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宁夏回族自治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宁夏回族自治区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7:57   来源:宁夏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25日 马启智)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履行职责已经两年。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区改革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和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奋力拼搏,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应对挑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圆满完成了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连续7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67亿元,增长32.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4亿元,增长24.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9.7亿元,增长19.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9.1亿美元,增长39.1%。其中,出口6.5亿美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8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2320元,增长1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11.2‰。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力推进经济快速发展

    按照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较好地解决了影响我区经济生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我们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采用“一卡通”方式,在全国率先兑现了粮食直接补贴,制定实施了化肥、良种、山区基本农田补贴和降低农业税率为主要内容的八项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自治区财政直接支出1.41亿元,农业税减免2312万元,农民人均受益43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1150万亩,总产量达到290.5万吨,增长7.5%,农业增加值65.1亿元,增长3.8%。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进展,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业、马铃薯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淡水鱼、蔬菜、牧草及秸秆饲料、玉米、优质稻麦、酿酒葡萄六大区域性特色产品的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增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形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进入收尾,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黄河整治、汉惠两渠上段合并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农村“六小工程”进展顺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在中央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形势下,我们加强了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服务引导,努力化解资金、电力、运输等制约因素影响,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保持了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批大型煤矿、电厂、煤化工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新增原煤产量260万吨,新增电力装机容量79.4万千瓦、变电容量256万千伏安。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有序实施,发展构架初步形成。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修订完善了机械、轻纺工业发展规划,机械行业开始走出困境,轻纺工业发展加快。冶金石化、建筑建材、生物制药等行业也有了较快增长。集中力量对一些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45亿元,增长35%。全区工业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效益大幅增加、质量明显改善的可喜局面,完成增加值186.3亿元,增长18.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5,提高18个百分点,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9.5亿元,增长69.6%,增幅位居全国前列。工业成为支撑和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自治区坚持分类指导、观摩推动、量化指标、考核激励,各市县区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县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工业园区建设上,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提升档次和水平,产业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增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贺兰德胜工业园、永宁望远工业园、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吴忠金积工业园、中卫美利造纸工业园、灵武和同心羊绒工业园等一批开发区和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形成特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放宽政策,依法保护,加强服务,创新机制,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在全区经济总量中已超过三分之一,销售收入上5000万元的有41户、过亿元的17户。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地区经济的整体实力。去年,全区三分之二的县市区经济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川区过20亿元的县市区6个、山区过10亿元的县区2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的7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过3000元的11个。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不失时机推进改革开放、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是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去年,我们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建立和完善了国有资产监管、经营业绩考核、财务监督基础工作三大体系,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有30家企业的改制重组方案通过审查进入实施阶段,10户企业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通过规范重组、改制、合资、上市、参股等多种途径,加快实现产权多元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三是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引黄灌区水费改革开始试点。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定岗分流工作有序进行,乡村基层组织运转正常。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全面放开,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四是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进行。以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为目标,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向纵深推进。“乡财县管乡用”在5个县区开展试点。农村信用社改革开始起步。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存贷款余额达到851亿元和770.6亿元。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强。以扩大企业和市县级政府投资自主权为重点的投资体制改革启动实施。

    去年是自治区确定的招商引资年。我们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区上下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大力引进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吸引国际大集团、大公司和区外企业来我区投资开发。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增长7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689万美元,增长111%。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1家。成功举办了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暨少数民族精品展销会。东西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与沿海发达省区的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日益紧密。全年签订各类经济协作项目979个,已实施618个,实际到位资金70.6亿元。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对外友好交往不断扩大,文化科技经济交流渐趋活跃。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增势强劲,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三)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改善人民生活

    加快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组织实施了万人再就业工程,全年实现城镇新就业4.6万人,其中“4050”人员4200人。全区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政府购买了3000个公益岗位,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两个确保”,适时提高了“三条保障线”标准,仅自治区财政安排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经济补偿金、再就业资金、城镇低保资金就达2.2亿元。全区有25万人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62万人、53.2万人、35万人、15万人、10万人。适时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月度奖金和生活补贴、移动通讯补贴政策以及离退休干部职工生活补贴政策,为此自治区级财政支出1.1亿元。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救灾救济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发放各类救灾救济资金7639万元。制定完善了义务教育的免补政策和资助贫困大学生制度。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有组织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58万人次,人均外出务工收入2070元。继续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加大财政和信贷资金对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草畜等特色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转移等投入力度,5万多群众实现了脱贫,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87.3元,增幅为近年来最高水平。认真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全区偿清比例达98%以上。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全区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20万平方米,中低收入家庭和特困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一定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3.1平方米。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住房、教育、通信、旅游、汽车、文体等消费比重增加,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快推进城市化,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城市化,努力打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是推动城乡一体化、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去年,大银川建设在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塞上湖城”特色更加鲜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石嘴山、吴忠、固原等地区中心城市和各县县城面貌显著改观,新设立的地级中卫市也迈出了可喜步伐。全区城市化率达到4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了城乡互促,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创新经济发展环境,对于增强我区对外吸引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步伐至关重要。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创新机制,优化服务,一手抓硬环境的建设不放松,一手抓软环境的改善不动摇。在国家缩减国债规模、收紧银根等宏观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努力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适度增长,保证了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银川南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同心至沿川子、中宁至孟家湾高速公路和陶乐黄河大桥等交通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国省县道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33.1亿元。改造完善了城市道路、信息网络、供热供气、集污处理等市政设施,公用事业得到加强;改造兴建了一批高档宾馆酒店,服务业设施档次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与硬环境的建设相比,软环境的改善更为重要。去年以来,我们以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为总抓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能,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不断优化。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公务员素质提高年活动,公务员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精神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从严控制机构和人员,实名制编制管理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开展了公开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在工商、税务、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督等系统进行了百日行风整顿,促进了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

    (五)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事业进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在改善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研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实施国家科技项目48项、自治区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32项。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重奖了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全年申请专利410项,71项科技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科普工作和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绩。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有了新的提高。大力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学校建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贷款项目、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等重点教育工程。稳步推进南部山区“两基”攻坚,盐池县通过了自治区“两基”评估验收,全区以县为单位“两基”人口覆盖率达59.6%。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完成六盘山高级中学、吴忠中学等一批高初中改扩建。民族教育进一步加强,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过半,各级各类学校回族学生比例达到34.85%。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加快,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取得新进展。更新人才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开展了人才教育和培训,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引智工作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取得了新的进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面达到85%。

    繁荣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精品创作,培育文化产业,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深化广电体制改革,成立了宁夏广电总台,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组建工作迈出新步伐。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北京和挪威桑弗郡、意大利那不勒斯举办了宁夏文化周,扩大了宁夏的对外影响力。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各项事业繁荣进步。开工建设和改造了22个疾控中心、10个传染病院(区)、4个市级急救中心,建立完善了区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真做好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改建扩建了山区22个卫生院,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运动取得新成绩。重视做好老龄和残疾人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交通战备、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支持驻宁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

    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中央支持补助2000万元,地方自筹1000万元,加快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制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太西煤等优质稀缺矿产资源保护性开采工作得到加强。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拍挂。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工业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境内黄河水质基本达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环境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年完成退耕还林390万亩、退牧还草450万亩,禁牧封育成果进一步巩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植被逐步恢复,土地荒漠化有所缓解。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升精神文明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密切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办理自治区人大代表议案5件建议210件、政协提案426件。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加快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全年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9件,制定政府规章11件。修订完善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清理取消、调整和停止执行各类行政许可事项486项,占清理前行政许可事项总数的45.7%。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公民法律意识增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深入学习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执政为民意识增强,行政能力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加强。在全区开展了“升好祖国第一旗”活动,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揭露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经济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治安秩序,加强安全生产,建立完善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机制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消除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