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湖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湖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2月18日 14:46   来源:湖北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8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25日 李鸿忠)  

    各位代表:

    本届省政府2003年1月就职,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本届省政府,向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及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发展最好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拼搏,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和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初步核算,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9150亿元,比2002年增长77.2%,年均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5万元,比2002年增加8000元以上,提前两年实现了11950元的预期目标;财政总收入1115亿元,比2002年增长1.56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90亿元,扣除农业税等因素比2002年增长1.7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85元,比2002年增加4696元,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3997元,比2002年增加1553元,年均增长10.3%。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超额完成。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全省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累计达到384亿元,其中2007年比2002年增长2.19倍。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从2004年开始扭转下滑局面,连续4年增产,2007年达到2287万吨,比2002年增产240万吨。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特色农业,种植业优质基地达到3200万亩,标准畜禽养殖小区159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品牌3155个。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有10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筹集120亿元资金,推进“六改五通”建设,新增通村水泥(沥青)路7万公里,新建户用沼气池104万口,解决了13910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和4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搬迁和对口帮扶等工作,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85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175万人。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食品等行业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汽车、石化、钢铁行业年销售收入已超过千亿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90个,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的41%。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省中小企业达到23万多家,比2002年增加11万多家,实现增加值4740亿元,比2002年增长76.9%;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76家,其中2007年净增1513家。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6个、国家免检产品33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861亿元,比2002年增长1.7倍,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7%提高到2007年的30.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23亿元,比2002年增长1.4倍。努力扩大传统服务业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2%。旅游业总收入640.9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13亿美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进程加快,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坚持“一主三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分别比2002年增长72%、171%和99%。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投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万亿元,建成或基本建成135个重点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22公里,发电装机2297.9万千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量达到1.1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1.2倍。80万吨乙烯、富士康、中芯国际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全省免除农业税、特产税32.7亿元,乡镇机构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基本建立。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已有7家村镇银行挂牌营业。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纳入“三个一批”的大型国有企业已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100家国有骨干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到95%。筹措22亿元资金,支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转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一批困难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取消和调整了1144项行政审批事项。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立。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改革全面推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五年累计利用外资135.54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利用外资总额的一半以上;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80家在湖北投资,有5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湖北设立分行或代表处;进出口总额达到148.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76倍,其中出口81.7亿美元,增长2.89倍。新增15对国际友好城市。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和谐湖北建设深入推进。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2007年,全省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财政支出337亿元,比2002年增长1.57倍。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由2002年的87亿元提高到213亿元,增长1.44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国家验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各级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2年的18%提高到27.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五年累计登记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799项、申请专利57305件、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由2003年的8个扩大到2007年的91个,参合农民3246.5万人,参合率81.6%。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成了湖北出版文化城、省艺术馆、琴台大剧院、省博物馆二期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农村开展了乡镇文化站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影放映、农村书屋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省直新闻出版和广电系统实现管办分离,组建了一批文化产业集团。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和首届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充分展示了湖北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新建了武汉体育中心等一批体育场馆和社区健身设施,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国控重点排污企业的减排,依法关闭了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纸厂、小水泥厂、小火电厂。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支持节能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2007年,全省实现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三下降”。严格土地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建设了一批重点生态工程,森林、湿地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31.1%。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持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2004年起,每年围绕就业、上学、看病、行路、住房、治安、环保等问题,为群众办好8-10件实事,收到了明显成效。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13万人,帮助困难群众就业57万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对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和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进行了补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全省社会保障投入由2002年的100.35亿元增加到271亿元,增长1.7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及城镇低保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等逐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逐步提高。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事故死亡人数比2002年下降29.3%。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基层管理体制,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四五”普法成效明显。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制定实施了《湖北省法律援助办法》等71部地方性规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的上升势头。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干部群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涌现了吴天祥、赵传宇、黄来女等全国道德模范和周国知、郑琦、陈刚毅、桂希恩等全国先进典型。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支持部队建设,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和优抚政策落实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参事、文史、方志、保密、档案、文物管理与保护、国防工业、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2007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6%,外贸出口增长30.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2%和16.9%,城镇新增就业7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人口自然增长率3.23‰。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超额完成。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全省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打下良好基础和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鄂部队、武警部队,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五年,我们立足于“打基础、管长远”,围绕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深化认识和实践,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和困难的基础。办好湖北的事,关键是要扎实抓好发展。这几年,我们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能够拿出比较多的投入,主要是经济有了较好较快发展,财政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湖北缺煤少油,资源环境压力大,更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强市场主体培育,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加强吸引内外资工作,优化投资结构,抓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这几年,农村面貌深刻变化,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关键是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科教优势、人才优势等是生产要素,把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点石成金的是体制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创新要发展活力、要发展后劲、要新的增长点。全面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