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种粮大户调查报告:业主特征及种粮动因和经营方式

2013年08月07日 15:31   来源:政府网站   

  按: 近年来, 随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流转的速度逐步加快, 种粮大户不断涌现。据统计,目前全省种粮大户已达 11000多户,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成为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深入了解我省种粮大户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想法和要求,更好地为党政领导 宏观决策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于2013年7月中旬在全省进行了一次种粮大户问卷专项调查。

  本调查在 17个省辖市的 40 个县(市、区)中进行,调查对象为独立承包、独立耕种、独立管理、独立收获且规模种植在 5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户的业主。 调查采取由县级调查人员携带调查问卷与种粮大户业主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 150份,通过对收回调查问卷的分类汇总,拟从种粮大户的基本特征及种粮动因和经营方式、生产投入与收益情况比较、困惑与期盼等方面报告如下:

  河南种粮大户问卷调查系列报告之一

  ——种粮大户业主的特征及种粮的动因和方式

  近年来,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陆续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及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然而,这并未能从根本上留住农民外出的脚步,无法让种粮农民的心“踏实”下来,在一些地方种粮成了妇女、老人的事情。与此同时,从事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那么,都是哪些人变身为种粮大户?驱使他们种粮的动因是什么?他们又是怎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对 150个种粮大户的问卷调查得出这样的结果:

  一、种粮大户业主的基本特征

  1 、男性远多于女性。 150 位种粮大户业主中,男性 146人,女性 4人,分别占 97.3%和 2.7%,目前来看,在农业这个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中,男性还是绝对的主角。

  2 、以中年人为主体。 150 位种粮大户业主的平均年龄为 46岁。其中年龄最大的 68岁,最小的 25岁。按年龄分组看: 30岁以下的占 2.7%, 31-40岁的占 18.7%, 41-50岁的占 56%, 51-60岁的占 19.3%, 61岁以上的占 3.3%。由此可见, 40岁至 50多岁的中年人是种粮大户的主力。

  3 、初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占 76%。 150 位种粮大户业主中,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占 19.3%,高中占 44%,初中占 32%。即,种粮大户中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合计占 76%,他们目前是种粮大户的骨干力量。而随着人们对规模种粮重要性认识的深入、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强,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会进一步增加,未来从事规模种粮的人员文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4 、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 150 位种粮大户业主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 77.3%,比全省第一产业劳动力中同类占比高 69.2个百分点。

  5 、村组干部占相当比例。 一般来说,村组干部有文化、信息广、头脑灵活,组织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在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中多数都能够起到示范表率作用。调查结果表明, 150位种粮大户业主中,现任村组干部占 39.3%,其他身份的占 60.7%。

  6 、近半数人员从业年限在三年以下。 150 个种粮大户从事规模种植的年限平均为 4.8年,其中从业年限最长的达 23年,最短的是 1年。按从事规模种植的年限分组: 3年以下的占 49.3%, 4-6年的占 36%, 7-9年的占 6%, 10年以上的占 8.7%。由此可见,我省 90%的种粮大户是 2005年全部取消农业税以后发展起来的,而近三年新发展的种粮大户则占到近一半。

  7 、非农行业转入者占四成以上。 对“您从事规模种植之前的身份是什么 ”的调查结果是: 150位种粮大户业主中一直从事农业的占 55.3%,而成为种粮大户之前从事非农行业的占 44.7%,其中原来打工的占 9.3%,经商办企业的占 24.7%,从事其他行业的占 10.7%。

  二、种粮大户的从业动因

  粮食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因素制约较多,与二三产业比经营风险较大、效益低,与农业内部的林牧渔及经济作物等高效农业比效益也较低,那么这个被称为弱质、低效益的粮食产业,为什么近几年得到越来越多种粮大户的青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由散户种植发展为规模种植?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由外出打工而返乡种粮?更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由经商办企业而转投种粮?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动力在哪里? 150个种粮大户对“您从事规模种粮的主要原因”一题的回答结果是:

  认为“规模种粮经济效益较好”的最多,占 41.3%。 虽然种植粮食比较效益低,但是种植达到一定规模后,随着物质费用和生产服务价格的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与零星种植户相比,量的叠加使规模效益也相当可观。这是种粮大户选择种粮的最主要原因。

  认为是“政府扶持政策的引导”的占 17.3%,居第二位。 规模经营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土地规模经营发展, 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有效实施,使人们看到了发展粮食生产的希望,增强了规模种植粮食的信心。这是种粮大户选择种粮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认为“自己有粮食种植技术”的占 15.3%,居第三位。 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种粮大户业主原来是农民技术员或是种田能手,他们懂技术、会管理,从事粮食生产可谓得心应手。这是种粮大户选择种粮的第三个主要原因。

  另外,有 10.7%的种粮大户感觉“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 10%的种粮大户认为“没有其他赚钱门路,只有种粮”为其种粮的主要原因,分列第四位、第五位。另有 5.3%种粮大户是因为其他原因选择种粮。

  三、种粮大户的经营方式

  面对比散户增加几十倍上百倍的耕地面积,种粮大户是如何经营的呢?调查结果显示:

  生产管理主要靠雇佣劳动力和租用农机完成。 从使用劳动力情况看, 150个种粮大户中完全靠自己家庭劳动力耕作的仅有 6户,占 4%,他们主要是家庭劳动力多且经营不足百亩的小规模种植户。生产管理中雇佣劳动力的有 144户,占 96%。其中常年雇佣劳动力的 90户,占 60%,户均雇工 4.9人;季节性雇工的 137户,占 91.3%。从使用农业机械情况看, 150个种粮大户中主要靠自己农机耕作的 70户,占 46.7%,主要靠租用机械耕作的 80户,占 53.3%。

  约一半种粮大户是兼业经营。 调查结果显示,占 49.3%的种粮大户除种粮之外还从事其他行业,只有 50.7%的种粮大户业才是专业种粮。进一步了解得知,相当部分的种粮大户原是农资经销商,从事规模种植以后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种子、化肥、农药,一些种粮大户业主还是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同时由于种粮效益较低,为提高经济收入,部分种粮大户还从事设施农业、花卉、果园等高效农业种植。 150个种粮大户经营的耕地面积中,约 17%的耕地用作了种粮之外的其他生产。

  粮食收获之后大多直接出售。 调查结果表明, 150个种粮大户中, 87.3%的大户在粮食收获之后都选择了直接出售。对于直接出售的原因, 65.6%的种植户是因“没地方存储”, 16.8%的种植户“感觉目前价格合适”,另外因“签有订单”或“其他”原因的分占 13.7%和 3.8%。

  出售的对象多为社会粮商。 对于出售的对象, 58.8%的调查户出售给了“社会粮商”; 16.8%出售给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 24.4%的出售给了“粮食加工企业”或“其他地方”。对于“没有把粮食出售给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原因”, 40.4%的调查户认为“路程远,不方便”; 25.7%的调查户认为“检验程序复杂,太麻烦”; 16.5%的调查户感觉“目前收购价格偏低”;还有一些调查户认为“服务态度不好,不愿意卖给他们”等。由此可见,伴随着粮食市场的开放,私营粮贩的上门收购,极大地方便了种粮农户,与国有粮库 “坐堂经营 ”的收购方式相比,走村串户的私营粮贩凭借着其经营上的低成本和方式上的灵活性,逐步成为农户售粮食的主渠道,成为了粮食流通市场中的主力军。因此,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增强服务意识, 扩大收购网点,提高服务质量, 这样才能重新焕发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生机。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