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科技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聚焦创新基地,实现重点突破,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把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真正向企业倾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建立有利于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体制机制,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单位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创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增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后劲。
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大力实施《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完善配套政策服务机制,切实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强政策的跟踪评估,针对创新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确保重点,加强统筹,加强评估,提高政府性资金的投入效益。大力发展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等政府性扶持项目,积极鼓励创新创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运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特别要向中小企业全面开放,为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继续实施以专利技术产业化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加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持和引导,让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自主开展创新活动,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加强重点领域聚焦突破。聚焦国家战略,配合“国家队”开展联合攻关,积极争取承担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国家重大专项的有关任务。聚焦重大产业项目,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瓶颈,加快产业化。聚焦创新基地,大力推进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加强全市园区资源整合,提升园区能级,支持张江核心区在风险投资、创业融资、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建设和发展。
(三)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下更大决心、用更大力气、采取更有效措施,务求取得实效,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实行差别化能源价格政策。全面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建立健全强制性能效标准,严格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加强重点用能单位、重点耗能设备、重点产品单耗的节能管理。积极推进“十大节能工程”项目,创新节能技术,推广节能产品。在全社会增强节能意识,普及节能知识,形成节能的良好风气。完善能源统计和发布制度,实行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坚持重治本、重机制、重实效,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推进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加大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单位污染整治力度。落实国家“上大压小”措施,发展高效清洁发电机组,关闭南市电厂。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继续推进生态绿化建设。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岛为目标,加快崇明岛生态建设。
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土地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加强土地执法,强化土地管理责任约束和追究制度,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化供地结构,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深化完善“批项目、核土地”制度,加强项目用地预审和后评估。完善土地出让公开招标、挂牌、拍卖制度,推进工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推进产业用地二次开发,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实行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管理。
(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全力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城市管理,为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供更坚强支撑。
继续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攻坚阶段,要确保安全、确保质量、确保进度。加快洋山深水港区后续工程建设,发挥好洋山保税港区的政策效应,完善江海、海铁等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加快发展水水中转,进一步提升国际中转功能,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基本建成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加快推进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虹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航空枢纽功能,完成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第一阶段目标。全力以赴加快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建成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和9号线一期工程,确保实现网络化安全运营。继续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强内河航道规划和建设。加快建设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和一批黄浦江越江通道。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路网系统,推进外滩地区综合交通改造,加快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推进城域无线宽带接入网、数字电视接入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等一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加快推进液化天然气项目等能源建设。加大电网建设力度,确保城市电力供应。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借助信息化手段,依托网格化平台,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切实解决一些城市管理顽症,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公交优先”交通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提高公交服务水平,逐步降低市民的公交出行成本。切实加强交通管理,认真做好交通排堵保畅工作。大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加强物业管理,加大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力度。深化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管理和执法。加强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加快应急预案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全面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强化责任,确保不发生有严重社会影响的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做好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工作。更加重视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完善保护体制机制,切实保护好上海历史文化遗产。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控制动迁总量、确保重点,进一步完善旧区改造模式,积极稳妥推进旧区改造。加快黄浦江两岸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开发,进一步优化滨江功能和人文环境。
(五)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发展,坚定不移地高举浦东开发开放的旗帜,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继续保持改革开放的先发效应。
加快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续围绕“三个着力”,突出重点,先行先试,力争不断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浦东在加快实现“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落实赋予浦东新区的更大发展自主权。率先深化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行政问责、效能评估、效能投诉、电子监察等制度,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继续推进金融创新、风险投资、口岸管理等改革试点,加快与国际规范相衔接,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在浦东率先实行城乡教育、医疗管理体制并轨,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
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严格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推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
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造,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资本、技术、人才、产权等全国性、区域性要素市场,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服务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金融证券犯罪、侵犯知识产权和传销等行为。加强食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发挥消费者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继续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信用产品的广泛使用。
抓住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的机遇,保持对外开放先行一步、领先一步。以服务贸易扩大开放为契机,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调整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落户,扩大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引进高端制造环节、研发环节和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外资项目。大力承接和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加快把上海建设成为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抓住我国扩大进口的机会,进一步深化“大通关”工作,充分发挥上海口岸优势,做大口岸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先进技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的资源类商品进口,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继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同时,要充分发挥上海外事的综合优势和丰富资源,全力做好各项地方外事工作,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
进一步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以国家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为重点,深化交通、科技、环保、能源、诚信、信息化等领域的专题合作,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不断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以航道、船舶、港口、航运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继续参与和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一步加强同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鼓励上海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着力完善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开展沪港、沪澳经贸合作。积极做好对台工作,扩大沪台经贸往来与合作。
(六)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郊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郊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力推动郊区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科技兴农,推进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安全农业、种源农业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拓展农业保险业务范围。积极鼓励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向郊区农村倾斜,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郊区农村。推进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在郊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加快农村危桥、渡口改造和村镇公路标准化建设。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加快农村河道治理和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郊区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基本实现郊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村村通”,逐步推进“户户通”工程。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促进非农就业。完善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和安置制度,提高征用补偿标准,维护农民的土地收益权。加强对郊区经济薄弱村的扶持。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农民在郊区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义务教育经费区县统筹,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深化郊区两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稳步推进金山、奉贤、南汇和崇明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七)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全力以赴加快世博会筹办各项工作
办好世博会,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上海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凝聚各方智慧,动员各方力量,全面加快世博会筹办各项工作。要更加注重软件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显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凸现上海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人文特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加快世博会园区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认真做好企业搬迁工作,全面完成世博会园区动迁腾地任务。切实做好世博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世博会场馆规划和建设方案,启动建设中国馆、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场馆。坚持勤俭办博,重视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充分利用或改造现有建筑及设施。
深入演绎世博会主题。突出科技、生态、文化、人文理念,加快实施世博会主题演绎工作计划。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贯穿于筹办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世博会园区规划布局、城市设计、建筑形态、展馆布置等各个方面。完成主要场馆的布展方案策划,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广泛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展示方法,精心策划世博会主题演绎各种活动。
认真细致地做好世博会各项参展事务。争取更多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加强与参展方的联系和沟通,切实做好后续服务工作,指导和配合参展方启动场馆建设、开展布展准备。完善“城市最佳实践区”总体策划方案,认真遴选参展最佳城市实践案例。积极做好国内参展、运营准备和各项保障工作。加强宣传推介和市场开发,扩大世博会的国际影响。
四、和谐社会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从当前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突出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于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加大政府对公益性社会事业的投入,着力提高社会事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贯彻实施《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保持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不合理的课业负担。继续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加强义务教育资源全市统筹,对郊区义务教育发展进行专项支持,鼓励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面向社会需求,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高校办学质量。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善郊区农村教师待遇,鼓励中心城区优秀教师和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郊区农村任教。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更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团队。着力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社会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真心实意地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凝聚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激发事业单位活力。
加快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视解决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和完善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转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推动二、三级医院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和郊区农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疗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积极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强化卫生全行业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医疗行为。整顿规范药品、医疗器材生产和流通秩序,坚决制止价格虚高。落实对艾滋病患者的“四免一关怀”措施。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深化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市民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促进文化体育蓬勃发展。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要改善服务,更好地面向群众开放。繁荣文艺创作,鼓励创造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市民体质。认真办好2007年女足世界杯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鼓励体育健儿积极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支持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
今年10月,第12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是展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和进步成就、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次盛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要进一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准备,确保特殊奥运会圆满成功,真正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形象。通过筹办特殊奥运会,进一步营造关爱智障人士、关心残疾人群、关注困难群体的社会氛围,促进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二)切实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问题,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使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体现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
深化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工作。落实扶持创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降低创业贷款担保的门槛,给创业带头人更多的扶持和帮助,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发挥创业促就业的作用。完善就业援助政策,稳定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资源整合,完善校企合作、公共实训等机制,为青年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协保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在全社会引导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保基本、广覆盖”,突出解决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做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解决好离土农民的保障问题。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区县统筹,建立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完善老年农民养老金政府托底补贴政策,逐步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区县和乡镇两级政府扶持合作医疗资金与个人缴纳资金之比达到1:1,提高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和抗大病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加大工伤、住院医疗保障力度,更好地解决来沪从业人员的保障问题。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各种单项救助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在就医、子女上学、居住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帮困、互助等渠道,努力解决支援外省市建设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发展面向普通群众、基本型的养老机构。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解决重残无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积极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培育各类慈善组织,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
进一步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体系,分层次、多渠道地解决好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放宽廉租对象收入线认定标准,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坚持租售并举、以租为主的方针,加快建立住房租赁新机制,帮助和鼓励低收入家庭更多地依靠租赁解决住房问题。继续实行公有住房租金减免政策,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和整治,着力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提高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约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控制岗位流失。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完善企业欠薪保障制度,确保职工工资特别是来沪从业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调节,通过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管理和职务消费,切实提高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形成规范合理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