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山东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山东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7:04   来源:政府网站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全省上下坚持省委“一二三四五六”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不动摇,高扬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呈现出人心思上、人心思稳、人心思干的可喜局面,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面貌不断变化,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这是全省各级坚决落实中央各项政策部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中共山东省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省人大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省政协积极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劳动、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鲁部队、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驻鲁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山东现代化建设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向在我省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高新技术产业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特别是服务业发展远不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没有完全消除,市场主体活力不够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对外开放总体水平不够高,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到来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多,政府工作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社会保障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任务很重;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和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仍然存在,土地、资金、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制约日趋严重。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强,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意识淡薄,作风不扎实,工作效率不高;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侵害群众民主权力和合法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问题,下决心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对我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一场严峻考验,对我们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是一场严峻考验。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做好预防和化解的充分准备,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二、200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5年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并为实施“十一五”计划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根据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全面正确地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定不移地实施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一个目标”、把握“三个关键”、落实“三个加大”、做到“三个增加”、抓好“五个突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外贸进出口增长18%,其中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5%。实际工作中要力争发展得更快更好。

    做好今年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要更加注重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要更好地利用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解决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夯实发展基础,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要从实际出发,做好结合的文章,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要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加强农业基础、提升加工制造业素质、加快服务业发展;着力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加快科技进步,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着力抓好财源建设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最优化的机制,建立健全在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管理体制,更多地用市场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解决影响全局的突出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健全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把建立市场机制和实施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综合配套,统筹协调,相互促进,使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

    四要更加注重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调整,紧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努力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从全球化视野和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出发,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引进来”“走出去”,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

    五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履行政府的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职能,加快实施科教兴鲁、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保护耕地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创造有利于创业发展和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六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努力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改革发展创新的环境氛围,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依靠法律和制度,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和完善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机制,巩固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千方百计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一是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法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继续搞好粮食直补和优良品种补贴,确保粮食生产“三条底线”,放开放活粮食市场。启动实施“沃土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三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带。制定实施新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商品流通网络。四是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农业税税率再降低2个百分点。认真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制定的各项惠农政策,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省市财政预算安排支农支出都要有较大增长。五是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搞好规划,集中布局。以搞好“路水电医学”建设为基础,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力争今年新转移100万人以上。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搞好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六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多元化。大力推进乡镇配套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探索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培育农民自我发展和进入市场的能力。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是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要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力度,重点突破。

    积极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以七大产业链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发挥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拉长产业链条,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尽快形成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一批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强化协作与分工,加大区域产业资源的协同整合。大力推进园区招商和建设,提高园区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集中精力推进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和高技能员工队伍,更好地适应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大力繁荣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更新观念,清除阻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以旅游业、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水平。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挖掘齐鲁文化资源,抓好重点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丰富完善“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旅游体系,打造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工农业旅游和会展旅游等新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统筹推进旅游、文化、城建、商贸、餐饮业的建设与发展。完善金融体系,搞活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产业。支持地方金融机构重组整合,吸引国内外商业银行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发展大型物流基地和物流产业群,培植一批物流名牌企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突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民营经济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六个服务体系,管好用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融资担保、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创业资助和市场开拓。全面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主导产业,推动民营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造和上市融资,支持优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吸引和支持外地民营资本来我省投资兴业。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教育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严格自律。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模式,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成果转换机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和风险投资为支撑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

    (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抓紧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分配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维护出资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稳妥推进资源枯竭矿山企业、资不抵债企业的破产,关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中小企业中退出。推进投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市场引导、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遵守宏观调控的新型投资体制。非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必要的核准制或备案制。改进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实施省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和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完善政府投资后评估制度,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放宽投资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以强化规范财政管理为重点,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政府组成部门全部实行集中支付。

    积极探索和建立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监管制度。坚持依法征税,完善征管体制,强化税基控管,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建立相关部门协税工作责任制。扶持发展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优势产业和项目,培植县乡财源,逐步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的用人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快行政机关后勤改革。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严格控制划拨用地供应范围,逐步对经营性项目用地全面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继续搞好电力和城市供水、供热、燃气、公交等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

    (四)全方位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

    大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把利用外资与调整经济结构、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群结合起来,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合起来,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结合起来。重点引进一批高新技术和大型基础性、装备性项目,积极稳妥扩大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设施利用外资,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大企业与世界500强合资合作。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鼓励外资通过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大力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服务外包项目,发展现代加工贸易。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高、增值大的加工环节和研发、采购机构转移到我省,支持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企业联动发展。加快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和专业队伍为依托的招商新机制,建立和完善利用外资大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软环境,提高“大通关”服务水平,增强环境吸引力和竞争力。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鼓励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产品质量、环境管理和安全标准等体系认证。建立激励机制,支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培植一批知名出口品牌。搞好出口加工区建设,扎实推进青岛区港联动试点。加快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外贸主体多元化,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落实好出口退税政策。改善进口商品结构,扩大重要物资、原材料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完善外经贸预警机制,做好反倾销、保障措施和技术贸易壁垒的应对工作,提高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推动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支持和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加大对外投资,联合、联片开发国外、省外战略资源。继续搞好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鼓励企业积极承揽境外大型工程项目。切实保护在外人员的安全和利益。

    (五)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青岛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促进青岛临港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加快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聚集,产业层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加快成为区域性国际贸易、金融、信息、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北方航运中心。落实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推进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市场体系一体化进程,统筹解决交通、能源、供水等问题,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大力推进“三个突破”,促进东中西联动发展。济南要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发展省会经济,高水平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着力构建区域性金融、科技、物流和人才中心,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建设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充满现代化气息、代表山东形象的省会城市和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烟台市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切实抓好汽车、电子信息等重要项目建设,增强配套能力,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落实扶持菏泽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三进两出”帮扶措施,加快推进“百个项目进菏泽”和“西输东接”工程,加强对口支援,引导更多的项目和企业向菏泽转移,促进菏泽加快发展。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东中西联动发展的协调机制和具体政策。在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全面落实支持30个经济强县和帮扶30个欠发达县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兑现奖励措施。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