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青海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青海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27日 13:57   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9日 宋秀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抢抓机遇谋发展,求实创新促和谐,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投资、消费、出口全面增长,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协调,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均取得较好成绩,实观了“十一五”良好开局,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全年生产总值达到641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69.6亿元、330.8亿元和240.6亿元,分别增长3.5%、15.7%和10.5%,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8.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亿元,增长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2亿元,增长2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9.6亿元,增长14.3%。

    ———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8.3%,建成寄宿制学校297所,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同比增长68%,创历史最高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7%,居全国前三位。人口自然增长率8.97‰,为历史最低点。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基本完成,农牧区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成功。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全年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09.3亿元,增长16.8%;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5亿美元,增长57.7%,增幅居全国第二位,创历史新高。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4元,增长1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58.4元,增长8.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亿元,增长12.2%。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

    取得这些成绩,我们着力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整合“三农”资金32.5亿元,组织实施让农牧民直接受益的实事工程,解决了2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日光节能温室1万栋、畜用暖棚3030幢,建成农村“一池三改”沼气池1.67万户,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推进农牧业结构向优质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畜禽改良取得积极进展。在高温干旱、雹灾等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除粮食、油料小幅减产外,蔬菜、肉类等产量都有增长。农作物订单面积10.3万公顷,特色作物比重占到78.8%,脱毒马铃薯和杂交油菜分别突破百万亩,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3.21%和27.26%。安排财政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企业新增投入1.76亿元,辐射农牧户35万户。实施百万农牧民培训转移工程,培训农牧民60.8万人次,输出劳务90万人次,创收1.17亿元,人均增收134元。支持发展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中介组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7个,拥有会员6万多户。免征农牧业税、政策性直补等惠农措施使农牧民人均受益109元。投入2.84亿元在39个县市、274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年内解决了1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调整结构、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壮大和提升特色产业。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整合,推行“一区多园、一园多制、企业化管理”的新模式,园区工业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健康发展的新格局。开发区各工业园区入驻各类企业达到402户,累计投产、试产工业项目110个, 1000吨单晶硅、藏毯加工、民族服饰生产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的项目开工建设并初具规模。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47.8%。紧紧抓住柴达木盆地列入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机遇,制定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引进培育了一批有利于优势资源转换和充分利用的项目,循环经济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大幅增加地勘投入,突出重要成矿区带、重点矿种的勘查,资源后续保障能力得到提高。面对铁路运输空前紧张的局面,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公铁分流,基本保证了重点工业产品的运输。积极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加大信贷资金协调力度,扭转了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连续八个季度下降的态势。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开展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企业管理年”活动,引导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实施品牌战略,“藏羊”、“晶珠”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启动建设国际藏毯城和朝阳物流园区,一批有利于带动特色动植物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转换和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物流业快速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0.3亿元,增长7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1.5%。旅游业引领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5.7亿元,增长38.7%。

    (三)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投资和项目工作,主动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资金投向变化,调整项目和投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一批事关青海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注重加强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公共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增建二线应急工程、平安至化隆至阿岱高速公路、西宁至互助一级公路、湟水北干渠、多巴体育基地场馆等项目建成或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庆华集团100万吨煤化工、西钢100万吨生产线、桥头铝电二期等2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拉西瓦、公伯峡水电站、兰青线兰州至西宁增建二线、木里煤矿整合、330千伏湟源乌兰格尔木输变电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稳步推进,退牧还草、生态移民、鼠害防治、人工增雨等项目全面展开。玉树三江源机场经国家批准立项,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

    (四)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开放带动。加快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企业上市、破产重组、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重点解决了部分地区企业结构调整和破产后的遗留问题。西宁特钢、盐湖钾肥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信用担保和服务体系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农牧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新进展,公共财政体制更加规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和“双百市场”工程,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青洽会”、藏毯展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五)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调整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实施一批社会事业项目,促进了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投入教育资金25.3亿元,增长24.3%,加快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全面落实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63.4万学生受益,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86.7%,为实现全省“两基”目标奠定了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行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改革招生办法,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推进高校整合,加强高原医学、盐湖化工等特色学科建设,青海大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加大科技投入,支持自主创新,省级财政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比上年增长33.8%。西部矿业、新能源研究所等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投入文化、体育资金增长37.4%,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246个,农牧区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环湖赛、三江源国际摄影节等、一系列国际性大型文体节庆活动,拉动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投入卫生、计划生育资金11.5亿元,增长30.4%,完善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通过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助标准,简化医疗报销程序,对贫困人口就医实行“一免七减”等措施,完善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政策惠及更多群众。

    (六)有效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制定出台了11个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文件,努力拓展就业岗位。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4亿元,增长31.4%,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工伤和生育保险,加强对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教育、取暖等多方面的救助,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62万人、 34万人、66万人。规范社会收入分配秩序,在认真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普遍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农牧民特困群众救助标准以及其他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注重发展成果向基层倾斜,省级财政安排资金23亿多元对基层进行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增强了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有效改善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

    (七)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明显加强。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团结局面进一步巩固。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推进“平安寺院”建设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依法治省深入推进。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政府职能不断转变,依法行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察专门监督,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扎实推进“平安青海”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完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访总量下降32%。积极预防、控制、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和治安案件分别下降5.1%和29.3%。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各方面的心血和智慧。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青各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青海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工业经济面临运输、资金、技术等要素制约加剧的挑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高原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尚在起步阶段。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附加值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四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依然较多。城乡还有较大数量的贫困人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安居、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五是发展环境尚未根本改善。体制机制上的不适应问题依然存在,政府依法行政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扎实地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