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辽宁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辽宁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6:41   来源:东北新闻网   

(点击查阅更多200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2月23日 张文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省全面实施中央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共辽宁省委的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推进振兴工作高起点快起步开局、高水平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了良好开端。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872.7亿元,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9.9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3278.9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2823.9亿元,增长1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0.5亿元,增长43.1%。

    ———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344.4亿美元,增长29.9%;其中出口189.2亿美元,增长29.8%。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4.1亿美元,增长91.5%。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9.6亿元,增长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20.6亿元,增长17.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2.8亿元,增长13.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8元,增长10.6%,扣除物价因素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7元,增长12.7%,扣除物价因素增长7.1%。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在宏观调控中加快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成效显著。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方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土地市场秩序进行认真清理整顿,确保了国务院检查验收一次达标。同时,注意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系,进一步深化、细化振兴思路和规划,注重在宏观调控中把结构调优、产业调大、企业调强,推动了全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新争取工业国债项目93项,累计开工建设107项。完成技改投资695.5亿元,增长50.5%。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2833亿元,增长15.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6.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9.3亿元,增长66.4%。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建设成效明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区港联动”封关设施通过国家验收。以沈阳、大连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速度加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107亿元和582亿元,分别增长19.8%和34.1%,拉动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重点推进了高技术项目50个、单项投资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76个、现代服务业项目44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20.3%。完成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2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613亿元,增长21.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19.3亿元,增长14.2%。旅游业总收入570亿元,增长28%。会展业交易额1516亿元,增长33.5%。

    (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扶持“三农”力度。全省财政对农业支出增长34.7%;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7.3亿元,粮食产量达到1720万吨,增长14.8%。取消除烟叶外的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朝阳、阜新、大连市取消了农业税,为农民减负近10亿元,减负率50%以上。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59家,实现销售收入930亿元,带动农户285万户;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05个;畜牧业、渔业、特色农产品和农产品出口都增长15%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7万人;五大优势农产品产区格局基本形成。

    (三)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对大连机床等24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完成了中石油、铁路等中直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以及91户国企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加快了军工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步伐。依法破产关闭扭亏无望企业109户。国有中小企业累计改制面近80%。加快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出台了对85户重点企业的扶持政策。重组成立了东北特钢、沈阳鼓风机等企业集团。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颁布了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政策、市场和服务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民营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成立各类担保机构68家,落实贷款担保资金17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505亿元,增长18.4%,已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1%。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得到有效实施。县乡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省财政对40个县实施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37.1亿元。部门预算改革在省市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范围继续拓展。政府债务管理逐步规范,法治财政建设迈出重要步伐。财政支出结构得到改善,法定和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税费和金融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省市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县区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初见成效。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

    (四)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突破。坚持在开放的环境中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年接待国外团组层次之高、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都超过历年。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净增26亿美元,净增额和增幅均创开放以来最好水平。新批5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455个,增长68.5%;两大基地、三大产业利用外资占70%以上;美国、日本、韩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来我省投资成倍增长。当年外贸出口净增43亿美元,净增额创开放以来最好水平。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工业制成品比例达80%,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机电、钢铁等大宗商品出口大幅增长;民营企业出口成倍增长,拉动全省出口增长9.5个百分点。对外工程承包、外派劳务和境外投资分别增长29%、19%和130%。对内开放取得可喜成果,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97亿元。

    (五)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真心实意为民办事。坚持就业优先方针。全省财政筹集就业扶持资金10亿元;减免下岗人员经营税费2.3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6亿元;免费培训下岗人员38.6万人;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10万人。实现实名制就业111万人,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就业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累计偿还拖欠并轨人员债务55.5亿元,偿还率94.4%;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9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6.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2.5万人;累计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138.4亿元。151.4万城市低保对象保障标准月人均调增10元;农村低保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实现保障35万人。

    坚持执政为民,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为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省财政安排资金10.3亿元,其中用于解决贫困群众就医、住房困难安排资金5.3亿元;筹集扶贫开发专项资金3.2亿元,使农村40万人口脱贫;筹集1.1亿元,资助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高校贫困学生49.5万人;筹集0.7亿元,使城乡3.3万户贫困群众享受医疗救助。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集中供养9.7万五保老人。采煤沉陷区建房、棚户区改造、农村特困户建房65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竣工690万平方米。实现当年公教人员工资和补贴足额发放,基本解决前三年陈欠工资。为27万城市低保户减免取暖费2亿元。清欠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3.4亿元。

    加快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出台了支持辽西北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了税收返还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辽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8.8%。通过增加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等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六)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100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和建设。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前竣工,大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30万吨级矿石码头提前投产,营口港20万吨矿石码头、成品油码头基本完工,烟大铁路轮渡项目开始启动,新建农村公路8563公里,1706个村新通柏油路。铁法大平矿建成投产,阜新矿区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800万吨。17个电厂项目列入东北电力发展规划,沈海热电厂二期工程等6个项目已获国家批准,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全面完成,县城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大伙房水库输水、石佛寺水库一期等工程进展顺利。阜新等5个资源型城市的100个转型项目稳步推进,接续产业开始形成。

    沈阳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国家验收,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辽河等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抚顺矿务局、大连开发区和盘锦市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全面完成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人工造林430.4万亩、城市植树1516万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1.8万亩。

    (七)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省财政对科技投入23.6亿元,增长17.9%。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1个。重型燃气轮机等30项关键技术、数字化医疗设备等50项科技产业化项目、超级杂交粳稻选育等20项技术攻关均取得重大进展。新增国家名牌产品5个。全省申请专利14695件。软交会、制博会、东博会、海外学子创业周和省院校合作等都取得新成果。

    全省财政对教育投入132.4亿元,增长23.4%。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60.4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03所,农村初中生辍学率下降0.28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实现扩招目标。中等职校招生18.1万人,增长20%。启动高校159个重点学科、84个重点实验室建设,培养短缺人才2.4万人。出台了人才培养、使用政策,全省引进外省人才2.4万人、海外留学人员800余人次、国外各类专家1.5万人次。首批15家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挂牌运行。招商引智活动取得较好成效。

    开工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基础设施项目111个,竣工5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一宫三陵”、五女山山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圆满成功。话剧《父亲》被评为国家舞台十大精品之一。省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辽宁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总数列全国第1名。精神文明创建、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以及档案、气象、地质勘察、地震、测绘、残疾人等事业又有新的发展。

    (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听取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办理省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480件,省政协委员提案580件,办复率达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以上。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7件,制定政府规章17件。环境年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在123个软环境建设问题中有118个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省政府减少行政审批项目722项。12个市和47个县(区)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全省共修改和废止各类文件3448件,省本级清理法规和规章330件,取消行政许可609项、行政许可主体24个。省政府审理行政复议案件153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打击刑事犯罪的能力显著增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分别下降2.9%和22.4%。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信访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反腐倡廉、司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国家安全、边防海防管理、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等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全社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向解放军驻辽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辽宁振兴事业的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国有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体制机制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缓慢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财政支出压力很大,各级财力不足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善;城乡困难人口较多,就业和社保压力大,维护社会稳定任务重;政府职能转变和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和软环境建设任务还很艰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