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0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2月3日 罗清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的回顾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新一届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紧紧依靠全省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经受住了“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克服了汉江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保持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
(一)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以省属企业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以理顺体制、转换机制和促进发展为目标,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全省85.4%的国有中小企业已改制为民营企业。多方筹措资金7亿多元支持省属企业改革,已将25户省属企业下放市州管理。农村税费改革深入推进,农民负担继续减轻,增加670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地区补助,基本保证了乡村两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国有农场改革、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逐步展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取消了243项行政审批项目。推进财政支出管理改革,10个省直部门实行了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省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其他各项改革都取得新的进展。
———加强环境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在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硬环境的同时,着力推进“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湖北、优质服务”四大环境创新工程建设,开展了信用环境专项整治,建立了“信用县市”评价体系,创业环境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坚持引进外资与利用内资并重,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了对重点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大幅度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利用外资25.29亿美元,增长11.6%;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额420.28万美元,为上年的2.67倍;制造业实际到资11.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9%,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达74.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26.56亿美元,增长26.5%。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高起点编制新型工业化规划;多渠道增加对支柱产业的投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推进以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农业区域布局调整方面,重点支持一批1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已初步建成中国香稻、双低油菜、蔬菜、水产等农产品生产板块,规模效益日趋显现。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工业的集中度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如烟草工业围绕做强做大武烟集团,关停10万箱以下小烟厂,推进相关卷烟企业联合重组,全年实现利税63亿元,比上年增长34%。汽车零部件、冶金、石化等行业结构调整也取得新进展。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广宜都等县市经验,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积极推进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省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并出现了一批增长势头好、发展后劲足、在全省县域经济中具有支撑和示范作用的县市。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全省经济在持续增长的同时,效益明显提高,结构继续改善,自主增长能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据初步核算,全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39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5%,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78.4亿元,增长17.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6.2,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为近8年来的最好水平。投资、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3.59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58.69亿元,增长10.8%。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9.57亿元,增长10%,其中工商税收171.99亿元,增长12.9%;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965.21亿元和685.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22元,比上年增长7.9%。
(二)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全面推进社会进步
———积极推进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多渠道增加社会事业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各类各层次教育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新的成效。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全年登记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67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38亿元。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省市县疾病控制中心、县级医院传染病区和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对重大疫病的防治能力。高度重视做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口再生产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质量有所提高;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加强;汉江流域和三峡库区水污染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取得明显进展。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参事、文史、人防、档案、方志、保密、信访、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决策民主化,重大决策注重征求政协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人民团体、咨询研究部门的意见,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满意率进一步提高。认真实施依法治省战略,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完善了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支持部队建设,做好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和优抚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坚持不懈地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信访接待工作,防止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坚持以“制权、管钱、用人”为主线,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大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大案要案查处和源头治腐工作力度。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情、省情及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积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创新,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繁荣活跃,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精神产品。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高度重视“非典”防治,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对去年上半年的“非典”疫情,我们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早部署,果断决策,有力、有序地开展“非典”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了“非典”疫情在我省的扩散和蔓延,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为防止“非典”疫情反复,继续坚持思想、工作和措施三个不放松,进一步健全了科学的指挥系统,完善和落实了防治预案,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把城镇净增40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至少1人实现再就业作为硬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坚持抓发展促就业,坚持政府出资开发交通协管、保洁保绿、社区治安、物业管理、设施维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狠抓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的督查落实,努力改善就业环境,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3万个,介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1万人,帮助10.1万名“4050”人员和5.1万户有两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的6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格按规定将社会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已达162万人,比上年净增35.6万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扩面新增134万人,接续养老保险关系80多万人。对10万名有集中供养愿望的鳏寡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
———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和救灾济困工作。集中扶贫资金,重点帮扶300个贫困村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重点扶持魔芋、黄姜等7大产业的龙头企业,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高度重视灾区、贫困地区、城市特困职工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会救助机制。
通过一年来的艰苦努力,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超额完成。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全省人民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鄂部队、武警部队,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等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化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工业兴省,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以招商引资为着力点,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快传统工业改造和新型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三是必须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民从改革、调整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必须抓好县域经济这个薄弱环节。县域经济活力不足、地方财政困难是当前我省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走“一主三化”的路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五是必须锲而不舍地抓好环境建设,加快构建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和优质周到的服务环境,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中还有不少问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困难。主要是:制约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发展环境和创业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县域经济薄弱,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部分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基础还比较脆弱,粮食产量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再就业压力很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居民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治安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有的政府工作人员还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粗暴和腐败行为,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对新出现和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局部性问题,要见微知著,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