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辽宁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辽宁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06日 11:22   来源:辽宁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3日 张文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7亿元,增长13.8%,是1994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89亿元,增长3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4.6亿元,增长14.5%。进出口总额483.9亿美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9亿美元,增长66.7%。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6.9亿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0元,实际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实际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

    (一)着力推进国企改革和沿海经济带建设,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34户地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占应改制企业的85%。一批国有骨干企业与中直企业等合作伙伴实现了战略性重组。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1320户商贸、交通、建设等领域的地方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占应改制企业的82%。化解了部分地方国有企业金融债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成效明显。国有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7930亿元,增加949亿元,增长13.6%。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4400亿元,增长16%,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8%。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深化,财税、金融、价格和事业单位改革等稳步推进。

    沿海经济带建设实现新突破。全面启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大量废弃的盐场、荒滩得以依法开发利用,入区项目148个,项目投资总额463亿元。韩国STX集团投资近10亿美元的造船项目落户长兴岛,总投资近百亿元的中冶公司中试基地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开工建设。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标志,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着力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建设,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3.5亿吨,增长16.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68万标准箱,增长23.8%。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扩大利用外资。全年出口总额283.2亿美元,增长20.8%,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达45%,中华轿车成功打入欧洲市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21家。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同额7.9亿美元,增长14%。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引进内资430亿元。

    (二)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颁布实施了全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省本级科技投入9.8亿元,增长20.1%,其中1亿元用于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9家,各类企业研发中心63家。攻克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发明专利授权1050件。重点推进100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7.5%。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7亿元,重点推进100个工业结构调整项目。装备制造业全面升级,实现了高速增长,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工业4.8个百分点。基础装备向数控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专用设备向大型化、成套化迈进,沈重集团成功制造国内首台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大连船舶集团自主研制出国内首座深度达122米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原材料工业向高加工度方向发展,大型钢铁企业实现装置规模化、产品精品化,鞍钢西区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基地、本钢二号冷轧生产线建成投产,鞍钢鲅鱼圈500万吨、营口五矿150万吨宽厚板开工建设。部分大型石化企业实施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改造,辽阳石化公司80万吨PTA项目建设基本完工,抚顺石化公司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得到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工业经济经过结构调整升级,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在国际原油、铁矿石等重要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的情况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3850亿元,增长20%;实现利税995.2亿元,增加193亿元;实现利润434.3亿元,增加78亿元。

    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完善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村连锁店6000家。改造社区服务网点1.6万家。全省货运量增长12.3%。金融环境有较大改善。全年新增上市公司9家,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66亿元,创历年融资最好水平;外资银行在我省设立了24家营业性机构和代表处。电信实现业务总量527亿元,增长23.3%。旅游总收入926亿元,增长26%。成功举办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大连市被列为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较大进展。出台了支持阜新市加快经济转型的政策,阜新市经济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支持的2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占总投资的68%;农产品加工等接续产业加快发展。抚顺、本溪、盘锦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稳步推进。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扩大15个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县的管理权限,扶持10个经济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省财政对县区财力性补助资金86.6亿元,同比增加24.6亿元,增长40%。其中,省共享税收增量返还县区13.7亿元,增长96%。44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33%。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50亿元,建设县域工业园区214个,入园企业1.5万户,新增就业80万人。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省本级财政落实粮食综合直补等资金13.6亿元,增加5亿元,增长45%。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310亿元。战胜局部地区严重灾害,粮食产量达到345亿斤,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新建标准化设施小区720个、畜牧小区1092个,特色农业生产面积1200万亩,精品渔业养殖450万亩。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24户,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523.4亿元,增长27.7%。基本建成辽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新改善。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12亿元,增长28.5%。全省农村实现户户通电,73%的行政村通油路,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2%,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8%。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中心镇规划编制工作,整治村容村貌取得初步成效,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较大进展。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方针,依法确保建设用地;加强与国家开发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了一批关系到辽宁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电康平电厂新建工程开工建设,庄河电厂新建工程、华能营口二期工程完成总投资的30%;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昌图风电厂投产发电,法库、桓仁、兴城、彰武风电厂开工建设。沈阳至抚顺(南杂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铁岭至朝阳高速公路建设进程加快;滨海公路建设开始启动。烟大火车轮渡投入试运行。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辽宁段项目建议书获国家批复;东北东部铁路辽宁段项目可研报告通过铁道部审查。沈阳地铁二号线开工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一期工程主隧道完成进尺总量70%,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丹东三湾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得到国家批复。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建立了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考核制度,并纳入省政府对地方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辽河流域污染防治全面展开,主要河流达标率提高8.3个百分点。新增造林面积332万亩。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8%。

    (五)积极推进和谐辽宁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重点民生工程得到有效实施。省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批惠及城乡居民的利民举措得到有效实施,一批多年积累的民生问题得以逐步解决,一大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一是提前完成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两年内实际拆除棚户房1212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房1931.5万平方米,34.5万户、120万人喜迁新居。基本完成7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安置居民6.8万户。二是省政府筹措11.5亿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新出现的3.5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全年实名制就业再就业120万人,稳定就业率达到40%,提高10个百分点。三是省政府筹措43.4亿元,提高了329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2万优抚对象抚恤金标准。四是投入11亿元,对城镇80万“4050”人员提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补贴,人均受益1375元;投入1.04亿元,给予困难群体供暖补助。五是投入14.2亿元,使143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66.7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六是投入3.2亿元,提前两年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1813万人,参合率84.3%,直接受益人口433万人,核销医药费3.6亿元。七是投入2.6亿元,对470个村实行整村扶贫,使40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投入救灾资金1.3亿元,120万受灾群众人均得到补助106元。加大清欠力度,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2亿元。八是全省筹集资金24亿元,新建农村黑色路面3690公里,路基改造8445公里。九是投入专项资金2.1亿元,解决了5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十是投入专项补助资金4.6亿元,全部免除260万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提前一年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省投入8.9亿元,支持建设107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40万平方米。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薄弱中小学校改造,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完成涉农县区职教中心省级标准化建设,新增中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00个。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3%。新增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3家。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在大连成立。引进海内外人才2万多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5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79个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91.5%,人口覆盖率达到82.2%。文化体育事业活跃繁荣。制定并开始实施“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芭蕾舞剧《二泉映月》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22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省第十届运动会。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科学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和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扎实推进,档案、人防、气象、防震减灾和参事文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