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上海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上海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3月10日 16:25   来源:文汇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18日 韩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上海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4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4.5%。

    ——研发和环保投入继续增加。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和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分别达到2.29%和3.03%。

    ——促进就业实现预期目标。新增就业岗位预计60.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为4.5%,是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

    ——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预计比上年上涨2.2%。

    ——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10.2%,其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为主线,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工作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和总体部署上来,结合上海实际,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制定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第三产业快速回升,增幅预计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制定了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推进产业基地和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市工业增加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6.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预计达到28.2%,工业企业利润突破1000亿元。认真贯彻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得到切实落实。积极应对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挑战,确保了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着力优化需求结构,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着眼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采取控制动拆迁总量、加快中低价商品房建设、限制期房转让等措施,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与加强制度创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资源集约利用相协调。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规划和土地管理,撤销整合了一批开发区,探索建立“批项目、核土地”制度,制定实施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注重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相配套,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物耗的企业和产品。

    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与优化投资结构结合起来,保持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点支持世博会项目、产业升级项目,以及能源、交通、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投资规模适度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积极配合国家金融调控和监管部门,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与加强市场监管结合起来,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制定和落实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的政策措施,完善与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确保粮食供应,保持粮价稳定。加强重要商品市场监测。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为重点,加大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

    以改革为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贯彻落实《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立足于完善科技创新环境,集中力量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发挥实效。启动了首批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完善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部市合作”的科技攻关领域。制定并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了知识产权工作。以引进和培养紧缺人才为重点,努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快海外留学人才集聚。

    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召开市教育工作会议为契机,深入调研,提出了上海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重点,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和举措。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改善郊区公办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郊区基础教育的质量。在抓紧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实施了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基本完成了百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工程。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发展,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成功举办了国际艺术节、F1中国站等一系列重要文化节庆和重大赛事。建成了一批科普馆、博物馆、社区文化设施和健身设施,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上海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大力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公共卫生中心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实验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投入,提高了人均预防保健经费,实行了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和外来人口儿童免费计划免疫。切实加强基层和郊区医疗卫生服务,开展了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试点,完成了40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采取严格措施有效防范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

    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港区、东海大桥和临港新城建设完成了节点目标。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中环线、上海铁路南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复兴东路隧道建成通车。西气东输工程上海段和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相继建成。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不断推进,功能性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世博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式成立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完成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编制工作,确定了世博园区规划控制区域,加快了世博园区规划设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黄浦江两岸规划管理和土地控制,重点地区开发加快推进。

    以城市规划管理、交通排堵保畅为重点,切实加强城市管理。认真落实市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心城区积极推行“双增双减”,切实加强了对新建项目的规划管理。高度重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加强了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流量控制和交通管理,加大了排堵保畅力度。深化市容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建成并启用市应急联动中心,城市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全力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建设了竹园等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清洁能源替代和扬尘污染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生产线和企业,吴淞、桃浦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关闭了一批禁养区内的畜禽牧场。进一步加快绿化建设,全市新建公共绿地约1240公顷。崇明东滩和浦东九段沙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进展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推动国资国企改革。顺利实施了电气、农工商、港务、上汽等国有控股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改革重组,完成轻工集团抓大放小,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制度规范,完善国资监管方式,初步建立了新型国资监管体制框架。宝钢和上汽集团跻身全球500强企业行列。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有序启动财税体制改革,整合税收征管机构。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式施行《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信用服务行业加快发展。

    继续支持浦东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加快功能性项目和政策的实施,一批中外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机构向浦东集聚。充分发挥上海口岸优势,推进“区港联动”试点,加快电子通关步伐,口岸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口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2825.8亿美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55.4万标准箱。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积极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全市外贸出口预计完成73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6%,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重视加强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直接利用外资实际到位金额预计6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8%。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工程承包和兼并收购境外企业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强化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加强与兄弟省市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加强上海国内合作交流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大了对口支援力度。深入开展沪港经贸合作。

    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为出发点,进一步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了“万人就业项目”,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约6.7万人。加大对劳动者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培训得到加强。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新增非农就业岗位约15.3万个。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规范。

    顺利推出了工伤保险,完善了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机制,提高了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包含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保险在内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得到积极稳妥推进,参保人数约58.7万人,成为深受郊区离土农民欢迎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加大了对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和保障力度。对每月养老金低于75元的65岁以上农民实行了政府托底补贴,直接受益约30.3万人。实施了医保综合减负和市民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努力减轻市民的医疗费负担。扩大了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调整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部分退休劳模生活待遇。加强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帮助部分困难家庭依靠劳动提高生活水平。扩大了廉租住房覆盖面,受益家庭累计达到1.35万户。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提高了为老服务的水平。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进一步完善。双拥工作扎实推进。重视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稳定和谐。

    各位代表,一年来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和监督。在此,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体上海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和驻沪三军、武警部队,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科教兴市主战略在有些地区、有些领域还有待进一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土地资源约束逐步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活力相对不足等,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市房价涨幅虽然有所下降,但局部地区房价上涨仍然过快,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动拆迁工作需要进一步依法规范推进。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虽然得到一定缓解,但路车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根本解决交通问题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同时,政府机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政风行风建设中还有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政府自身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影响上海当前发展,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也会影响上海长远发展。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