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河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河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2月15日 14:37   来源:河南日报   
    
    二、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前河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加快转移。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推动经济社会进入了科学发展新时期。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我们必须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两大跨越”,再经过五年的发展,力争实现人均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为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夯实基础。

    ——经济强省建设实现新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到2012年经济总量突破2.5万亿元。工业由大变强,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消费、出口拉动作用稳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文化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改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全社会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和谐中原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000元和6000元左右。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明显改善,劳动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控制,到2012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降低20%左右。林业生态省初步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协调。

    各位代表!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发展中大省,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城镇化率接近35%,投资总额与消费水平都有了相当规模,具备了加速振兴的坚实基础,踏上了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跨越的新征程。我们相信,再经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一个经济日益发达、文化日益繁荣、社会日益和谐、生态日益文明的新河南,必将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新河南,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各位代表!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各项工作都要开好头、起好步。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5%和6.2%。

    三、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做到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加快实施新一轮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发展规划,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性投入,完善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突出抓好654个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680亿元。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战略重组,积极开展行业内企业兼并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形成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支持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超硬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实施装备加工制造、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三大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抓好许继大功率电子、洛阳中硅多晶硅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优势行业技术改造,重点抓好伊川电力高精度铝板带箔、安钢冷轧薄板、洛阳石化聚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向精品化、品牌化和高加工度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和建筑业。重点扶持100户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发展壮大。继续抓好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加快粮食、农资、出版等重点行业物流发展。加快金融保险业创新发展,争取15家企业上市融资,扩大债券和信托融资规模,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做大做强。深度开发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精品旅游线路,加快伏牛山生态旅游景区整体开发。培育大型房地产企业,推动骨干建筑企业集团化发展。积极扩大城市服务消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对农民购买规定类家电予以补贴。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继续推进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集中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产粮大县,力争粮食产量保持在1000亿斤左右。继续推进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落实好生猪和奶业生产扶持政策。切实抓好“菜篮子”,增加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切实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分类指导,增加并整合支农资金,加快农村饮水、道路、电力、沼气、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用三年时间,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改造县乡公路7000公里、通村公路8000公里,解决200万以上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0万户,建成1万个农村便民超市、80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2000个“农家书屋”,实现3911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扶持1万个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三)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认真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机制和政策。实施好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高可靠性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技术、治疗性乙肝疫苗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制约我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大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争取新增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50家以上,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全部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构建精品钢、大型成套装备、精密模具、光学显示器等一批重大产业自主创新平台。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济,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优化投资结构,着力谋划、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建设项目,保持适度投资拉动。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完成沙颍河、涡河近期治理等治淮骨干工程。着力抓好南湾等一批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继续推进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北段连线、南段布点建设。搞好黄河北岸标准化堤防建设。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工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抓好郑州综合交通枢纽、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安阳至南乐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285公里;启动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主要路段改扩建工程;推进信阳至明港等一级公路建设。加快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开辟国际货运和国内客运航线。加快推进能源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豫北、豫南和陇海沿线火电集群建设,争取新投产装机400万千瓦,开工建设500千伏电网项目15个。继续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和大中型矿井建设,新增煤炭产能480万吨。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形成产能3亿立方米以上。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生物质、风力、太阳能发电。推进天然气、煤层气、成品油等管线建设,配合搞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及下游市场开发利用。

    (五)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正确处理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的关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内涵式发展,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率。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开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促进电信、金融同城和旅游、文化、广电等资源整合共享。加快郑汴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村庄整合并迁,有序展开产业布局。积极推动城市群核心区建设,加快完善郑州、洛阳等城市新区功能,促进郑洛、郑新、郑许呼应发展。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争取2010年全面完成都市村庄改造任务。加快老城区“退二进三”步伐,把老城区改造与特色街区建设、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优化城区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市燃气输配网络,加快县城、重点镇供排水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支持建设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建设宜居城市。

    (六)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政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认真做好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等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支持黄淮四市等地发展。落实好扶持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黄淮四市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和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基地建设。继续在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安排等方面,支持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继续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考评体系,落实奖励措施。加强分类指导,促进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转型。支持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的54个县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产业化扶贫和搬迁扶贫等,完成10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实现100万农村人口脱贫。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