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2日 季建业)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2日 季建业)

2012年01月20日 17:08   来源:南京日报   


    (二)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不断完善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正处在优化格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也处于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时期。为此,全市已部署了“千日行动计划”。全市人民要同心同德,把我们生活的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

    着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建成长江四桥、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绕城公路马群到铁心桥段改造和122省道改建工程,继续推进宁杭、宁启等铁路建设,加快建设禄口机场二期、六合机场、南京以下长江航道-12.5米疏浚工程。大力推进地铁三号线、四号线、十号线、机场线建设,启动主城至六合、高淳、溧水轨道交通建设和宁芜铁路南京段改造、麒麟单轨交通工程。加快江北大道和宁高新通道建设。完成纬一路工程,全面推动城西地区和绕城公路以内快速路网,以及机场西通道等一批快速路改造。建设保障房组团配套道路,实施苜蓿园大街南延工程。开工建设秦淮新河大桥。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完工,将对疏通南京大交通格局的重要节点、完善路网体系、增强区域竞争力起到关键作用。

    继续强化城市功能建设。主城八区重点强化金融、商务、交通物流、旅游会展等功能,推进苏宁慧谷、华能滨江物流信息港、中航科技城、万达国际总部街区、金鹰三期、金陵饭店二期等一批功能性商务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河西新城重点推动国际金融城、海峡城、博览中心二期、华新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青奥村等青奥功能板块,做好场馆的维修建设。启动南部新城城中村改造和大明路地区企业搬迁。推进浦口新城滨江大道和环境、配套道路,以及青奥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麒麟生态科技园科技综合体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完成老城南地区箍桶巷、蒋百万故居、边营片区、胡家花园整修。实施下关滨江滨水空间、下关航运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大马路地区民国建筑的保护利用,推进铁路西站搬迁。实施燕子矶新城化工企业搬迁后土地修复工程和居民安置。完成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重要节点和重要示范段的景观整治工程。做好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内交通及长江防洪工程,建设纬一科技城。加快编制《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推动宁镇扬同城化战略实施,积极发展与泛长三角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南京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

    继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实施,主干道、背街小巷、玄武湖景区等综合整治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继续推进16条主干道和500条街巷整治,整治户外广告、店招,整治违章建筑,实施二环(绕城公路、明外郭—秦淮新河)十线道路的绿化提升计划。整治街头巷尾的绿化小游园环境。加快“智慧南京”顶层设计和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城市景观设计,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加快建设和优化布局公厕、变电站、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构建管建并重的绿化管养新机制,推进城市市政绿化养护的标准化、市场化、规范化管理。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工作。

    (三)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增强郊县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

    城乡统筹发展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策”,今年郊区县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幅,都要明显高于主城区。

    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统筹全市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江宁、栖霞、浦口(桥林)、六合、高淳、溧水等各大开发区、专业园区、重点镇街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鼓励资金、产业、人才向“四区两县”集聚,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继续加强村级能力建设,推动村级100万平方米厂房的出租与经营。推进郊县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发展和载体建设。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农业“1115”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进一步创新投入机制,提高设施农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新增高效农业15万亩、设施农业8万亩。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突出打造一批特色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示范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0家以上。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对接。重点启动城郊轨道交通线建设,完成干线公路建设200公里,全面启动主城向溧水、高淳引江供水管网工程,加快城乡绿廊建设。完成50公里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水阳江和滁河防洪治理工程,做好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建设项目,全面提升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强化全市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切实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实施农地重整、村镇重建、要素重组,以片区规模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河道综合整治,逐步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抓好11个城乡统筹试点街镇的新社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公共设施布局,加大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便民型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公共设施的标准和服务水平。

    (四)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城市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衡量城市生态文明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南京的环境矛盾非一日之寒,解决环境问题非一日之功,转型升级也非一蹴而就。一方面,从现在起要实行最先进的环境准入标准、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消费体系、绿色交通体系;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环境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改善人居质量。

    推进“三城”同创。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已纳入今后两年全市目标,创建的核心是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我们将全面启动二桥至三桥之间滨江风光带建设,加快推进紫金山—玄武湖中央公园,以及麒麟、浦口新城等公园建设。启动清凉山—国防园—石头城公园的整合改造,主城各区集中整治或建设1—2个城市公园。建成20个小游园。规划建设郊野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和绿化步道。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水平。开展森林镇村建设,新增造林面积7万亩、绿化村庄600个。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再命名,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确保溧水建成国家级生态区,新创建一批生态镇、生态村。

    打好“六个硬仗”。一是打好大气环境整治硬仗。实施蓝天工程,建立完善扬尘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施扬尘控制负责人制度。4月1日起供应国Ⅳ标准汽油,缓解汽车尾气污染,淘汰黄标车2万辆以上,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达86%以上。二是打好水环境整治硬仗。实施清水工程,继续完善金川河、玄武湖区域污水管网,重点推进南十里长沟、河西北部等区域的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善主城和郊区县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加强阳台污水收集,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河道。三是打好垃圾分类处理硬仗。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要变废为宝,变害为宝,今年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快建设静脉产业园,建立垃圾清运、资源回收、利用处置新体系,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建设完善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推进垃圾处理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希望得到人大代表、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四是打好节能减排硬仗。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把推进节能减排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继续开展“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行动,实施绕城公路以内一批工业生产类企业的“退城入园”,整治关停污染企业162家。从严把好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增量。加快重点企业和燃煤电厂脱硝工程,对未完成减排目标任务的区域和企业,暂停审批新建项目。五是打好生态环境建设硬仗。优化城区绿地系统和空间布局,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品质。建设环境监测与应急中心,健全环境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快建立空气、水环境自动监测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体系,切实提高环境应急能力和水平。六是打好村庄环境整治硬仗。全面启动4186个村庄环境整治,完成1455个村庄整治任务。让田园风光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成为南京新农村的新亮点。

    (五)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魅力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必须做好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资源和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这两篇大文章,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

    展示人文古都特色。充分挖掘、保护和有效整合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和历史地段、历史古镇村、文物古迹的保护,凸显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特色。加快老城南历史文化风貌区、评事街传统民居风貌区的整饬维修。实施一批民国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推进六朝博物馆、孙权展示馆、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云锦博物馆)、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继续做好六朝石刻、大报恩寺、南京城垣博物馆、牛首山、明皇宫、清凉山石头城等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启动南京书画院、美术馆搬迁工作。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动各大专院校、中学、艺术团体与社区挂钩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街(镇)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室建成率达100%。开展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试点,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鼓励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特色鲜明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互助诚信的社会风尚,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和邻里文化,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和科教人才的优势,注重文化与科技、金融、教育、旅游的融合发展。启动产业振兴、园区升级再造、重点文化工程延伸、文化品牌延伸、打造龙头企业等5项计划。力争1—2家示范基地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3家示范基地命名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做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演艺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广告等新兴文化产业,拓展文化企业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集聚化。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育高层次、领军型的文化创业人才、专业人才和文化名人。

(责任编辑:编辑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