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1日 朱克江)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1日 朱克江)

2012年01月29日 14:16   来源:政府网站   


  各位代表:无锡已开启“第二个率先”的伟大征程。跨入新的一年,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当好率先基本现代化先行军和科学发展排头兵”的任务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明晰的工作思路和更加务实的发展举措,更大力度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立足率先发展,在各项工作上迈出新步伐。切实把握今年工作的总基调,坚持以率先争先确立发展目标,着眼于能好则好、能快则快,全力推动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经济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努力使无锡的发展保持领先,在全省走在前列。二是着眼创新发展,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增创新优势。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的产业化程度,通过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把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通过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三是加快转型发展,在优化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聚焦产业转型,坚持新兴产业扩张与传统产业提升“双向并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实现实体经济的水平提升。注重城乡统筹,推动一体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农村面貌,推进城乡在转型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转型。四是促进和谐发展,在服务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人为本的政府工作导向,建立健全民生诉求表达、民生问题解决和民生投入保障机制,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幸福无锡”建设的群众满意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不断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2年的工作任务 

  实现今年发展目标,要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确保经济持续健康运行 

  抓住发展不动摇,积极破解难题,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跟踪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生产要素供给,积极组织煤电油气调配,着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民生项目资源需求。广泛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在锡金融机构更多争取国家信贷资源投放,确保新增贷款增速不低于全省和苏南平均水平,各类融资总额比上年有所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实体经济成长壮大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和引导人才、资金等要素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积极组织工业企业大力开拓目标市场,促进产销对接,努力增加无锡产品市场份额。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扎实开展各级政府领导与企业挂钩联系服务活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全面排查和清理企业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稳心留根”,大力支持新办企业,促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加快发展。抓住市场变化机遇,鼓励企业加快兼并重组。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服务载体。加快企业上市培育步伐。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实施商贸流通提速计划,支持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吸引国内外知名商业巨头在无锡投资布点,提升三阳广场、胜利门、河埒口、太湖广场等商圈规划建设水平。扩大网购、信用消费和循环消费,培育更多新的消费热点。鼓励开发使用本地新产品,加大产品推广应用。实施“光伏屋顶”计划,促进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市场应用和节能减排。支持房地产投资开发,进一步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抓住市场变化的倒逼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入部署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围绕建设“东方硅谷”目标,更大力度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加快推动“530”项目产业化进程。启动实施大学生引育创业五年行动计划,建立较为完整并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促进形成各类人才集聚无锡的良好氛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积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开放创新,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重点建设物联网研究院、国家光伏产品检测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0亿元资金,以引导和推动科技创新及产业转型。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以上,高新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按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要求,在新兴产业急需的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核心新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扩大新兴产业产出规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和联合创新,打造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竞争力、形成上下游配套的高端产业链条。深入推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抢占制高点,加快产业化步伐。启动实施“智慧城市”计划,推进感知环保、感知交通、感知电力等一批应用示范工程,使之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推动制造业高端发展。加快传统制造业和优势产业技术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全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75%。实施100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新增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20家以上。推广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进企业品牌产品规模化工程,新增省级以上品牌90个,国际注册商标40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超越工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重点培育一批软件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开发和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体制机制,加强营销策划和重点市场开拓,加快发展旅游综合体,重点建设旅游目的地,争取旅游服务业发展较大突破。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打造具有较高水准的会展品牌。整合与建设石塘湾、新安等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口岸保税物流、空港物流、城市配送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银行、保险、债券业务与产权市场,加快推进太湖新城金融商务街区和一批重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实现文化产业振兴。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布局,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支持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数字出版、动漫网游、演艺娱乐等产业发展。精心打造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新区创意产业园、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崇安家居设计中心等集聚区,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宜兴紫砂、惠山泥人、竹刻、锡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加快市场价值开发和产业化。鼓励文化企业在与科技、金融、旅游等产业融合中创新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升农田装备水平,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分别达56%、14%和60%。建成千亩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农业园区化比重达20%。大力发展生物农业、感知农业、生态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为农服务示范社,提升农村合作经济水平。

  (三)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

  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大有效投入,切实增强发展后劲。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40项,实施项目总投资2839亿元,年内计划投资663亿元。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投入增长12.5%,民间投资增长20%以上。突出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深南电路半导体封装基板研发制造基地、国电光伏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100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带动示范作用。集中资源、聚焦重点,加快培育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性强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努力巩固已形成的良好氛围,完善三级招商网络,强化和优化招商队伍,建立健全招商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产业需求,重点加强终端产品和产业链招商,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的项目引资。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鼓励世界500强、中国100强在无锡设立研发、销售、结算中心与地区总部。优化项目服务机制。强化项目评估,完善《重大产业项目评估实施办法》,引导提高项目投入强度和亩均产出效益。建立项目招商协调机制,加强市级统筹,发挥板块作用,实现全市联动招商。在对项目实行“三级”评估基础上,对重特大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实现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加强软环境建设。在梳理和集成现有政策手段基础上,制定新一轮鼓励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非法侵权行为。优化政府行政服务,大力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商务成本,营造最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促进更多项目在无锡加快落地。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广泛利用全球资源,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突破发展难题,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建设项目投资,增加股权投资、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份额,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办社会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新格局。推进文化演艺团体改革,鼓励面向市场,走向社会。深化管办分离改革,有效整合市属旅游、园林、文化、体育等领域经营性资源,按照企业化、市场化运行要求,探索建立新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加快利用外资步伐。围绕全市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努力招引一批重大外资项目,提升引进外资层级。健全激励制度,加强对利用外资的任务考核。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大力提高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比例。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我市企业兼并重组。抢抓无锡-台湾直航效应,进一步拓展“台资高地”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稳定外贸出口,支持外贸外资企业抢抓订单,奋力开拓多元市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两自”产品出口比重。组织并推动企业积极参加展会或展销活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构建全球市场营销体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加强口岸开放建设,开通无锡至香港、日本全货机,推动中国邮政速递长三角集散中心开工建设,启用海关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强化开发区功能提升,使之切实成为开放窗口、创新高地和项目集聚地。加强对各类开发区发展的统筹协调,放大江阴、锡山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效应,加快功能载体建设,促进重大项目引进。积极推进宜兴国家环保科技工业园实行体制单列,无锡新区申报综合保税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宜兴开发区、江阴临港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

  (五)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现代化城市功能

  完善城市规划,突出重点,提高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建设。大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以推进历史街区和重点片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实施中心城区旧城改造,提升商贸休闲与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打造品质精致、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有序推进以太湖新城为重点的“五城”建设,增强集聚辐射能力。积极推进锡澄、锡宜之间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有机衔接,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合力。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继续完善市内路网结构,打通关键节点,改善对城市交通有重大影响、对相关片区有重大作用的区域性主干道路的通行条件。加快地铁1、2号线建设,积极做好运营筹备工作。加快推进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锡太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的前期工作,继续完善京沪高铁无锡东站综合功能,大力推进无锡(江阴)港、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宁杭铁路无锡段建设,完善城市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巩固和提升无锡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城市地位。注重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目标体系,坚持工程科学概算,加大管理投入,提高重点基础设施的工程质量和使用效率。以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解决市容环境难点和显见性问题。优化中心城区管理体制,注重发挥市(县)、区作用,加快建设网格化、精细化、长效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由执法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以深化城乡“六个一体化”为主要抓手,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争创“幸福镇村”活动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资源均衡共享、产业协调发展。全年建成通车农村公路150公里,改建农村危旧桥梁150座,实施一批重要农村水利工程,分两年完成7000个村庄整治任务,使城乡一体发展成为新时期无锡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责任编辑:编辑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