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河北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河北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1月30日 10:57   来源:河北日报   
     
    三、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凝神聚力谋发展,抓重点、解难题、破瓶颈,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存量调强、增量调优,把壮大优势产业、做强龙头企业和创建名牌产品结合起来,提高竞争能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

    抓住结构调整的核心,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一是强化三大战略支撑产业。推动钢铁产业整合,落实《河北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总体实施方案》,抓好产品结构调整和深加工,分批淘汰落后产能,促进钢铁产业由产能扩张向提升质量转变。装备制造业要与钢铁工业互为支撑,加快重型装备、汽车、新能源设备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石油化工业要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化工等中央大企业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加快石家庄化工基地、任丘石化产业基地和沧州化工城建设,推进曹妃甸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实施产业化工程,突出抓好廊坊信息产业、保定"中国电谷"、石家庄半导体照明等重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力争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第四大战略支撑产业。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食品工业,要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提升其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中的战略地位;纺织服装业,重点抓好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增加吨纤维产品附加值;医药产业,加快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着力抓好石家庄国家生物医药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材建筑业,加快新型建材的研发推广,积极推行建筑材料工厂化预制和定向配送,推进建筑材料革新和建筑业升级。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重点抓好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推进十大物流园区建设。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物流方式和组织形式。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文化主导产业。借助奥运契机,壮大旅游业市场主体,打造旅游精品景区,构建与周边省市融合贯通的大旅游圈。

    把握结构调整的关键,促进企业和产品结构优化。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加快企业并购重组,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公司大集团。重点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鼓励民营钢铁企业与国有控股企业联合。加大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集群发展,提高专业分工水平,做特做精做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支持"河北制造",鼓励"河北创造",开发一批高档次、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品,淘汰一批落后产品。培育"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畅销品牌",筛选50个优势产品予以重点扶持。加强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保护,加快推进国际质量、管理、环保等标准认证,为创建知名品牌奠定基础。

    构筑结构调整的支撑,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重点支持首批10个战略支撑产业项目建设,抓紧做好后续项目筛选。推动大型船舶制造、重型汽车等一批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提高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蔚州煤电路一体化和冀蒙煤电合作开发,加快承德钒钛制品基地建设。实施石家庄、山海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狠抓重大项目谋划,增强项目储备,确保不断档、不停步。

    第二,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是全省的共同奋斗目标,各地都是建设者和受益者。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沿海意识,树立开放思维,选准主攻方向,加强分工协作,增创新优势,培育新亮点,努力形成"一线带动、两厢并进、突破沿海、协调联动、整体腾飞"的区域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坚持规划引领、产业突破和机制创新三措并举。一要抓好规划。秦皇岛市要进一步完善城区、港口和港区规划,调整功能分区和岸线布局,开辟腹地通道,拓展港口功能,建设综合性大港。唐山市要尽快完成唐山港总体规划,按照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要求,高起点编制曹妃甸港口、港区和港城规划。沧州市要着眼临港地区的统筹发展,编制岸线开发、港口建设、临港产业、沿海城镇和配套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特别要尽快审定黄骅港港口总体规划。二要抓好产业项目。以港口带产业,以产业促发展,培育沿海经济增长点。曹妃甸示范区,要力保精品钢铁基地早日开工,积极推动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重型装备制造、电厂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京唐港区要研究确定战略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沧州渤海新区要抓好TDI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产业启动点。秦皇岛临港经济区要科学利用岸线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和旅游等产业,努力谋划建设一批具有战略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壮大临港产业规模。三要抓好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建立港口、港城和工业区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理顺条块之间,政府、工业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探索异地投资税收分享办法,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科学配置。

    大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沿海的开发开放和腹地发展互为依托,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省里着重抓一批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产业,能够推动生产力布局优化的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各地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研究谋划和科学论证,选准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抓成一批带动作用强、综合效益高、立市立县的大项目。要着眼竞争,分工错位,推进特色主导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积极构筑"东出西联"的互动格局。"东出",就是发挥港口优势,推进对外和对沿海发达地区的开放;"西联",就是加强沿海地区与省内各地的协调联动,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互利合作。通过扩大开放,更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交通设施是"东出西联"的基础,要统筹港口、公路、铁路、航空规划与建设。发挥港口的龙头作用,完善秦皇岛、京唐、曹妃甸、黄骅四大港区功能,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港群体系。加快疏港公路建设,黄骅市至港口和沿海高速公路确保建成通车,廊沧高速公路尽早开工,抓紧做好承秦高速公路前期准备。加快邯黄铁路前期工作,增加冀中南地区出海通道。加快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力争京石、津秦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加强石家庄、保定、衡水、邯郸等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大力推动与周边省份交通干线的连接,积极发展航空支线运输。

    第三,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按照"一个中心"、"三大保障"、"四个一批"的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县域经济为主要支撑,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重要载体,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稳定粮食、提高菜果、做强畜牧"的既定方针,继续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实施千万吨奶工程,建设优质专用菜果和畜牧生产加工基地。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抓住"良种、技术、设施、推广"四个关键环节,深入实施"一县一业一园"科技示范工程,加强农业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健全农业标准、检验检测和认定认证三大体系,加强动物重大疫情防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巩固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落实好四项直补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突出乳品、肉类、粮油、果蔬、生物质能五个重点,实施"111行动计划",抓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建设、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经济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三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抓好园区建设,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约发展。重点支持50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延伸链条、做大做强。四是着力发展劳务经济。落实培训补贴政策,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完善劳务输出网络,改进服务,促进劳务输出组织化、规模化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和我省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积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逐步形成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社会保障等问题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农村"三大保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着力解决农民衣食住行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确保基本生活需要。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保障,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加强农村公路、桥涵、水利、电网、信息等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健全新农村建设体制保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协调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农村金融等各项改革,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协调推进"四个一批",因地制宜搞好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以县域为单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积极创建文明生态村,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方式。一是转变一批。城中村和位于城郊的村庄,要与城镇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加快农村向城市、村组向社区、农民向市民转变。二是提升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基础和带动能力的村庄,着眼于培育区域经济中心,联手周边村庄,集中规划、联片建设,向小城镇发展。三是改善一批。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村庄,立足现有基础,健全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发展为中心村。四是迁建一批。对少数地处偏远,人口较少,不宜生存和发展的村庄,逐步向城镇和有条件的村庄集中。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防止形式主义和损害农民利益。

    第四,加速城市化进程。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是缩小区域差距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加大推进力度,迈出更大步伐。

    不断壮大城镇产业基础。坚持产业兴市、产业兴镇,把产业发展放在城市化的首要位置,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区域中心城市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中小城市要搞好协作配套,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综合实力。要统筹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建设,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通过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按照服务生产、适宜人居、提高品位的要求,加强供水、供气、供热、园林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交通以及文化体育等公用设施建设。重视省会建设,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加强城市管理,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改进户籍管理制度,降低外来从业人员进城落户门槛,保障新落户居民合法权益。

    抓好规划编制的修编。按照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设区市和县级市的修编任务。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尽快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积极参与京津冀城市群规划编制,启动沿海城市带规划编制工作。

    第五,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节能降耗、集约用地、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狠抓节能降耗。落实我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实行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企业双向目标责任制,完善实绩评价考核机制。推进"双百企业节能工程",对重点企业逐户提出节能措施并抓好督导,力争如期达标。在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施燃煤锅炉改造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抓好绿色照明等示范项目建设,开发应用余热余压回收、能源梯级利用等重大节能先进技术。新建民用与公共建筑,要严格执行节能节水标准。充分发挥价格、财税、政府采购等政策的调节作用,促进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和节约型社会创建活动。

    促进环境改善。重点抓好水、大气、土壤的污染防治,严格实行强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依法关停、搬迁、改造一批重污染企业,限期治理一批污染企业。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对超过环境容量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区域,限期削减总量。严把新上项目环境准入关,控制发生新的污染。以创新机制为重点,以中水利用为切入点,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狠抓大清河、子牙河流域及白洋淀、衡水湖等区域污染防治。依法管理海域,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抓好大气污染治理,确保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标。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继续实施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努力使更多的城市进入环保先进行列。

    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格禁止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千方百计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加大城乡闲置荒废土地的整治利用,促进工业用地向开发区和工业区集中,推动土地集约使用。强化对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控制,提高土地利用率。按照"集中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统筹安排建设用地。加强建设用地监管,逾期不用的依法收回。科学整合、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厉打击违法勘查、违法开采行为。加大重点矿种地质勘查力度,提高矿产资源后续保障能力。

    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等4个国家级试点,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廊坊等城市和部分产业园区、企业开展省级试点。抓紧制定循环经济试点技术指标体系和验收标准。落实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方案,研究制定建材、化工行业的实施办法。制定和完善再生物资回收的政策措施,实施节能、节水专项规划,推进工业"三废"和废旧资源循环利用。

    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

    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开放、科技创新。要加强对改革开放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第一,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突出抓好国有大型企业战略重组和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石钢整体公司制改造,推进华药集团合作重组。完善国有资本有序进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省属和省直部门所属企业改革步伐,完成11户省属煤炭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加快中小企业改革,完成市县属国有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尽快完善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落实《行政许可法》,对政府审批事项进行全面评估检查,进一步削减行政许可项目,把依法行政纳入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考核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公共财政,合理界定地方各级财政支出责任,清理归并省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强财政调节服务功能。加强预算项目库建设,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确保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和运行安全。探索建立财政监督新机制,理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提高使用效益。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管理,为政府职能转变创造条件。

    以提高要素利用效能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切实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对国有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统筹运作,探索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资金投入的有效途径,完善地方投融资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结构,繁荣金融市场。改造提升传统商品市场,推动批发市场和大型零售市场改造升级。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落实减债脱困政策,培育骨干流通企业。强化市场监管责任,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扰乱市场、危害群众的违法行为。

    第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要着力抓好政策落实,推动制定我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制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若干意见。支持千家成长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支持百家规模型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个体工商户,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以园区为载体,打造民营经济发展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推广担保平台、风险评估平台和信用评价小组三位一体运作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探索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快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扩大规模,防范风险,全省信用担保资本金达到60亿元。抓紧出台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的决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加强舆论宣传,弘扬创业文化,形成全社会崇尚创业、竞相创业的浓厚氛围。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

    科学技术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深入实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抓紧实施12个重大科技专项,突出抓好50个重点科技项目,着力推进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战略支撑产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中重点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省级财政新增科技投入全部用于重大科技项目,通过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带动产业产品结构升级。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重点企业、科研单位和大学为依托,启动建设河北汽车、卫星导航、纺织服装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保亚稳材料设备技术与科学等21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支持各地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强技术市场、科技传播站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形式,借助以高校为依托共建的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以科研单位为依托建立的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的廊坊研发与孵化基地等模式,创新技术转化机制。引导基础类研究机构与高校合作或重组,推动应用类研究机构实行企业化转制或直接进入企业。加强省内外院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联合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以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信息产业投资公司为依托,联合国内外风险投资主体共同建立融资平台,发展创业风险投资。

    加快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施各类人才的集聚和培训工程。加强领军人才开发,把培养引进人才与重大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研究制定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围绕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完善人才选用、职称评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和办法,健全人才市场,努力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