界名校区,努力培养更多适合区域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不断优化引才留才环境,努力打造人才国际化示范区。

    “坚持与百姓共享成果”
 
    园区组建了苏州市规模最大富民集团,新开工的富民载体面积近70万平米。预计农村动迁居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76万元、增长23%。在加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方面,新开工的公租房3319套、竣工1192套;新建成3所公办学校、7所幼儿园。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王翔表示,园区一直在为提升动迁居民的家庭收入做着努力。尤其是完善保障体系,使之同步甚至高于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