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08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19日 马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自治区第十届人民政府自2003年1月任职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旱涝灾害等困难,夺取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523.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865亿元,年均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由5558元增加到12363元,年均增长11.7%。财政收入由305.5亿元增加到703.9亿元,年均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由35.6亿元增加到260亿元,年均增长48.8%。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699.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001亿元,年均增长18.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7.7%提高到3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0.3%提高到48.5%。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成品糖产量居全国第1位,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车、柳工机械轮式装载机、玉柴柴油发动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全国第1位。强优企业和名牌产品明显增多,4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园区经济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074.9亿元增加到2273亿元,年均增长11.7%。传统服务业进一步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3.9∶33.6∶42.5调整为21.6∶39.7∶38.7,第二产业比重提高6.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由28.3%提高到36.2%,城镇基础设施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298亿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城乡清洁工程成效显著。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6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64亿元,年均增长5.8%。农林牧渔业全面较快发展。农产品结构、种养业结构和农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甘蔗、桑蚕、木薯、松脂、八角、速生丰产林等产量排全国第1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44.5%提高到49.9%,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平均超过90%。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88个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65%。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区财政五年农林水累计投入316亿元。农民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中得到更多实惠,仅免征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补贴,农民就直接受益34.8亿元。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开放合作开创新局面。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成功举办,23位国家领导人、500多位(次)外国部长级贵宾、8.2万名参展商和采购商参展参会,我区作为中国与东盟政治、外交、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作用日益彰显。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战略构想得到广泛认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我区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总投资106亿元的两期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成效显著,现代化大型组合港、临海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我区与东盟各国,以及泛珠、长三角、西南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贸易成效明显,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五年实际利用外资50.37亿美元,年均增长15.9%;实际引进区外境内资金2462.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24.3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92.8亿美元,年均增长30.7%,其中出口由15.1亿美元增加到51.1亿美元,年均增长27.6%。我区与192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贸往来。
国际大通道加速构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83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956亿元,年均增长28.8%。五年累计完成投资9223亿元,是建国到2002年投资总和的1.47倍;共实施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805项,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306项。工业、交通、能源、水利、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得到加强,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南宁至友谊关、南宁至水任、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洛湛铁路广西段、桂梧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高速公路总里程由822公里增加到1879公里,沿海和内河港口总吞吐能力由5320万吨增加到10613万吨,与68个国内外城市开通了航线航班,西南地区出海通道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大通道地位日益凸显。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长洲水利枢纽等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电网建设明显加快,电力总装机容量由751万千瓦增加到1990万千瓦。钦州千万吨炼油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华银铝业一期、平果铝氧化铝二期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产。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全面取消,实现种田不缴税的历史性跨越。撤并了213个乡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708家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占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的84.7%。投资体制、价格体制、财税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农垦管理体制、金融体制等领域改革深入开展。五年来,自治区财政对下财力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累计达671.7亿元,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金融工作得到加强,“引金入桂”取得新突破,贷款余额由2002年末的1997亿元增加到2007年末的4331亿元,年均增长15.5%。市场体系不断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44%提高到50%以上。文化体制等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稳步推进。
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基本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五年来,全区财政累计投入节能减排等方面资金53.4亿元,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7%。农村沼气入户率39.2%,居全国第1位。地表水环境和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山青、水秀、地干净。全民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内。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7315元增加到2007年的12200元,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元增加到3224元,年均增长9.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由21平方米和24.9平方米增加到26.6平方米和30.5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59.8亿元增加到1897.9亿元,年均增长14.6%。连续五年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5%以内,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万人次。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城乡特困群众、水库移民、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成五保村6521个、乡镇敬老院958个,解决了10.5万名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问题。42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300多万。总投入22亿多元的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胜利告捷,总投入16亿多元的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初见成效。累计投入18亿元,解决424.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全区财政累计投入科技经费43亿元,有效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第二、第三轮创新计划全面完成,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财政累计投入教育事业支出631.5亿元,促进各类教育加快发展,“两基”攻坚任务提前一年完成,63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131.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职业教育发展加快,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质量提高。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大,实施公务员法入轨运行平稳完成。全区财政累计投入120亿元,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卫生设施建设,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疫情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区财政累计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9.8亿元,农民参合率达到77.35%。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大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成功举办。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稳定好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达100%。村民自治、城镇居民自治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取得较大进展。依法治桂扎实推进,立法、执法、普法及法制监督、法律服务迈出新步伐。五年共制定政府规章99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75件。行政许可法深入实施,共取消200项自治区设定的行政许可项目。清理涉及各行政机关执行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708部,涉及228个行政管理类别的行政处罚项目3297项。行政复议案件依法公正办理。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法制宣传教育深入进行,公民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法制环境明显改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建立。电子政务广泛推广,政务公开稳步推进。
五年来,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旅游、行政监察、审计、统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金融、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信息产业、海关、海事、通信、检验检疫、供销合作、地震、地矿、人防、测绘、气象、新闻出版、哲学和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8%,财政收入增长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6%,工业增加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1个和1.6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基本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9%,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88万人次,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3.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9.2%,出口增长42.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7.9%,人口自然增长率8.2%。,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区“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这五年,是全区各族人民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五年,是全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开放合作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国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的五年。今日广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人民安居乐业。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抢抓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突出抓好投资项目和财政金融工作,集中力量抓好事关全局的工作带动其他工作全面开展;坚持开放合作促发展,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沿海地区全面开放开发,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实效;坚持执政为民,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之本、为政之要,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历程,成绩来之不易。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和5000多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广西发展建设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利用市场直接融资的办法不多;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