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06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17日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预计全年生产总值2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5%,第二产业增长15.2%,第三产业增长8.5%。2005年取得的成绩为我们做好2006年的工作,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收。我们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农田水利、科技推广和节水灌溉为重点,加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棉花、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棉生产均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876万吨,增长5.7%,实现了自治区确保粮食安全“两年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棉花总产量189万吨,增长7.8%。林果业规模继续扩大,新增林果面积100万亩。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肉类产量141万吨,牛奶产量152万吨,分别增长10.2%和14.3%。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全区60%以上农户增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了乡镇机构和村组织的正常运转。狠抓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5.19亿元,增加了2.4亿元。全年农牧民参与劳务创收120万人次,人均劳务增收60元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75元,比上年增加230元。
二、坚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集中力量抓好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纺织、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煤电煤化工基地和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替基地,实现了工业持续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预计工业增加值完成1010亿元,增长16.5%,超过预期目标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90亿元,增长72.3%。其中石油开采实现利润380亿元以上,增长97.4%。纺织行业扭亏为盈。加大技改投入,改造和提升了传统工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工业增长对生产总值的拉动高达5个百分点。
三、优化政策环境,推动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我们坚持把旅游、社区服务、现代商贸流通作为重点加快发展,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预计接待国内游客1465万人次,增长18%,实现旅游收入130亿元,增长19.3%。接待入境游客33万人次,增长4.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亿美元,增长9.8%。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增长13.2%。连锁经营网点达3000个,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批发和零售、餐饮业规模继续扩大。金融、保险、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取得新进展,加快了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清理和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年末,个体工商户达47.71万户,注册资金92.32亿元,从业人员75.89万人,分别增长2.3%、6.3%和2.3%;私营企业达5.17万户,注册资金795.39亿元,从业人员67.09万人,分别增长20%、23.7%和17.2%。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经济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吸纳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我们狠抓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2亿元,增长16.4%。建成了一批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42亿元,增长42.6%。奎—赛高等级公路、314国道和硕—库尔勒段、中哈原油管道国内阿拉山口—独山子段等15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十五”优质棉基地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等13个重点项目实现单投和部分投产。下坂地水利枢纽、沙漠公路阿拉尔—和田段、喀纳斯机场、新疆非油气重点资源勘查、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阿拉山口供水与生态建设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项目创历年之最。西水东引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正抓紧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继续加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退牧还草2000万亩,退耕还林185万亩,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继续得到改善。
五、发挥地缘优势,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我们坚持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围绕把新疆建成我国陆上重要的资源和商贸大通道,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79.4亿美元,增长40.9%,其中出口50.4亿美元,进口29亿美元,分别增长65.5%和12.1%。边境小额贸易出口3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6.6%。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建立各类园区,吸引了一批内地企业来我区投资开发,推动了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出口加工基地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提升了我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以“推进中西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14届乌洽会。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增长12.3%。完成对外承包工程额9124万美元,新签境外投资项目2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280万美元。招商引资410多亿元,增长9.8%。
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树立兵地、城乡协调发展的观念,推动了融合经济发展。乌昌经济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对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加快发展,辐射带动全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增强财政调控能力,确保金融平稳运行。我们完善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制定了财政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措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财税收支责任制,强化财政收支运行监督,对重点地区、重点税源加大税收监控,严格税收减免政策管理,大力清缴欠税,强化税收征管措施,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预计全口径财政收入397亿元,增长22.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增长18.5%。预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16亿元,增长19.4%。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确保了基本建设、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和为群众办实事等重点支出。金融机构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强化了农村金融服务。预计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13亿元。
七、实施科教兴新战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我们坚持实施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技创新战略,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了一批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项目,培育了一批有一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基”攻坚、中小学危房改造、民汉合校、“双语”教学、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作扎实推进。2004年国家确定的12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部开工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加强。公共医疗事业稳步发展,7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6所紧急救援中心建成使用。84个传染病医院(区)建设项目,大部分建成使用。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全面发展,“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第三批“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获得成功,18个县级“两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新疆民族歌舞学校和24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面启动,“西新工程”第三阶段第二期任务基本完成,全区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9%和92.5%,巩固了新疆广播电视节目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落地播出的成果。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8‰。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十运会”上,我区体育健儿积极拼搏,取得了2枚金牌、3枚银牌和7枚铜牌的好成绩。城市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生态环境总体稳定,城市环境进一步好转。
与此同时,司法、审计、统计、档案、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外事侨务、质量监督、药品监督、气象水文、地震监测、文物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等各项事业都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八、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坚持从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入手大办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全面取消农牧业税,免征税额4.5亿元。投资1.21亿元解决了38.86万人和112.67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安排抗震安居工程补助资金4.3亿元,新建改建抗震安居房41.1万户,188万群众喜迁新居,解决了南疆四地州农村2.9万特困户、13.1万贫困户住房。投资15.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00公里,改善了60个乡镇、300个行政村、60万农牧民的交通出行条件。安排财政资金2.76亿元,把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范围扩大到84个县、228万人。扩大了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规模,招生人数分别达3075人和3000人。新增40个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市,使试点县市达到53个,覆盖了720万农民,平均参合率86.1%。新建93个乡镇卫生院,投资3亿元启动了30个县级医院、15个县级中医民族医院、20个县级妇幼保健医院和20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落实3536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完成了1951个“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任务。全区行政村通电话率96.8%。加大了对村级组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了南疆三地州及其他地州贫困县乡镇因农村税费改革造成的5292万元财政资金缺口。财政拨付3000万元专项资金,提高了农村6.1万多名“三老”人员生活待遇。
我们始终把关心困难群众和加快扶贫开发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来抓,实现了3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35万人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7%。顺利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扩大了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0元,增长8%。
九、加强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了基层民主建设,健全了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监督,执行人大决议,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全年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议案4件,制定发布政府行政规章7件,办理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941件、政协委员提案956件。认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加大了查办腐败案件力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工作,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其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十、兵团经济快速发展,维稳戍边能力明显增强。生产建设兵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兵团生产总值340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1%。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增长52.1%。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2万元,增长6%。兵团事业的发展为维护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5年,我区大事多、喜事多,特别是隆重举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共安排23.5亿元资金用于我区抗震安居、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以罗干同志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带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来我区参加慰问及庆祝活动,各族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大庆期间,我们组织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全面展示了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新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形势,展示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建设美好新疆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热情。同时,成功承办了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黄河经济协作区省区负责人第十八次会议,进一步宣传了新疆,增强了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各部委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统领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生产建设兵团、中央驻疆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和援疆干部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新疆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农牧民增收难度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