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新疆自治区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新疆自治区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23日 15:41   来源:政府网站   
    2006年工作部署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工作的意义重大。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达到两位数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以上;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实际出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大力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投入,投资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积极引导农牧民投工投劳建设新农村。结合抗震安居、扶贫开发、防病改水等工程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棉花、粮食、特色林果业和畜牧业四大基地建设。按照“全区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稳定粮食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重点支持主产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转化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小麦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410万吨左右。完善粮食价外直补政策,以现行直补方式限量收购小麦。继续巩固棉花产业优势地位,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种植面积保持在1700万亩左右,总产量190万吨左右。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

    狠抓特色林果业发展,重点建设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和吐哈盆地、天山北坡、伊犁河谷特色林果基地。进一步提高林果基地建设、贮藏保鲜、加工转化、市场开拓和科技支撑等能力,新增林果面积100万亩。围绕优质牛羊肉、牛奶、细羊毛三大产业带建设,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力争肉类总产量达到156万吨,牛奶总产量达到170万吨。突出抓好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吸引各类企业、资本、技术参与优势特色农产品深度开发。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整合,培植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实施品牌名牌战略,创新以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大规模开展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努力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高度关注、农牧民积极参与的有效培训机制和培训网络。着力培训农牧民在发展特色林果业、现代畜牧业以及从事二三产业方面的技能,提高农牧民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结合农牧民技能培训,继续抓好劳务创收,改善农牧民就业环境,对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和实行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支持农牧民参与当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力争农牧民外出务工130万人次,全区农牧民人均劳务增收60元以上。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着力抓好乡镇机构改革,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进地方国有农牧场管理体制改革。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石油石化基地建设,大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实现油气勘探投资、油气当量增长超过10%,原油加工量增长超过15%。抓好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克拉玛依20万吨甲醇、美克公司天然综合化工、联合化工4万吨聚甲醛、中泰化学12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天业40万吨聚氯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重点支持神华、鲁能、国投等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煤炭勘探开发和煤电煤化工项目建设,加快哈密大南湖等煤电基地和玛纳斯电厂三期等电源项目建设。坚持电源电网并举,加快实施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全疆电网联网工程和“西电东送”前期工作。利用丰富的煤炭、原盐、石灰石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重点围绕钢铁、有色金属、钾盐、石材、膨润土等矿产资源深加工,尽快形成一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冶炼、加工产业集群。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抓好乌—昌、石河子、奎屯、库—尉、阿克苏等纺织工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轻工、食品、纺织工业发展。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重大科研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保健食品、新能源和信息等新兴产业。着力抓好风力发电、太阳能单晶硅片等项目建设。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继续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放宽中小企业经营准入领域,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势群体。

    加快石油天然气化工园区、对口援疆省市工业园区和地方特色资源工业园区建设。加大独山子—奎屯石化工业园区以及米东、库车等工业园区建设力度。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商会通过招商引资等自主创办园区。加快园区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和物流、研发、法律、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改善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产业聚集度高、专业分工配套、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增强园区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充分发挥我区特色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旅游对外开放,积极鼓励支持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努力打造以喀纳斯、那拉提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精品。不断加强与西北五省区旅游合作,联合开发“丝绸之路”世界旅游精品。继续办好新疆风情万里行、新疆国际旅游节、吐鲁番葡萄节等大型旅游活动。开发冰雪风情旅游,尽快开展边境旅游。抓好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力争接待国内游客1650万人次,旅游收入148亿元,分别增长12.6%和13%;接待入境游客35万人次,创汇1.2亿美元,分别增长6%和20%。

    继续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零售等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物流业态。紧密依托铁路、民航、口岸和物流园区,通过引进外资、股份合作经营,加快中转物流集散地建设。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医疗、体育健身、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积极培育信息、法律、金融、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整治食品、药品、建材、农资等行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以生产要素和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土地、水、电、煤、服务等价格形成机制。大力培育和规范产权、劳动力、土地、矿业、水资源等要素市场。

    认真贯彻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投融资、土地、税收、市场准入、对外贸易等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环境。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信誉好、吸纳就业多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力。积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加快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继续支持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原围栏等“六小”工程建设。加快优势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初步安排自治区重点项目110个,投资480亿元。认真抓好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下坂地水利枢纽、伊犁河南岸干渠及灌区工程、精—伊—霍铁路、沙漠公路阿拉尔—和田、312国道哈密—吐鲁番、喀纳斯机场、“固边富民”工程、昌吉热电厂二期扩建等52个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喀腊塑克水利枢纽、伊犁河拦河水利枢纽及北岸干渠、南疆铁路吐鲁番—库尔勒复线、北疆铁路乌鲁木齐—精河复线、奎屯—北屯铁路、217国道那拉提—库车、乌鲁木齐西部门户枢纽机场8万平方米候机楼扩建等22个重点新开工项目建设;抓好西水东引、艾比湖生态调水工程、大石峡水利枢纽等36个预备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增加项目前期投入,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储备,确保“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接替、良性循环。同时,着力抓好和田天然气一期、喀什热电联产、叶尔羌河中游水利枢纽、阿图什市管道天然气、塔城市集中供热二期等工程建设。

    五、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继续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快西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积极支持机电、高新技术和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完成进出口总额94亿美元。加强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及俄罗斯的经济技术合作,拓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周边国家投资办厂、承包工程,联合开发当地资源,带动技术、设备、材料和劳务出口。支持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新疆出口加工区和边境贸易区建设,吸引和承接内地资本、技术和人才向我区转移,积极建设面向中亚、南亚、东欧国家和地区出口加工基地、中转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大力推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加快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

    围绕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广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区投资开发石油化工、重化工、纺织、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现代物流和高新技术等产业,不断壮大我区优势产业。加快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继续办好乌洽会,大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贸合作会展洽谈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广交会、投洽会等各类会展活动,不断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

    六、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节约利用水土资源,大力推行节能省地型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每年新增高新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抓好工业和城市节水。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抓紧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重点加强钢铁、有色、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印染等行业对能源、原材料、水资源消耗的管理。按照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力争我区从2006年起每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个百分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坚决关闭3万吨以下小煤矿,重点建设大型化、规模化煤矿,确保采出率不低于65%。建设大容量发电机组,促进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工程,积极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继续搞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地荒漠化防治步伐,加强对生态环境脆弱区、重要水源保护地、重要湿地等区域的生态防护与修复。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

    七、切实加强财税工作,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

    做大做强支柱财源,积极培育新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税收减免,清理到期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应收尽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地增收节支积极性。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三农”以及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保障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购等各项改革。试行“乡财县管乡用”、“村财乡管村用”管理方式改革,采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精简机构和人员等综合措施,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强化部门财务监管,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加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落实好自治区与国家有关金融机构合作协议。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切实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力度,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抓好企业上市工作,积极支持我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金融机构引进工作。

    八、认真解决群众生活困难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继续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完成45万户抗震安居房建设任务。继续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县乡道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500公里、客运站90个。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完成5万户“一池三改”沼气建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把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招生规模扩大到3990人和5000人。完成205个乡镇卫生院和65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巩固完善提高53个县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成果,落实好对参合农牧民的财政资金补助。建立和完善济困医院、济困病房制度。抓好40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启动无电区域送电工程,完成1万户送电任务。继续加强“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建设。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3000万元,解决村级基层组织的办公用房。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建立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派遣和劳务输出,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培训165万人的目标。

    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规范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失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统筹研究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大病统筹、工伤保险以及困难企业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稳步开展农村“低保”试点。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继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企业工资分配调控体系,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切实抓好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标准的落实工作,探索建立工资支付监控保障制度。强化劳动监察,严肃查处违反劳动合同规定、随意延长工时、拖欠社会保险、克扣工资行为。继续做好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政府拖欠工程款工作,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

    九、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优先发展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以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培育技术市场,做好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好科普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培育创新人才,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队伍。

    积极推进“两基”攻坚,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全面启动实施“新疆‘双语’教育工程”,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加强县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依法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大力倡导公民道德规范。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成“中国丝绸之路文物抢救工程”第一阶段任务。积极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推进“广电网络整合工程”和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启动“东风工程”。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推进“诚信新疆”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健全县乡卫生服务网络,抓好疾病防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积极防治各类职业病、地方病、传染病。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采取断然措施,在全社会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坚决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切实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防治和监控,严防向人群传播和蔓延。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购销秩序,全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对实行计划生育农牧民的奖励政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育进社区,切实办好在乌鲁木齐举行的自治区第十一届运动会,积极备战奥运会和第十一届全运会。重视老龄工作,支持关心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

    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认真吸取教训,努力从健全法制、完善体制、增加投入、技术改造、落实责任、严格管理等方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狠抓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重点做好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工作,坚决取缔和关闭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矿井。切实加强对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交通、公共场所、重大基础设施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做好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