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陕西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陕西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07日 13:48   来源:新华网   

   (点击查阅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9日 袁纯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的一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重大战略决策,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斜体发展,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新实惠,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任务顺利完成,全省呈现出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生产总值达到4383.9亿元,比上年怎样12.7%,比与其目标高出1.7个百分点,提前四年基本实现建设经济强省“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71.8亿元,增长18.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4.4%和29.6%,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5提高到229,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2.0亿元,增长15.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0%提高到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物价水平总体平稳。财政总收入69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2.1亿元,分别增长31.7%和31.5%,增幅位居全国前列。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制订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实施了村庄规划建设条例,涌现出一批新农民建设典型。各级财政用于新农民建设支出190.6亿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全面加快农民饮水、通电、道路、卫生、沼气等工程建设,建成农民饮水工程1700处,解决了43万人的饮水困难和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了边远地区9万人的用电问题,通电话行政村达到98.1%;新建通乡油路2000公里、通村油(水泥)路1.4万公里,位居西部第一;新增农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21个,补助标准由人均20元提高到40元,覆盖人口由282万扩大到1202万,参合率居中西部前列;新建户用沼气池15万口,相当于过去总和的40%。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达到1150.9万吨。果品总产882万吨,其中苹果650万吨,优果率达到70%以上,陕西苹果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知名品牌。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肉、奶产量分别增长9.4%和11.1%。果业、畜牧业特色优势进一步确立。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集中力量狠抓重点向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10亿元,增长31.9%。建成高速公路341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1640公里,居西部第二位。西电公司超高压开关设备产业化、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工程等25个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渭化集团“双甲”改扩建、韩城二电厂二期等42个项目开工建设。关中九大灌区改造项目全面建成,七大水源工程按期实现节点目标。投资结构明显改善,重点项目中的产业项目总数和投资额分别占到58%和51%。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投资重点向农村和社会事业倾斜,农业增长80.7%,卫生社保社会福利增长38.3%。

    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加大检测检查力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实行严格的环保制度,强化硬指标约束,全省化学需氧量削减2%,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5%,成为全国实现减排目标的少数省份之一。关闭了渭河沿岸56家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以及陕北55家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污染企业,汉江流域183家企业污染物排放减少60%以上。创建卫生城市力度加大,美化绿化效果明显,大气质量持续好转。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六大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防沙治沙、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治理水土流失55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绿化3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3%,绿化正在成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新陕西正在变为现实。

    区域协调发展势头强劲。关中地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势迅猛,会展经济蓬勃兴起,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一线两带”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保持了率先发展的好势头。陕南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期,呈现出若干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的新趋势。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卓有成效,建成和开工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工业化项目试验成功和工业示范项目的奠基,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以至全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陕北进入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自主创新步伐加快。确定了建设创新性陕西的目标,启动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地方登记重大科技成果583项,有22项在全国获奖,一批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知识产权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专利申请量继2005年突破4000件以后,又突破5000件,达到5717件,增长37.2%。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猛。关中五个国家级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1656亿元,增长23%,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现。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扭转了长期滞后的局面。大集团组建工作进展顺利,组建了延长石油、煤业化工、西部机场、机床工具、医药控股等企业集团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省属企业属地化管理、政策性破产和“并轨”三个方面有了实质性突破。118户省属企业实行了属地化管理。陕钢政策性破产程序终结,西钢等4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程序启动,新川水泥厂等11户企业破产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展开。近20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行政管理、财政、税收、金融、粮食、价格、流通体制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53.6亿美元,增长17.1%;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增长47.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5家,增长8.8%;利用外省资金423亿元,增长30%。旅游业加速发展,境外游客突破百万人次大关,接待国内游客69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18.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泰国在西安开设领事办公室,结束了我省没有外国领事机构的历史,成为陕西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性亮点。

    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各级财政用于农村教育的资金66亿元,比上年增长29%。提前一年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两基”达标。建成寄宿制学校358所,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138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91个县(区)。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513万学生免除杂费,为158万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55.5万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有8.5万高校贫困生获得助学贷款。职业教育不断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1.2万人,增长14.7%。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11所本科院校和7所高职院校顺利通过教学评估,博士、硕士授权点数量进入全国前三位,巩固和增强了我省科教大省的地位。农村生无网络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117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项目全面竣工,105个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基本建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四点五,近5万名年满60的农村独生子女、双女户夫妇享受到每年600元的奖励扶持。启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为农村教育、卫生、农技等机构招聘高校毕业生1600多人。加快公益性文化建设步伐,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进优秀文化产品创作,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迟开的玫瑰》荣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人文奥运盛典西安”活动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加强农村“两馆一院一站一室”建设,扶持文化示范村100个。完成4010个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进展顺利。成功举办了第13届全省运动会。我省运动员在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上获得金牌6枚,在多哈亚运会等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18枚,为国家争了光,为陕西添了彩。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全省安排财政资金30.3亿元,全面落实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政策。积极促进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432万人。安排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4.2亿元,将进城务工农民、新征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城镇退役士兵纳入支持范围,提高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补贴标准,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城镇新增就业26.5万人。社保基金稳步增长,覆盖面继续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160.5元,达到808.5元,失业保险标准得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8元,增长近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第一次实现了年增加两百元的目标,均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

    构建和谐社会成绩明显。省上对市县新增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2亿元,总量达到52.7亿元,增长72.4%,极大地缓解了财政困难市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安排财政资金12.6亿元,提高了五保户、在乡复员退伍军人、老党员等生活补助和省属企业离休人员医疗补助。安排8亿元用于城市低保,81万人得到救助。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人均月增长35元。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7.3万人从中受益。40万人解决了温饱问题,60万人实现了脱贫,为残疾人办的10件实事全面落实。新增经济适用房320万平方米,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一大批中低收入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药品、食品、卫生监管等工作全面加强,一些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安全生产严峻形势有所好转,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信访工作力度加大,一批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果,“平安陕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建设、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进展。

    司法行政、国土资源、工商行政、质量技术监督、审计、统计、税务、盐务、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人防、地震、气象、测绘、档案、文史、慈善、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省各条展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陕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和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自觉服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做大做强度优势产业,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保持了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基础设施入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支持关中率先发展,推进陕北跨越发展,扶持陕南突破发展,三大区域初步呈现出各展特色、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大幅度增加财力物力,切实解决基础教育、城乡医疗、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更多乐观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促进了稳定和谐发展的局面;坚持任与自然和谐相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力度,取得了经济增长加快、污染能耗下降的新进展。我们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可喜成绩倍感振奋,我们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定更加坚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体制写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比较粗放;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国有企业改革仍需攻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开放型经济发展程度还比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亟待加强;节能降耗任务艰巨,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各类社会矛盾有增多趋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官僚主义、形势主义和奢侈浪费现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