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湖南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湖南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7:16   来源:湖南日报   
   
    按照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必须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一是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去做,凡是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科教兴湘、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二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正确把握中央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认真落实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确处理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切实把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服从宏观调控大局与造福一方的责任统一起来。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经济运行协调,注重在调控中加快发展步伐,在发展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提高质量和效益。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进程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突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力量培育产业集群,构建优势产业链,壮大核心企业,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四是坚定不移地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消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推进开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认真实施CEPA,积极参与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合作,有效利用外部各种有利因素,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

    三、大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全社会都要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农业,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千方百计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认真落实国家“两减免三补贴”政策,从今年起全省免征农业税。严格粮食生产市州县长负责制,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进一步落实粮食增产措施,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推广超级稻、优质稻种植,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优化粮食区域布局,抓好粮食主产县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组织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继续抓好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五大产业链,集中力量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创建农产品加工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今年开始,全省重点支持10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100个亿元以上的优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进村入户,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发展名牌、特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业。抓好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抓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湖区两水夹堤堤段治理、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山丘区病险水库除险保安、大中型灌区的完善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大办引资水利、民营水利,提高农业防涝抗旱能力。继续退耕还林,力争新增退耕还林和造林面积277万亩。加强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电网改造、小水电和沼气等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强水文、气象等预测预报现代化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安全保障预警能力。因地制宜发展避灾农业,在自然灾害多发区重点发展抗灾能力强、受灾影响小和投入产出高的农业项目。

    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认真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限制性规定,落实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民跨地区转移和进城务工、经商及创业。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委托、定向等培训,强化农民的职业技能,提高技术工比重,改善农村劳动力输出结构。规范和扶持劳务中介组织,加强劳务信息服务,建设劳务基地,创立劳务品牌,多种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拓宽农村就业空间,积极引导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抓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办法和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动员和组织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通过国家财政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奖励。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农业投入来源,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继续抓好农村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

    (二)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倍增和催化作用,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抓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速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支持标志性工程企业和优势企业的改扩项目建设。

    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今年以至“十一五”期间,全省着力抓好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加工、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林纸等十大优势产业,力争今年十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聚集,把工业园区办成产业聚集区。以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产业为重点,扩大产品覆盖面,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上下游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链。以知名品牌、知名企业为龙头,集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尽快实现产权多元化、机制市场化和辅业社会化,使之成为国际国内技术、管理、效益、规模一流的大企业集团。从今年开始,全省重点支持一批销售收入过300亿、200亿、100亿和5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优势产业链,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认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决遏制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产品的低水平扩张,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节水,坚决实行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淘汰制度,重点抓好冶金、石化、建材、造纸等行业节能、节水的技术改造,实现低代价增长。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严格限制一般性开采,严禁乱采滥挖,着力发展深加工、精加工,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充分利用价格调节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消费和利用。

    (三)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加快培育长株潭为龙头的核心增长极。按照做强一点,壮大一线,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大一点一线地区的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力度。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大力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挥其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扩散集聚能力强的作用,突出抓好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式发展。抓好长株潭城市基础设施和世行贷款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功能。坚持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推进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切实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扩大县(市)的经济决策权、事务统筹权和社会管理权。注重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特色经济和民营经济,注重在资源整合中培育特色,在科技进步中提升特色,注重选择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和项目,提高乡镇企业素质,培育支柱产业。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来抓,扩大资产规模,提升发展素质。突出县城和中心城镇对县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坚持产业兴镇,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进一步加大湘西地区开发力度。加紧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确保湘西开发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快湘西地区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镇的产业支撑能力。突出抓好湖南西部药谷、凤凰旅游开发等168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常吉高速、怀化托口水电站等31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落实银企洽谈会362个签约项目。以湘西自治州为扶贫攻坚主战场,统筹财政、扶贫、以工代赈、退耕还林等资金,着力推进扶贫进村入户,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建设,改善“老、少、边、穷、库”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优化要素配置相结合,加大资源、资本和资产整合的力度,推进国有资产向优势产业和领域集中。坚持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以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为目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转制,推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重点对500多户省属国有企业分步实施改革。坚持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加快剥离企业自办的中小学、医疗、公安和其它服务机构。多渠道筹措改革成本,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国有资产监管的改革方向,重点加强全过程监管国有资本营运,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业绩考核、奖惩等经营责任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权限和范围,鼓励非公有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国有、集体企业。进一步完善政策、法制和市场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发展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

    积极推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税收体制,依法加强征管。全面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省财政对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财政资源,重点压缩行政基建、节会活动和一般性支出;增加支农、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和财源建设投入;加大向“三农”、困难群体、县乡和贫困地区倾斜的力度。优化信贷结构,确保信贷投放正常合理增长。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其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作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整治信用环境。坚持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切实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样化,增强企业的自主投资能力。改革完善投资方式,多途径引导和利用社会资金。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健全政府投资和项目法人监督机制。加强政府对投资的引导,强化对竞争性行业投资的监管,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稽查。

    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按照完善土地市场、严格土地管理、加强用地调控的要求,改革土地开发模式,加强二级市场监管,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交易。规范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大力提升技术产权市场的层次和水平,推进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快培育和发展各类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和优化市场秩序,营造公平交易、正当竞争、诚信为本的市场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招商引资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委托、代理、网上等多种招商形式,充分发挥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和咨询机构的作用,推进和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活动,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有效性。以重点地区、园区、产业和企业作为招商主阵地,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扩大招商,由单个项目招商转变为整个产业或行业招商。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依托,引导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和优质的国有资产项目。重视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吸引来湘,用扩大开放做大增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注重引进资本与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相结合,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

    促进和扩大对外贸易。坚持“科技兴贸”,扶持、保护和发展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出口品牌,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商品档次和附加值。深度开发出口市场,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完善出口退税机制。认真做好贸易壁垒应对工作,建立健全产业损害和风险预警体系。把扩大出口与优化进口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和省内短缺资源,扩大有效进口。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建立加工基地,开发境外资源,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五)优化投资结构和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加强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市场前景好、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尤其是要集中抓好十大优势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建设。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责任,改善施工环境,强化工程监管,保证进度和质量。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债投入和信贷投入,引导民间投资;注重以资产重组、产权转让、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引入资金和项目,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0亿元。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加快交通、能源、城建、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加快建设常张、邵怀、醴潭、常吉、长潭西线等高速公路,积极抓好衡炎、邵永、衡邵等高速公路,以及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洛湛铁路永州南段的开工建设,改造提升长沙黄花机场,建成常德至鲇鱼口千吨级航道。能源,加快长沙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电网建设进度;力争石门、华能岳阳电厂各一台机组投产,加快金竹山、湘潭等电厂扩建项目进度,争取益阳电厂二期、长沙电厂、鲤鱼江B厂等项目开工,做好衡阳电厂、株洲B厂等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城建,重点抓好长沙二环线、衡阳和株洲快速环道及市州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信息,加快高速宽带、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平台建设。

    提升服务业的素质和水平。在加快改造提升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着力发展为工业制造业、农业产业化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其它新兴流通业态,在长株潭等中心城市布局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培育和引进一批大的物流企业。适应消费升级和多样化需求,拓宽信息、社区、会展等服务领域,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业,提升法律、会计等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培育壮大影视、出版、娱乐等文化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以长沙为中心、张家界为龙头,建设韶山、南岳、炎陵、岳阳楼等8条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促进和扩大消费。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努力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引导居民扩大住房、教育、电信、保健、汽车等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转变消费观念,完善信贷政策,大力发展信用消费。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条件,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挖掘农民消费潜力;加强农村市场流通设施建设,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的渠道。进一步依法整治消费市场,继续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