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江西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江西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7:07   来源:江西日报   
   
    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一年。从全球范围看,我们面临的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和亚洲等经济还会保持增长态势,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尤其是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有利于我们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从全国范围看,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格局已经形成,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加速推进,产业转移的步伐也在加快,有利于我们发挥区位、资源、环境等综合优势,更多地承接“长珠闽”及境外产业转移。从全省范围看,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发展路子,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了一个干事创业的氛围,加上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市场、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还有很大潜力,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经过一年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了各级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环境。但前进道路上也会遇到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生活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尚未根本消除,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面临沿海发达地区的激烈竞争,又面临中西部省份你追我赶的严峻挑战。不发展不行,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江西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实际利用国外和境外资金增长10%以上,出口商品总值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最重要的是“坚持一个统领,抓好两个着力”。坚持一个统领,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有机地统一起来,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在发展观念上有新的拓展,在发展思路上有新的突破,在领导发展的能力上有新的提高,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增长上有新的作为。抓好两个着力:一是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中,坚持从江西实际出发,更加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更加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更加注重解决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更加注重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二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抓住有利时机,围绕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形成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按照“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着眼于更多地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境外产业转移,着眼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全面实施大开放主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促进全省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抓好以下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做到已经实行的政策不变,已给农民的实惠不减,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从今年起,全省一律免征农业税,实现农民合同内“零”负担。继续实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继续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粮食主产县的支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认真做好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的工作,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60亿斤左右。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的思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产品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建设十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省级以上109个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业植物保护、农产品检验检疫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积极发展农产品出口基地。做大林业产业。继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工业格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支柱产业带动、核心企业优强、工业园区集聚的联动战略,加速工业化进程。围绕培育六大支柱产业,依托核心企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确保年内建成新钢厚板轧机、九江昌河10万辆家用轿车、江西晨鸣纸业35万吨涂布纸等工程;开工建设江铜10万吨高性能铜板带和30万吨阴极铜、江铃30万辆汽车、新钢第三期技改工程、九江石化100万吨焦化和120万吨加氢装置、星火10万吨有机硅等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并购、联合、重组和技术改造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力争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0户。集中力量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要求,着力提升各类园区的开发水平。支持30个重点园区加速发展,抓好4500个已入园企业的达产达标,争取800个新入园企业竣工投产,力争园区当年销售收入1500亿元,上交税金70亿元,累计吸纳就业100万人。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创新相结合,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坚决实行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的淘汰制度,研究制定各行业节能降耗的目标和具体措施。以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着力缓解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推进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化。

    加快城市化进程,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依托南昌和其他中心城市,有序推进城市化,选准发展定位,合理配置产业,形成若干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中心城市经济圈。逐步将城市建设的重心从扩大规模、拉开框架、整治市容、美化环境,向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挖掘内涵、塑造特色转移。统筹规划沿江沿路开发,调优经济布局,加快以南昌为中心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各地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块。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省财政继续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县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安排4亿元奖励资金鼓励各县(市、区)做大做强财政。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困难县和革命老区县的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由上年的152亿元增加到176亿元。有效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城乡关系,逐步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机制。

    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积极发展商贸、运输、旅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配送、通信、金融、保险、会计、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业。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着力培育和壮大汽车、住房、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努力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大力培育地方金融体系,筹建江西发展银行、地方人寿和财产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争取更多的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来赣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兴办财务公司。各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企业生产必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江西信用品牌。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十一五”发展培植后劲。按照到2007年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统调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的目标,抓紧建设一批交通、电力骨干项目。大力实施交通畅通工程,确保年内新增高速公路135公里,加快建设景婺黄(常)工程,开工建设武(宁)吉(安)、景(德镇)鹰(潭)等5条高速公路;改造国省道1000公里和农村公路8000公里。继续加快电源网点建设,完成贵溪电厂扩建工程,加快建设黄金埠电厂,开工建设丰城电厂二期工程,加快构建500千伏输变电主网架,全面启动县城电网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完成浙赣和武九铁路提速改造,开工建设铜九和井冈山铁路。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完成赣抚大堤加固配套工程,加快建设鄱阳湖治理二期、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和居龙滩水电站,争取完成8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紧实施赣抚平原等5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方式,进一步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落实与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省份签署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机制、产业、市场、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从多个层次形成有效的合作推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良好的服务咨询机制。拓宽利用外资领域,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争取跨国公司来我省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制造基地。加强对重点国家、地区和企业的招商引资,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年工程。建立健全招商项目工作协调机制,抓好投资规模超1000万美元和1亿元人民币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6亿美元。努力扩大外贸出口,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出口企业集团。加快培育多元化出口主体,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600家以上。争取设立九江出口加工区,促进加工贸易加快发展。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认真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完善出口政策体系。建立有效应对技术壁垒、反倾销等工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资源和生产基地。不失时机地推进空港、海关和口岸建设,争取开通南昌—上海—洛杉矶、南昌—上海—汉城国际航线。

    围绕解决影响全局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重点抓好已列入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组建一批新的企业集团,加快拟上市公司上市步伐。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抓紧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继续做好部分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切实保护私有财产权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开展“乡财县代管”试点。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逐步建立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各有侧重的经济监督机制。加强税收征管,强化依法治税。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范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综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