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2日 季建业)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2日 季建业)

2012年01月20日 17:08   来源:南京日报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与目标

    去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十二五”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今年是全面落实党代会精神的推进之年。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压力:一是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着宏观环境变化的压力。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际贸易需求萎缩,欧债危机前景难测,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调整经济结构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矛盾相互叠加。二是产业转型面临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十二五”时期,我们的经济总量要翻一番,但是,单位资源能源消耗要降低一半,这就需要在加快发展做大总量的同时,着力推进产业转型,依靠技术革新大幅度削减能耗。三是财政收支平衡面临着政策调整引起的收入减少与刚性支出增加的压力。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以及个人所得税、中小企业营业税等政策调整的影响,今年全市税收减收因素增加很多,而民生改善、环境建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刚性支出则大大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四是社会稳定面临着各种利益诉求的压力。在经济变革的过程中,社会群体的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矛盾多发,使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压力和挑战,政府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充分培育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城市建设、内需拉动等形成的新的增长点,充分运用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形成的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广大干部群众应对危机、抗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的有利条件,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坚韧的勇气,用更加智慧、科学、理性的办法,去推进“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促和谐”等各项重点工作,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最终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实惠!

    做好今年工作,关键要突出“六个坚持”: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优化结构与做大总量同步推进。增长和发展仍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走科学的发展之路,在结构调整中实现总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实现创新驱动、投资拉动、消费带动的多重推动。创新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投资和消费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创新引领发展,引导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投入到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企业中去。三是坚持转型升级,实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并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在转型发展中加快做强实体经济,在率先发展中实现产业转型,形成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多赢的局面。四是坚持内生增长,实现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相互促进。依靠外资、国资和民资等多元投资,推动外在投入和内生增长共同发展。五是坚持民生为先,实现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统筹共赢。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统筹协调,在发展的基础上惠及民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善民生。六是坚持文化铸魂,实现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南京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彰显南京的文明。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求好、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攻坚、聚焦重点、统筹兼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发展,加快推进民生改善,把宏伟的发展蓝图一步一步地变成美好的现实!

    按照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安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建议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6.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全力以赴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转型是发展的现实路径。把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统筹起来抓,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把产业发展推上新的高度,才能把南京突出的创新资源与人才优势转化成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加快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全面启动建设科技园区、科技创业特别社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接轨国际的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和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专业的科技平台和软件服务、云计算、智能电网、“三网融合”等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业,集聚科技创业企业3600家,使各种创新资源汇集南京。实施“321人才”计划,在更高层次上集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滚动推进“千企升级”计划,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建设40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实施11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积极发挥南京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作用,推进知识产权转让试点。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推广“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模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园区创业。进一步放宽政策,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的职务发明收益,按至少60%、最多95%的比例,划归研发的科研团队拥有;允许科技领军型人才创业可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至少50%、最多70%的比例折算技术股份。

    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和特色产业培育计划,组织实施新型显示、智能电网、风电、光伏、软件信息、未来网络、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国家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基地、未来网络产业创新基地、南瑞继保产业园、中电熊猫电子装备及系统制造产业基地、国电南自工业自动化产业园、北斗导航产业基地等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扬子石化三轮乙烯改造等一批项目。全力打造高世代面板和新型显示、智能电网、软件信息等千亿级产业和微电子、创新药物、节能与环保、智能交通等10个重点高新技术特色产品集群,确保全年完成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600亿元,增长20%。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通过研究制定特殊政策,重点推进新能源、智能电网、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物联网、云计算等一批应用示范项目,用需求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着力推进现代服务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软件信息、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是产业转型的重要内容。继续推动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筹办软件大学,推进中国软件谷(园)的开发建设,确保软件业务收入完成2000亿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推动苏宁易购等企业快速发展。大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在南京设立区域性总部,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商务服务高端化,进一步完善新街口、河西新城商务商贸中心的服务功能,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购物精品街和专业化市场群。高标准规划建设龙潭物流园区、禄口空港邮政物流园、江北化工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基地。办好首届南京文化旅游节和2012年中国航海日。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文化、旅游、技术、信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针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进一步做大一般贸易和机电产品出口,加大培育知名品牌和出口基地,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外贸结构。

    进一步推动园区发展集聚优势产业。重点建设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创新园区、特别社区、软件谷(园)、服务业集聚区、旅游度假区、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载体,提升各开发园区创新载体的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培育创新创业的能力。深化开发区“二次创业”,全面提升开发园区的发展质量、环境品质和政策服务水平。坚持开放促开发,开发促转型,丰富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继续发挥好“重洽会”、“金洽会”、“名城会”、“紫金山峰会”等会展品牌效应。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外资、民资、国资等,加强同央企、省企的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对调整结构、转型升级起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拉长做大重点产业链。推进金陵海关和南京口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积极申办综合保税区。打造便捷高效的创业环境,千方百计使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南京。

(责任编辑:编辑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