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重庆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重庆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2月15日 17:56   来源:重庆日报   
    

    二、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明确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肩负着中央的新要求,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新期待。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作出“314”总体部署,这是重庆之幸、重庆人民之福。我们深知,中央非常看重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的战略地位,殷切希望重庆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要力争经济规模“六个翻番”。在2007年基础上,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翻一番,超过8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超过1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达到6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以上,达到3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翻两番以上,达到3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内资均翻两番以上,分别达到50亿美元和1600亿元。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实现“六大功能”领先西部。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自主创新高地、教育人才高地和文化高地六大功能领先西部,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凸显。到2012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年末余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物流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新建高速公路11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领先西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2年;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分别达到10万人、75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

    ———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要着力优化“四大结构”。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结构、区域结构。到2012年,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超过65%;城镇化率超过55%;一小时经济圈人均主要指标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渝东北、渝东南地区赶上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迈上“两大台阶”。按照提前两年即到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000美元台阶,2018年迈上8000美元台阶。全面小康实现程度2012年在85%左右,2018年在95%左右。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提高“五个水平”。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装备、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水平显著提高。到2012年,农产品商品率和优质率分别达到62%和7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30%;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2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五年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万人以上,累计达到1000万人。

    ———振兴老工业基地要实现“三个做大做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企业集团和工业园区。汽车摩托车、天然气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材料、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工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新培育30个销售收入百亿元级的企业集团;北部新区工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力争形成3个工业产值1000亿元级、8个500亿元级的特色工业园区。五年全市工业投资9000亿元,到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万亿元,再造“一个重庆工业”。

    ———改善民生要办好“十件实事”。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建207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拆除改造主城区危旧房700万平方米、工矿成片棚户区270万平方米和违章建筑300万平方米,改善30万户居民居住条件;补助主城九区外31个区县每个区县2500万元,支持其市政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一批“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确保市民粮油、肉类、蔬菜市场供给;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万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50万口;全部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减少农村建卡贫困人口60万人。

    ———提高城市发展品质要建设全国“畅通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投资455亿元,建成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号线及六号线一期工程,提前开工二、三、六号线延伸段,共165公里,实现通车里程116公里,形成贯穿主城九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网,基本建成“五横六纵一环七联络”快速路网骨架,改善远郊区县公共交通条件。“山、水、城”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特色更加凸显,将主城区2737平方公里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五年新建城市绿地3923万平方米,2012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在都市区547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森林城市”,201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推进胡锦涛总书记交办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四大任务”: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稳定发展优质粮油,突出发展生猪、蔬菜、柑橘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竹木、蚕桑、中药材、草食牲畜和花卉五个区域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发展销售收入上100亿元的企业集团5个、上亿元的龙头企业100个。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增100个高标准通客车油路的乡镇,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到55%。五年各类水利投资达到300亿元,建成大足玉滩水库和铜罐驿、松既、琼江三大提水工程,开工“泽渝”二期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整治,加快渠系配套建设,基本解决渝西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扩大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实施“农村乡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二)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老工业基地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科技平台提升、科技富民强县和科技服务民生四大行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以“重庆创造”提升“重庆制造”。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支持开展成果孵化、科技融资、风险投资,加快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步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专利、品牌、标准支持和版权保护制度,力争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5%,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分别增加到60个和35件。完善激励机制,对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技术推广、合理化建议者给予奖励,让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增强现代制造业竞争力。抓好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支柱建设。集中力量构建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提升汽车摩托车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开发水平,延伸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加快筹建石油化工基地,促进装备制造业向先进机电一体化转化,推动新材料工业向中高端发展,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力争到2012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积极发展都市楼宇工业。用现代技术提升建筑建材业。增强北部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对全市工业的带动力。

    (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政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到成长型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做好城乡退役士兵就业服务工作。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更加注重公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和15%,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留问题,推进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城乡低保应保尽保。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做好优抚安置、残疾人、老龄工作。发展慈善事业。抓好贫困地区片区开发和整村推进。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对城乡低收入人群和大病患者实施医疗救助。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在确保城市“双困”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城市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城镇居民人均房屋建筑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增加农产品产出,保障市场供给。依法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和乱收费。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城乡社区管理。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增强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工作。深入推进平安重庆建设,做到乡乡有派出所、社区和中心村有警务室,依法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安全文化、法制、责任、科技和投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各位代表!历经十多年的艰辛努力,三峡库区百万移民任务将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伟大壮举,将被历史永远铭记。繁荣库区、富裕移民是新阶段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用好支持库区产业发展和促进移民就业的优惠政策,加紧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五年新增城镇移民劳动力就业15万人,新转移农村移民劳动力7万人。努力使移民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

    (四)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大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实施城乡总体规划,推进城市规划科学化。高起点规划建设1062平方公里的主城中心城区,使之成为全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畅通、适宜人居的城市。重视城市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的多样性、艺术性,整体推动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城市规划建设,实施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打造亲山近水、观山览水的独特风貌和宜居环境。推进万州“第二大城市”和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永川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推动远郊区县县城发展上档升级,支持其新上一批市政设施和公益项目,扩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

    努力实现城市建设集约化。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规划建设原则,市里做好统筹协调、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资金投入,以相关区县为责任主体,完成主城区危旧房、工矿成片棚户区改造和违章建筑拆除。搬迁改造重钢等69户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加快建设贯通城乡、连接周边的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建设网络状联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00公里。加快“一枢纽十干线”铁路网络建设,开工渝万和成渝城际铁路,新增铁路营运里程32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0万标箱。完成江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和黔江舟白机场建设,航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500万人次。建成朝天门、长寿、嘉悦等12座跨长江、嘉陵江大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成一批综合换乘枢纽。提高城市水、电、气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地下管网共同沟。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建设主城各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在城市主干道、重要交通路口等公共场所建设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实现交通智能化控制。建成城镇下水道气体电子监测系统。建立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机制。逐步开展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在有条件的小区引入物业服务。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改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城市发展品质。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全社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0%和15%。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评体系。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成一批循环型企业和循环型园区。到2012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5天;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强化次级河流污染综合防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植树造林500万亩。

    一个目标一串脚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一定要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把“314”总体部署的宏伟蓝图化为美好的现实!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