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3日 马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下,全区回汉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了本届政府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去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促工业快速回升,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扭转了一季度增速回落的局面,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连续8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17.3%和9%。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0.2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3亿元,增长28.6%,连续3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实现利润增长9.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0.9,同比提高11.4点。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4.04吨标准煤,下降2.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之内,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削减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增长14.1%,增幅是历年来最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9,稳定在较低水平。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去年,农业生产遇到了中部干旱带持续干旱、局部地区严重洪涝和动物疫情多发频发的严峻考验,我们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支农力度,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提高了粮食直补标准,增加了柴油价格补贴,自治区财政安排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达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4.2个百分点,其中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达1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基本实现“一卡通”发放,走在全国前列。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实施“581”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9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粮食总产达到31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枸杞、马铃薯、清真牛羊肉、乳品、硒砂瓜、葡萄、水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农村非农产业份额、劳动力非农就业份额、农民非农收入份额进一步扩大。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3%,全年输出劳务77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增长10%,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坚持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重点,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开展了“村企互动共建”活动,自治区为农民办的12件实事基本落实。实施了农村公共事业“六大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宽带、行政村通公路、户户通电。新建户用沼气池3万个,推广太阳能灶1.5万台,解决了2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工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81个,完成危窑危房改造8270户。
(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机遇,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多方筹措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批交通、水利、生态、能源、化工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或进展顺利,夯实了长远发展的基础。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5.3亿元,增长15.8%。太中银铁路开工建设。中宁至孟家湾高速公路中宁至中卫段建成通车,固原至沿川子、银川绕城西北段、盐池至中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08公里。银川河东机场改扩建工程抓紧进行,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扶贫扬黄灌溉一期骨干工程全部建成,桃山引水和东山坡引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开工建设太阳山供水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实施。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示范区和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进度加快,煤炭、电力和煤化工项目进展顺利。宁东供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马莲台电厂2号机组、灵州矸石电厂2号机组并网发电,宁东至兰州东750KV交流输电、灵武电厂一期工程顺利推进,羊场湾煤矿投产,枣泉、梅花井等煤矿和煤制甲醇、煤基二甲醚项目加紧建设。全区新增煤炭生产能力500万吨,新增电力装机150万千瓦,石嘴山电厂技改1号、2号机组并网发电,英力特2×15万热电联产机组投入运行。长山头、红寺堡风电厂和第3套大化肥项目开工建设,中冶美利纸业林纸一体化进展顺利。自治区50大庆重点项目“四馆两中心”主体结构封顶。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垃圾和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旅游业快速增长,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区城市化率达43%。
(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17户企业完成了改制和新公司设立,宁煤集团和神华集团、美利纸业和中冶科工、商业集团和中国盐业总公司、奔牛公司和天地科技集团实现了强强联合。10户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9户企业政策性破产获得国家批准。94所企业学校全部移交属地管理。健全完善了区管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了企业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开展了区管企业清产核资及下属公司清理整合工作,提高了国有资产运行质量。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对乡镇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解决了国有粮食企业“老人、老粮、老账”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区县以上党政群机关编制实名制管理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清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银川市商业银行与区内外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进展顺利,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得到加强。我区与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交通银行筹备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保险业改革稳步推进,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财政、投资、价格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启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全面实施,启动了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成品油综合配套改革平稳运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就业显著增加的良好态势。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出口9.4亿美元,增长37.2%。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和羊绒制品出口增幅较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势头良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自治区航空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成功举办了“2006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首届清真食品民族用品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首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贸易博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加强了与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及闽宁、鲁宁和兄弟省市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7亿元。
(五)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新型宁夏建设全面启动。科技投入显著增长,自治区财政安排科技支出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施了15个重大科技专项和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3大工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增加到16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科技中介机构200多家。专利申请量671件。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宁夏模式”得到国家肯定。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由我区科技人员主持和参与的3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研究项目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区真空热压铍材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启动了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建设,整合信息资源,信息化推进开端良好。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区以县为单位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全区98万中小学生全部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其中54万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免费得到教科书和教辅资料,6.9万中小学生得到了寄宿生活费补助。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前一年覆盖所有农村中小学,农村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施第二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扩大了农村中心小学和优质中学规模。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民族教育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办学质量和层次稳步提高。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标志,开始向基本实现城乡平等的医疗服务体系方向迈进。在11个县、市(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农村贫困户医疗救助和大病救助机制。新建、改扩建2028个村卫生室、84个乡镇卫生院和一批县级医疗机构,建成了10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创新药品招标采购机制,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药品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减轻了群众医药负担。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完善。人口工作得到加强。全面推行了“少生快富”工程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0.69‰。
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文化产品。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开始启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立。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和入户率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了第12届全区体育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事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新闻出版、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测绘、统计审计、档案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工作和事业健康发展。
(六)和谐社会稳步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下岗再就业7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了城市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标准,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基本解决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医疗保险问题。启动了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扩大农村低保范围,提高了救助标准,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去年全区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11.3亿元,比上年增长59.2%。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7元,增长13.4%。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津补贴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格局正在形成,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山区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减少绝对贫困人口2.5万人,首批203个整村推进村实现了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中部干旱带人饮解困力度加大,解决了1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区新开工经济适用房82万平方米。实施了煤矿沉陷区居民搬迁、资源枯竭矿区居民迁居和农垦职工安居工程。基本完成了2003年前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清欠任务,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依法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案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接受其民主监督。办理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668件,办复率100%。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全年提请自治区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件,发布政府规章9件。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公务员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稳步推进。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平安宁夏”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接待工作。廉政建设不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活动取得积极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区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谋发展、促和谐”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机关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凝聚军地力量,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扎实有效。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各位代表!
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结合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一是必须坚持把又好又快作为发展的鲜明主题。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当前我区社会最大的矛盾,仍然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发展始终是全区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加快发展,不仅要提高增长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不仅要抓住重点谋求跨越式发展,更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在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上狠下工夫,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二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永恒动力。改革创新是加快发展的灵魂,是支撑奋起的筋骨。宁夏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鼓励创新精神,尊重创新实践,倡导创新文化,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以创新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三是必须坚持把统筹协调作为发展的重大任务。城市与农村、川区与山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我区的最大区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在加快川区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扶贫开发,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城乡互动、山川共进、协调发展。四是必须坚持把和谐惠民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和谐社会,要处理好发展与公平的关系。关注民生,追求公平,是共产党人的本色。要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抓难点、抓关键、抓基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财政新增财力要继续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各个方面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回汉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以及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宁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建设的海内外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水平、低效益的问题比较突出;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不牢;县域经济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比较薄弱,入园的高新技术企业还不多,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很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南部山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中部干旱带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不少,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