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6:43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0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8日 杨晶)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自治区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重要突破。

    宏观调控取得成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从我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切实加强农牧业等薄弱环节,大力发展煤炭、电力等优势产业,既加快了自身发展,又为缓解国家瓶颈制约做出了贡献。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下大力清理开发区,整顿土地市场,关停“五小”企业,有效遏制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些宏观调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第一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完成增加值510亿元,增长14%。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五年下降的局面,粮食总产量达到301亿斤,增产28??9亿斤。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收到实效,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43%。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牲畜头数占全区总头数的67%,新增数量占全区的90%。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扩大。第二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完成增加值1310亿元,增长29%。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970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8%。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企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大幅度增加。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重点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神华煤制油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完成增加值880亿元,增长13%。交通运输、商贸餐饮、旅游、物流业发展较快。金融保险业取得突破,华夏银行、新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蒙牛乳业、北方创业成功上市。信息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业健康发展。

    投资消费有效拉动,自主发展能力增强。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亿元,增长50%。投资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企事业单位自筹、股票债券融资和社会投资所占比重提高到75%。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0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0%,新增发电装机300万千瓦,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加快实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大力推进休牧、禁牧、轮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退耕还林660万亩,退牧还草2780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6100万亩。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40万亩,农村牧区饮水工程解决了近70万人的饮水问题。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37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02亿元,全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续建、新建了呼市至准格尔等6条铁路。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市政公用设施进一步改善。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强食品、药品、农资等生产生活资料市场监管,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亿元,增长2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市场价格总体平稳。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积极进展。按照股权多元、增量减持的原则,重组了内蒙古电力、霍林河煤业等10户重点企业,引进新资本200亿元,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增强。外贸、物资、商粮三大集团改革进入扫尾阶段,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迈出实质性步伐,市政公用事业全面放开。国有资产监管和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6个盟市全额取消了农业税,其他盟市税率平均由7%降至4%,农牧民人均税收负担降低60%以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科研院所改制步伐加快。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北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合作开发俄蒙资源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实现了同蒙古国政府和俄罗斯地方政府的高层访问,加深了了解和互信,为加强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引进来”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引进区外国内资金到位702亿元,增长75%;外商直接投资到位6亿美元,增长60%。外贸进出口总额40亿美元,增长30%。口岸建设得到加强,过货量增长44%。

    财政收入明显增加,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63??1亿元,增长40??7%;财政总支出598??2亿元,增长26??9%,公共财政的服务保障功能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元,实际增长1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70元,实际增长13%。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全区城镇新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普遍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切实加强扶贫救灾工作,保证了受灾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加快实施“两基”攻坚、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工作进展顺利,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认真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确保了“无疫区”目标的实现。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才开发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认真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3件,政协委员提案462件。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收到实效。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边疆安宁、社会稳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加快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七次党代会以来确定并不断完善的发展思路开展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既要善抓机遇,积极进取,又要尊重规律,理性推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资源高效转换这篇大文章,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树立统筹兼顾的观念,解决好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兄弟省市区、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感谢全区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并向所有为取得这些成绩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帮助过我们的国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还比较低,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不够理想,中小企业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牧业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农村牧区投入不足,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以及生态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低收入群体生活仍很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政府职能需要加快转变,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两项建设”和“三化”进程,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在工作的指导原则上,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同时,切实加强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抓好用好战略机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努力保持较长的快速增长期。三是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具体工作上,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第一,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规范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一步加大农牧业投入,减轻农牧民负担。自治区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对新免征农业税地区所造成的财政缺口,由自治区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解决。继续兑现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和农机具补贴。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建立起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切实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加强涉农项目和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调整和完善扶贫开发重点,强化扶贫措施,加大对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直接帮扶力度,努力实现稳定脱贫。

    第二,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促进集约化生产经营。要加快畜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使之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全面推行舍饲圈养、种养结合、农牧互补。稳定发展牧区畜牧业,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推行休牧、禁牧和轮牧。加快畜种改良,优化畜群畜种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特色种植业,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和饲草料种植。优化农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第三,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紧紧围绕乳、肉、绒等六大主导产业和沙产业、草产业等特色产业,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旗县,着力提高基地的生产能力和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产业化经营层次。继续培育发展竞争力强、辐射面大的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实力,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积极引进产业化项目,吸引和鼓励各类企业进入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按照集中布局、专业生产、规模经营的要求,努力提高农畜产品基地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强对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与指导,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建立农牧业产业化风险防范机制。

    第四,提高农牧业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继续实施好“种子工程”,大力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加强防疫检疫体系和防疫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做到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推进农牧业标准化、信息化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培育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牧民就业培训,促进农牧民非农就业。

    第五,加强以生态、水利为重点的农村牧区基本建设。要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认真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尼尔基、绰勒水利枢纽及河套灌区节水改造等一批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黄河、嫩江等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堤防建设,力争新开工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水库。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灌溉,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加快发展避灾型农牧业,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