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浙江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浙江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7日 11:14   来源:浙江日报   
   
    二、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充分发挥我省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改善生产要素供给,努力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继续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效益农业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健全经营体制和机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立品牌、扩大规模、增强带动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快发展;积极探索农产品原料基地和市场两头在外的路子,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协作,培育发展粮食加工业,推进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抓好种子种苗工程,改革传统农技服务模式,发展面向农民的各种服务组织,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和改善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制定和实施面向国际竞争的发展规划,促进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加快形成。全面实施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着力整合提升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加强对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引导和支持园区建立技术、检测、培训、物流等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构筑有效承接国内外投资的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研发、制造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我省现有基础和潜在优势出发,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着力在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等领域培育一批优势企业。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船舶修造业和粮油等大宗货物加工业,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建筑业提升水平,加快发展。

    积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推动,促进传统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规划,推进区域旅游合作,鼓励旅游产品创新,加快旅游管理信息化,提高旅游市场拓展能力。鼓励和支持商业连锁经营,推动连锁经营逐步向农村和生产领域发展。推动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加快对传统运输、仓储等物流企业的改组改造,支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大型会展场所建设,培育会展服务组织,促进会展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咨询等中介服务业。

    努力缓解基础设施和资源等瓶颈制约。继续抓好“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多管齐下努力缓解电力供应紧张。按照本届政府五年“确保三个1000万千瓦、争取三个1200万千瓦”的规划要求,全力组织实施电力项目建设,全年争取新开工1420万千瓦电源项目,确保240万千瓦电力装机建成投入运行。由于电力建设需要一定周期,近两年电力紧张状况仍将持续。按外购电量保持去年水平,预计全省今年平均电力缺口将在340万千瓦左右,电量缺口200亿千瓦时左右。因此,我们还将继续千方百计组织电力外购,增加外购电量;加强电源电网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安全运行;加强电力合理调配和有序用电工作,首先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电,确保重要公用设施和关键领域用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鼓励和支持发电企业多发电,引导与促进节约用电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引导和支持各地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应急和缓解措施,努力减少电力紧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充分发挥港口优势,规划建设煤炭、石油等战略资源储备和集散基地,进一步做好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工作。针对区域性水资源短缺问题,深化水资源配置方案,加快曹娥江大闸建设,推进浙东引水等跨区域引水工程进程。切实做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全面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继续抓好城市防洪等工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交通“六大工程”,争取新开工800公里的高速公路项目;争取89公里的新建铁路开工建设,300公里铁路提速改造。加强内河航道及其港口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和推动部分城市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加强空港建设。积极组织实施“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切实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科技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建设研发中心,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的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我省高校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我省与企业共建创新载体。大力推进网上技术市场功能创新,强化中介服务和市场化运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异地设立技术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合作开发。培育一批面向区域特色经济的技术服务机构,推动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和编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继续实行市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开展创建科技强市、科技强县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工作。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多形式开展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多渠道引进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的专门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各类人才的科学评价体系和使用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政策。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积极发展人才中介机构,努力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加强人才市场监督管理和人才公共服务,努力形成育才、引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三、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我省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山海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和生态优势,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强化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突出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快县城和中心镇规划和建设,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城乡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制订和实施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规划,组织编制温台沿海地区和金衢丽地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积极稳妥地推动城乡户籍管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在大中城市实行按就业和住所条件登记户籍的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和外来人口子女平等就学,逐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编制和实施县域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着力建设中心村,加快培育示范村,推进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宁波、舟山两港的一体规划和建设,积极推动金塘岛的联合开发,引导和支持温州、台州、嘉兴等港口建设和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舟山大陆连岛、温州半岛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航运业,努力构筑现代港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临港型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继续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综合开发海洋滩涂资源和海岛资源。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提高海域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实施“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山海协作”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切实落实对欠发达地区的各项扶持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落实结对帮扶措施,促进发达地区资金、人才和部分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培训,积极推动劳务输出和下山移民脱贫致富。

    把社会事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实施“百亿科教文卫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制定实施公共卫生建设规划,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好非典、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条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机构,积极推进和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力度。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动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重点是高标准、高质量普及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和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促进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的加快普及。加快完善高教园区配套设施,继续支持浙江大学创办一流大学,推动省属重点高校加快发展,加大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高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职业学校强化技能教育。进一步发展继续教育。鼓励发展民办和中外合作教育机构。严格规范各级教育的收费行为。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努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抓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企业。规范发展文化市场。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街区的规划与保护。加强对公益性文化、农村文化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行普通人群锻炼标准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继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高度重视和做好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尤其要关注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就业和合法权益的维护问题。

    进一步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力度。全面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开展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继续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加强近岸海域污染等环境监测;严格控制各类大气污染排放,努力减少噪声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控制与处理,进一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大力推动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生态市县建设,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工程,坚决制止边建设、边破坏生态的各种行为,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在土地审批上实行“四不批一保障”,研究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规范各类用地行为,坚决防止乱征滥用耕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和滩涂合理开发,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舆论引导、政策调控和技术推广,全面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工作。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积极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

    四、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围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充分发挥我省体制机制和区位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以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积极推动国有资产优化重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促进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制,设立独立的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依法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着力完善授权经营制度,健全国资营运机构监控体系,努力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有机结合。加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大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必须顺应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外部环境变化,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开放发展和全面创新,大力加强发展环境保障工作,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和合作,不断增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加快产权多元化和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通过制度创新加速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民营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和品牌经营工程。通过完善技术市场和区域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立各类技术研发和检验检测机构等多种途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倡导诚信守法,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依法实行国资与民资、内资与外资一视同仁的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扶持,进一步改善服务和加强监管,依法维护企业权益,努力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和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加快推动企业购并或直接上市,探索构建区域性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发展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发展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市场,促进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加快“信用浙江”建设,完善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加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努力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制度。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特别是加强食品、药品卫生质量安全监测,依法惩治制假售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市场垄断行为,继续抓好各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外贸出口在退税机制重大调整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进一步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创建自主品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培育外贸出口新增长点,实行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备案制,支持各类企业扩大出口;鼓励企业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东盟等新兴市场;加强出口加工区建设,改善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促进加工贸易加快发展;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做好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工作;支持企业采用到境外投资等多种形式拓展国际市场,开发利用海外资源。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进口急需的原材料等产品。努力为对外贸易创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加快“大通关”建设进度,积极推动空港、海港扩大开放,加强口岸建设,建立健全应对技术壁垒、反倾销和产业损害预警的工作机制。

    继续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把利用外资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紧密结合起来,把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和现代经营理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利用外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发挥企业在利用外资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多形式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境外上市、跨国并购等多种方式利用外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提升开发区建设质量和水平,推动开发区功能创新和环境优化,积极构建良好的产业配套和诚信、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继续参与和组织好全国性、全省性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利用各类国际性重大经贸活动等平台扩大浙江的影响,加强与境外商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行专业化招商,努力提高资金到位率。突出招商引资重点,进一步加大引进台资、日资和韩资的工作力度;抓住开放领域扩大和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机遇,积极推动服务业等行业利用外资;加强涉外部门的协调配合,集中力量多形式开展对重点国家和地区、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更多的国际性大企业来我省投资发展。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健全接轨上海、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积极推动区域间政策的衔接和市场规范的统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和建设的衔接和协调。继续深化科技、人才、信息等领域的合作,促进要素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农业、旅游、现代物流、油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借助上海这一平台“走出去”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充分利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人力与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和边境省区边贸便利等有利条件,加强能源、粮食等重要领域的战略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开发资源、拓展市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