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江西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江西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7日 11:19   来源:中国江西网   
   
    二、200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一年。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也存在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从省内看,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加快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经济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长珠闽”地区更高层次上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省发挥综合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同时,在加快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既要增强紧迫感,把握机遇期,又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趋利避害,励精图治,乘势前进,促进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部署,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以发展为全省的第一要务,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研究和解决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全省的好形势,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利用国外境外和省外资金分别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8%,财政总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应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定信心,加快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坚定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信心不动摇,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动摇,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开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稳定政策,适度调整。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主动适应国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新情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既解决涉及全局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又避免“一刀切”;既保持发展思路和举措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创新发展举措,提升工作水平,巩固和发展积极向上的好势头。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各项改革,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引导外资加快向有条件的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力争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开放型经济带。

    四是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正确把握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矛盾,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能源、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

    五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农业的发展放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统筹规划,把农村的繁荣放在整个社会的进步中统筹考虑,把农民的增收放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大格局中统筹安排,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繁荣。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滥占耕地,禁止各种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从今年起,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努力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质量,使粮食总产量超过3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继续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速培育2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扶持109家经营规模较大、辐射面较广、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大投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从今年起,凡税改后亩平税负高于64元的,一律降到64元以下。全省农业税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可减轻农民负担2亿元。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将粮食风险基金的40%约5亿元,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户,并适当向种粮大户倾斜。积极深化供销社改革,推进水利、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今年起,从国有土地出让金的纯收益中拿出15—20%,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今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长20%,重点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金融部门要加大支农力度,力争信贷资金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20%以上。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农村牲畜防疫、救灾种子补贴。当前特别要做好重大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

    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与“长珠闽”劳动力市场的对接,努力扩大劳务输出。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援助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创业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切实维护好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培育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水平,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走出一条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

    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实施支柱产业发展规划,依托63户核心企业,集中力量实施38个重点工业项目,力争建成金鹰集团年产6万吨粘胶纤维、宜春20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抚州2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联创光电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德兴异VC钠等项目,续建江铜6000吨电子铜箔、昌河铃木K系列发动机、晨鸣纸业涂布纸、新钢100万吨中厚板等项目,启动洪钢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瑞金水泥厂、星火化工10万吨有机硅单体、龙鹏18万吨绦纶长丝等项目。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内引外联,引导核心企业做强做大,促进支柱产业裂变扩张,逐步把我省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和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聚集区。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优化结构、培植支柱、提高效益,有重点地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选择若干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在重稀土、有机硅、铜钨精深加工、半导体照明工程、数字化电视工程和中药现代化等领域,实施“火炬计划”,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促进信息产业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力争重点骨干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在两年内实现管理信息化。

    积极引导各类园区健康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滚动开发、分步建设”的原则,着力增强工业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就业吸纳能力、环境承载能力、要素集约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强化自主创新、扩大招商引资与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集约经营水平统一起来,全面提升工业园区的建设水平。加快南昌高新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孵化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做好各类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加强对各类园区的规范管理。

    大力扶持县域经济发展。从今年起的3年内,每年安排l亿元专项资金,分期分批用于县城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县发展工业。今年省对国定贫困县和财政困难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将从去年的13.2亿元增加到14.7亿元;对各县财政收入增长的奖励资金由去年的3亿元增加到4亿元。在省市的支持下,主要依靠各县自己努力,使全省绝大多数县今年财政收入超亿元,着力培植一批财政收入超3亿、超5亿的经济强县。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今年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多层次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做强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的要求,加快省会中心城市建设,逐步把南昌建设成为现代区域中心城市、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同时,加快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出省主通道沿线城市发展,尽快形成若干个区域城市经济圈。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总量,着力调整住房结构,稳步发展商品住房建设,加快开发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适当控制高档商品房建设。依法规范房屋拆迁行为,维护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重点镇、示范镇的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顺应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形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的支柱产业。

    五、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善于用全球战略眼光来谋划江西的发展,抓住新一轮国际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沿海发达地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努力把我省的开放型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快与“长珠闽”的对接步伐。按照“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定位,坚持“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经济区的对接步伐,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和协作,促进体制衔接、信息共享、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加强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经济技术合作。统筹规划沿江、沿路开发,拓展开放型经济布局,加快以南昌为中心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以九江为中心的沿长江重化工业带,鼓励、支持各地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块。

    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以项目招商为纽带,积极引进产业带动力强的重大外资项目,吸引有利于支柱产业开发和延伸的配套项目。积极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着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继续采取省市联动、以市为主的方式,有重点地开展对外招商活动。改进招商方式,积极推行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完善重大招商项目储备、推进和跟踪服务制度。进一步提升环境的品牌效应,努力营造“成本低、回报快、信誉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

    努力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积极推进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尽快形成生产企业、外资企业、外贸企业共同发展的大经贸格局。大力开拓出口市场,引导和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区域性交易会和专业博览会。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引导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推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农产品、轻纺、服装等传统产品出口。积极发展加工贸易。组织好省内短缺原材料和重大装备等的进口,进一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资源和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增进对外交流与往来。

    六、进一步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全面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疏通“瓶颈”、增强后劲,继续推进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问题再次显现出来。结合制定“十一五”规划,抓紧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是本届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围绕年内实现出省主通道高速化的目标,加快沪瑞高速昌金段、京福高速温沙段施工进度,抓紧建设泰井、温乐、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加快206国道洪源至杨家岭、319国道萍乡至莲花和永新至井冈山、南昌至万年公路建设,完成国省道改造1150公里。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年安排5900公里。配合国家抓紧实施赣龙铁路江西段、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武九铁路扩能提速工程;做好建设铜九铁路、赣韶铁路、泰和至井冈山铁路的前期工作。确保井冈山机场建成通航。统筹推进电源点和电网建设,加快贵溪、景德镇、分宜电厂扩建改造,力争年内启动南昌电厂和丰城电厂扩建工程,建成抱子石电站,新建居龙滩电站,做好建设赣州电厂和赣东北电厂、扩建华能井冈山电厂的前期工作。继续加快三峡(江西)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电网改造,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运行的可靠性。完善通讯网络,推动电信和邮政普遍服务,着力改变农村通信设施落后的状况。统筹兼顾防汛和抗旱、保障城市安全和美化城市环境等功能,集中力量加快赣抚大堤、廖坊水利枢纽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50元以上。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企业也要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工资,督促各类企业依法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80元以上。同时,抓住传统消费结构向新型消费结构转型的时机,积极促进和引导居民增加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消费。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抓好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的专项整治,清除各种限制消费的障碍,不断改善居民消费环境。进一步规范发展消费信贷,认真贯彻执行有利于促进消费的税费政策,创造良好的消费预期。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条件。

    七、加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各项改革,为加快江西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型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建立“权责明确、管理规范、上下协调、精干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以产权主体多元化和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为重点,继续推进省、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省属集团公司改革和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发展权利,实现公平竞争。

    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统筹规划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商品等市场体系,培育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行为规范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积极发展财产、人身保险业务,同时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探索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的有效形式。积极发展技术、信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引导各类市场中介服务组织规范运作,建立和完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维护市场公平,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及商品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推动信用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调控和服务机制。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做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必须加快政企分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建立计划、财税等手段相互配合的调控机制,建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协调机制,避免和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完善统计体制和方法,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抓紧启动“十一五”规划的制订,建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完善财政体制,增强基层的发展动力。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高效的财政运转机制。稳步推进税制改革,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投资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市场服务、人才服务、信息服务等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各级政府都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能。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学会并善于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解决多头执法和乱罚款等问题。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将正式施行。这是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各级政府都必须认真执行。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