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陕西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陕西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7:45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31日 陈德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我省在宏观调控中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自觉服从和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结合陕西实际,集中开展了“三清理”、“六加强”工作,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8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创1989年以来增速新高。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认真贯彻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组织上万名干部深入农村宣传落实政策,采取减免农业税、粮食生产直补、地膜玉米补贴、农机补贴等四项措施,扭转了粮食生产多年徘徊的局面,总产达到1160.4万吨,增长19.8%。水果种植面积1183万亩,产量735.6万吨,其中苹果种植面积618.1万亩,产量550万吨,出口创汇1.43亿美元,成为我省最具特色的知名农产品。战胜禽流感疫情,畜牧业生产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奶类总产增长17.2%。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619亿元,增长13.6%。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9.8%。

    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煤炭、运输、资金紧缺状况,促进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70.7亿元,增长22.9%。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和冶金分别增长31.1%、38.6%和57.8%,高于工业平均增长水平。64种主要产品中,增速在20%以上的有28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31.7亿元,增长42.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24.4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3.9亿元,增长20.7%。农业、水利、交通、能源、装备制造、环境保护等行业投资增长迅速,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6.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7.5%。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全线贯通,一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顺利建成,新增公路270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5.2万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与铁道部签署了主要项目协议,铁路建设全面展开,西安至合肥铁路顺利建成。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治理水土流失556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786.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28.3万亩。渭河水毁修复工程全面完成。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成绩,宝鸡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通过验收,渭河污染治理、铜川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取得重要成果。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省属“三个一批”75户试点企业改制重组进展明显,40户基本实现改制目标。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取得新进展,改制面已达90.5%。引进战略投资者参股控股大中型企业,一批骨干企业完成重组,5户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民营经济在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中获得新的发展。财政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农村信用社和行政体制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完成36.4亿美元,增长30.9%,其中出口24亿美元,增长38.2%;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增长13%。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东西部贸洽会和第十一届杨凌农高会,赴香港等地招商引资活动成效显著。旅游业增势强劲,接待境外旅游者80万人次,国内游客4150万人次,总收入214.9亿元,增长34.3%。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基本平稳。积极培植财源,抓好增收节支。全省财政总收入415.5亿元,增长2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4.8亿元,增长21.2%;财政支出510.2亿元,增长17.1%。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低保”资金得到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支出有较大幅度增长。积极促进银企合作,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380.3亿元,增长17.1%;各项贷款余额3829.6亿元,增长11.7%。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25.4万人,再就业10.3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93元,增长10.1%。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人均负担由109元降至40元。农村劳务输出达到338万人,增长48.2%。在政策、价格、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7元,增长11.4%,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扶贫开发力度加大,40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61.7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绩。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加大,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有所好转。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加快。教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3.5%。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发展。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得到改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奥运一金一银一铜和残奥两金的好成绩。

    司法、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质量监督、价格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测绘、气象、地矿、地震、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2004年,我们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这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陕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信贷资金短缺,铁路运力不足,部分地区财力紧张,物价涨势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别是11月28日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教训是极其沉痛和深刻的。目前矿井注水灭火和事故调查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此外,还应该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相对滞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得到消除;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很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比较薄弱,一些部门和单位纪律松弛,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扎实地加以解决。

    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今年是我们继续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我省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缓慢增长,但不稳定和不可预见因素仍然存在。我国经济正处在上升阶段,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力度。全国各地的发展势头强劲,东部省市更加繁荣,中部地区正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西部省份加快开发,呈现出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紧紧抓住并切实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埋头苦干,励精图治,力争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的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的部署,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这个兴陕富民的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继续贯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贯彻农业稳省、科教兴省、工业强省、人才强省和项目带动战略,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取得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

    确定这样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指导性的,可以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各市、县(区)政府应当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当地的发展预期目标。为了实现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自觉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一个机遇。陕西现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够,加快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继续做好“三清理”、“六加强”工作,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努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沿海资本,构建新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之策。要更加重视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加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工业支柱产业。更加重视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关中“一线两带”要提升产业高度,增强辐射能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要深度开发,加速建设;陕南要围绕开发水资源和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崛起。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鼓励和支持企业坚持新型工业化方向,努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路子;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要切实解决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着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将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为改革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