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吉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吉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2月18日 13:25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08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8日 韩长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吉林省第十届人民政府,向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迈出重大步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省十届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正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谋划、启动、实施阶段。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上争下促,外引内培,全面增强发展的活力、动力和能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地区生产总值跃上新的台阶,由2002年的234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预计5000亿元,翻了一番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由131亿元增加到320.5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44.9亿元增加到649.3亿元,分别增长1.4倍和1.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4740元和1640元以上。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全省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落实免征农业税试点和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加大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力度,农业连续五年获得丰收,粮食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吨新的阶段水平。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镇千村”试点扎实推进。二是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开展工业提速增效和“工业项目年”活动,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加强生产运行组织协调。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由全国后位进入前列,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实现净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支柱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实施投资拉动成效显著。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万亿元,是前五年的3.6倍。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工业大项目。招商引资取得重要进展。成功举办三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亿美元,引进内资大幅度增长。各级各类开发区加快发展,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取得新的成绩。四是国有企业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集中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企改革攻坚,90%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改制,国有资产比重和布局更趋合理,实现保值增值,企业发展活力和国有资本控制力明显增强。全面推进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农村综合改革和金融、投资体制以及长白山管理体制改革。五是县域经济发展迈出实质步伐。全面扩权强县,省里60%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县(市),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等,调动了县(市)发展积极性。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增速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六是解决民生问题取得较大进展。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下降。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教育和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连续三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130万城镇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城乡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经过奋力拼搏,我们已经走出老工业基地最艰难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

    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超级稻、大豆杂交种、混合动力汽车、激光彩色电视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成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圆满承办第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成功举办第六届亚冬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城乡卫生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口增长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五年提请省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9部,发布政府规章36部。“四五”普法顺利完成,“五五”普法全面启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国防建设取得新成绩。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务公开不断推进,省、市、县(市)普遍建立政务大厅。实施了省直部门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平安吉林”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增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果。

    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们围绕推动发展、关注民生、创新体制、维护稳定、依法行政,重点抓了六项发展任务和八件民生实事。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0.7%。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旱救灾,农业在大灾之年仍然获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2500万吨以上。畜牧业加快发展,生猪出栏创历史最好水平。劳务输出350万人次,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实施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引嫩入白、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比上年加快4.5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新增全国名牌产品16个,驰名商标5件。下大力气推进节能减排,预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72%,主要污染物按计划减排。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20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大项目364个。一汽6万辆森雅轿车、锦湖轮胎一期、通钢130万吨超薄带钢等项目建成投产,华能九台电厂一期、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长春至吉林城际高速铁路等项目启动实施,吉林至延吉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加大政策扶持,扩大信用担保,加强人才服务,预计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制定出台服务业跨越发展规划,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7.5%。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改制企业实现新的发展,省属国有控股企业当年全部盈利。吉林铁合金与中钢集团、长山化肥与中化集团实现重组,当年扭转亏损局面。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启动了村镇银行、农业保险和化解乡村债务试点。重组成立吉林银行。东北证券、吉林紫鑫药业成功上市。吉林省投资集团开始运营。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7.6%,引进内资增长60%。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1.5亿美元,实现了突破百亿美元大关的目标。

    省政府年初承诺的八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47万人,完成政府三年出资购买10万个公益性岗位任务,现有“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就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提高,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所有县(市)和城区所辖乡镇居民,400万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城市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任务两年完成,累计改造棚户区2600万平方米。1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3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增加了学校公用经费,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45万平方米。长春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开工建设,完成农村2000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城市60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解决了15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吉林农民从此告别了饮用高氟高砷水的历史。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五年,是解放思想、攻坚破难的五年,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年,是我省历史上发展速度快、效益好、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着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吉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老同志,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司法干警,中直各单位,以及所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对省人大、省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以及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给予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吉林发展振兴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面临新的挑战。经济总量小、欠发达仍然是基本省情。我省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依然沉重,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金融支撑不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经济的外向度低,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完全破解。当前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很重。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使政府工作更加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未来五年,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阶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振兴任务,咬定发展不放松,瞄准目标不动摇,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奋勇前进。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省九次党代会部署,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人才兴业战略,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重民生,加快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良的美好吉林。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1万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前移,人均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0∶47∶43,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和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经济发展外向度显著提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就业水平普遍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普遍加强,消费率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全国上游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追赶时代前进潮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敢于突破创新,善于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永不停滞;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加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突出工业化、城市化主题,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活力,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不懈地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振兴上来,万众一心,共同创造吉林老工业基地新辉煌!

    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是: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新型产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和素质为主攻方向,坚持自主创新,推进节能减排,提升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初步建成现代农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城乡统筹,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精品畜牧业、高效特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推进增产百亿斤粮食能力建设,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哈达山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水利设施、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全程农业机械化、新品种培育推广等工程,明显改善西部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使我省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到3000万吨新的阶段水平。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劳务经济,大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发展林业经济,推进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试点向面上铺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汽车、化工、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光电子、生物制药等产业基地,形成具有较高发展水平、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大辐射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走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在全国保持产业领先地位。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新型发光显示材料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科技创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发展风险投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和管理。大力培育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积极发展有优势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光电子、新材料、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科技产业基地,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高新技术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科技创新,使一切创新理念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实施一批节约能源、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重大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开发清洁能源。加强松花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落实让松花江休养生息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节约水资源,搞好水源地保护。大中城市全部实现污水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和防灾减灾工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和城乡绿化美化等工程,推进生态省建设。

    (二)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打牢发展基础,积聚发展能量,增强发展能力。要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全力推进优化结构、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五大板块300个重大项目建设。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上,实施千万吨油气产能、新增千万千瓦发电装机和千公里高速公路、千公里铁路改扩建和“一主四辅”机场建设等项目,使我省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实施200万辆汽车、百万吨乙烯、百万吨化工醇、千万吨钢、千万吨玉米深加工等项目,做强做大支柱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吉林特色、展示吉林形象的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联合重组,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降低门槛,放宽准入,加大扶持,完善服务,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推动民营经济腾飞和服务业跨越发展。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增速,使民营经济和服务业成为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和重要支撑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长白山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继续扩权强县,建设好县(市)工业集中区,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实施城镇体系规划和中部城市群规划。加强村镇规划管理。搞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

    (三)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发展振兴,必须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要更加注重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加快建立有利于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环境。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抓好分离办社会职能和政策性破产工作。扎实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农场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实施财税、价格、投资体制改革,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打造综合投融资平台,加快培育资本市场。强化金融监管,打击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信吉林。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重点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大企业的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继续办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建设汽车零部件、轨道客车、医药等出口基地。推动开发区向现代化、多功能、高集聚产业园区发展。加强对外通道建设。加快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建设“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打造东北亚区域开放平台和全省发展引擎。

    (四)协调发展各项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使我省国民教育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适用技能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搞好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学龄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扶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以及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建成长春科技文化中心。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影视剧创作、歌舞、动漫等优势文化产业,培育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树立吉林文化的新形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救助制度,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体育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发展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积极主动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和侨务工作。抓好气象、地震、人防、史志等工作。

    (五)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共建共享和谐吉林。努力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群众上学、医疗、住房等保障水平。全省新增财力70%用于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就业,加强政策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困难群众就业援助机制,解决城镇和失地农民“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实施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从今年起,再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以廉租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完成农村泥草房和煤矿棚户区改造任务,适时启动林区棚户区改造,基本解决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支持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建立军地协调机制,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完善社会管理。全面贯彻依法治省基本方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搞好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设施,提高监控能力,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吉林”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社会防控体系,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国防建设,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活动,军警民合力治边,维护国家安全。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