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青海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青海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27日 13:57   来源:青海日报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以改革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经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规模档次和核心竞争力。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积极引入资金、技术、管理和产品、项目,培育、引导、扶持一批对经济发展起龙头骨干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企业破产重组和主辅分离工作进程,重点推进丁香集团等企业的破产重组,完成50%的重点省属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工作。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各项政策,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土地税收、人才技术、对外贸易等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环境。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除国家政策法律明令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面向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服务、融资担保、创业辅导等服务体系建设,拓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实行股份制经营,提升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推进财税、土地、金融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大投入,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强化税收征管,推进依法治税。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发展适合农牧区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

    提高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水平。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遵从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规划招商引资项目,确定招商引资的重点地区和重要客商,提高引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改进招商方式,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招商引资新机制,实行“走出去”招商和“引进来”招商双轮驱动,办好“青洽会”、国际藏毯展览会等重点招商引资活动。提高专业招商队伍的招商水平,选择一批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有针对性地走出去上门招商、一对一的洽谈。发挥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试验区在政策、产业、功能等方面的集成优势,强化园区招商和产业招商,着力推进优势资源同优势企业、高载能同高技术紧密对接。力争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10亿元以上。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服务,优化外贸主体结构,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开拓新的外贸市场,努力扩大具有青海特色产品的出口规模。继续推动口岸建设,力争西宁机场一类航空口岸尽快开放。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以更加务实、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服务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增强环境吸引力和竞争力。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牢固树立投资环境事关青海形象、事关青海发展的观念,使每个公民都明确认识到,破坏投资环境就是损害青海的发展、文明与进步,促进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关注投资环境、人人受益投资环境的社会风尚。落实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抓投资环境的责任,完善投资环境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积极为投资者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进一步完善客商投诉协调处理机制,加强舆论监督,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让国内外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充分调动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百姓创造家业、干部创造事业的浓厚氛围。

    八、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牧区,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牧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全力推进“两基”攻坚,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基本实现“两基”目标。继续做好青南地区、环湖地区的教育资源整合、“双语”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坚持多样、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转变办学思路,整合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紧密结合,提高培训实效,为培养工业技能型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再就业人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职业教育服务,着力提高就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化专业、学科设置,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促进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推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坚持走开放式、联合式创新之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运转高效的科技创业载体。紧贴全省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迫切需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健全技术市场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与市场紧密对接,推进技术与资本相互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投入,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设一批产业带动作用强的科技示范工程。实施科技富民计划,加强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研究推广,提高科技入户率。鼓励专利申请,保护知识产权,推动技术产权转让。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着力于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有利于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医疗费用垫付直报制,扩大单病种质量控制和付费试点。扎实开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探索建立社区卫生与医院双向转诊和相互支援制度,促进资源共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咨询,引导和帮助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严格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禽流感、鼠疫、结核等重大传染疾病。·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农牧区以乡镇为重点、城镇以社区为重点,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网络,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和体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善县级“两馆”配套,做好“西新工程”、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牧区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推进文化进村入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研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有机结合,培

    育发展一批具有青海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群。提升“环湖赛”、国际黄河极限挑战赛、世界杯攀岩赛、三江源国际摄影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文化体育旅游活动的品位和影响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九、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推进和谐青海建设

    坚持从解决各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努力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和谐青海建设。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一是全面启动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农牧民,给予补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二是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减轻学生的生活负担。三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推进村卫生室建设。今年在西宁市、海东地区、环湖三州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980个;为青南地区106所乡镇卫生院配备流动卫生服务车。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根本改善全省乡村卫生服务条件,解决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四是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农牧民家庭账户基金标准,实行大额度住院费用二次补助,农牧民受益率提高10%,解决城乡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五是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实施住房救助。加大城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今年开工十万平米以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重点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六是加强创业指导服务,落实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免费培训、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支持城镇“零就业”家庭、退役士兵、“4045”人员、大学毕业生等就业、创业。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协调推进机制,增强全社会的创业活力,带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年内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力争让有就业能力的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七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工作,研究解决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八是建立健全职工收入和企业效益协调增长机制,重点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向个体私营企业扩展,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

    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提高各级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社区民主管理、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社团、行业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安全经济政策,加大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督,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高福利服务水平。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发生。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做好构建和谐青海的基础性工作。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青藏高原“五个特别”精神,促进和谐单位、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做好双拥创建和军警民共建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关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果,提高“平安寺院”创建工作水平。保障妇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平安青海”建设,落实社会综合治理措施,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防范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分裂、破坏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改进和加强政府服务功能,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法治、责任、服务和效能政府。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注重改进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重视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放到促进社会统筹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更深层面上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推动政府对经济活动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防止权力“寻租”行为。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切实加强后续监管工作,杜绝各种变相审批。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加强行政立法,努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推进综合执法试点,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创新行政执法监管方式。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等专项监督。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自觉维护中央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健全集体协商、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健全考核监督机制,严格绩效评估,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防止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坚持从严治政,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扎实推进廉政建设。坚持把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反腐倡廉、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中,大力倡导和形成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以干部作风的明显转变促进廉洁从政。继续加强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对涉及行政许可、行政收费、专项资金、大型工程、土地使用、城镇拆迁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又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事项,主动向社会公开,始终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科学划定公共权力的界限,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防止政府权力“越位”和“错位”。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行神圣职责的最后一年。完成目标任务,是我们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我们一定要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取信于民,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以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政德政风取信于民,以坐言起行、励精图治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青海的发展充满希望,前景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凝聚全省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努力开创青海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青海的征程上,迈出新步伐,谱写新篇章!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