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辽宁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辽宁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06日 11:22   来源:辽宁日报   
   
    (六)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496件、政协提案608件,办复率达到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以上。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省政府规章13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274件。推进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省取得较大进展,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有所增强。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的办理落实工作,严格执行领导信访包案制度,解决了大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增强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强化政府监管职能,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和“民心网”的作用,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新进展。政府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和“双拥共建”活动取得新的成绩,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历史形成的民生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或正在解决,一批事关辽宁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得以实施,辽宁老工业基地开始步入全面振兴的新阶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省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我代表省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全省人民,向给予我们监督与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辽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辽宁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与其它沿海省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地方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很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任务还很艰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7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一年,是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当前,我省经济正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产业基础和外部条件,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加速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部署,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这个主题,努力取得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辽宁的新突破,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在实际工作中,务必保持经济健康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低于上年实际水平、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一)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全面振兴的体制保障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地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推进其它领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的战略性重组,着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继续化解国有企业金融债务,加快推进长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进一步深化国企内部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大力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外资准入的所有领域。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解决融资瓶颈问题,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支持群众自主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做强做大,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增长20%。

    积极推进其它领域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整合财力资源,优化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稳步推进国有农场和集体林权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利用广阔的沿海地带,依托东北纵深腹地,加快构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努力建设国家沿海经济强省。处理好五点与一线、沿海和腹地的关系,科学编制规划,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省财政安排3亿元,重点用于“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产业项目贴息,着力吸引一批大集团,新上一批大项目。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发展,继续实施大通关工程,增强辽宁港口群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各类开放先导区的带动作用,加强大窑湾保税港区规划建设,尽快封关运营,将保税港区政策延伸到“五点一线”重点开发开放区域,建设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海上辽宁”建设。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充分利用好各项政策,引导外来资本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限制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出口,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40%以上。积极建立辽宁面向国外的采购中心。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抓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和劳务输出。加强与周边地区在能源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协作,积极参与环渤海区域和东南沿海省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办好在大连召开的“达沃斯论坛”夏季高峰会。

    (三)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选择50家骨干企业进行创新企业试点,建设200个省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中心。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联盟,联办新型研发机构。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创新体系。广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在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

    着力提升主导产业的竞争力。继续抓好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大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着力发展基础装备、成套装备、运输装备和国防装备,努力提高系统设计、工程总包、整机制造能力和售后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沈阳、大连机床集团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依托沈西工业走廊向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延伸,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加快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推动石化行业整合,重点推进抚顺石化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华锦集团63万吨乙烯及原料工程项目、鞍钢鲅鱼圈和凌钢精品钢材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和阜新煤化工产业基地建设。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继续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发展纺织、医药、家电等特色轻工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把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以推进。依托沈阳、大连、锦州等中心城市,建设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物流配送和会展业,加快沈阳、大连金融中心建设;规范发展产权交易、技术交易、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业;拓展社区服务、旅游、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积极推动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和辽西沿海经济区加强合作,构建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继续加大对朝阳、阜新、铁岭等辽西北地区和民族自治地区转移支付和对口帮扶力度。继续加大对阜新、抚顺、本溪、盘锦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