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核心,突出产业发展
切实把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以制造业为重点,着力构筑具有湖南特色的产业格局。集中力量培育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等支柱产业;扶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提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造纸等传统产业。以这三大类产业为支持重点和发展方向,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新增投入323亿元。围绕这三大类产业,加强“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技改步伐,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抓紧组织实施株洲电力机车厂地铁车辆制造,长沙卷烟厂联合工房扩建,长丰集团越野车扩建,华菱集团中厚板、冷轧板和大无缝钢管工程,岳纸林浆纸一体化,长沙软件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扶持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推进产业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坚持扶优扶强,以资本为纽带,优势企业为龙头,推动产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主业集中、主导产品突出、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知名品牌的先进制造业大型企业和集团,重点培育华菱、中联重科、三一、长丰、岳纸、LG曙光等10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唐人神、湘计算机等10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中科软件、特变电工等8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在重点发展一批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加强产业配套,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形成一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发展专、特、优、精产品,延伸和拓展产业链。
加快产业集聚,构建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区域。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既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又要利用原有基础、发挥本地优势,运用产业政策,整合资源,把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与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向专业园区和特色城镇集中,使相关产业集中布局,形成集聚效应。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速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提升长株潭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地位。成立班子、制定规划,进一步推进湘西的开放开发和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效益经济。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的档次和质量。发挥我省三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加强制造业与三产业的衔接。积极启动汽车、住房、教育、信息等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会展、咨询、法律、会计、家政等服务业,培育壮大广播影视、出版、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传统特色餐饮业,推进湘菜创新发展。突出湖湘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分层次做好旅游景点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业迅速发展,做大做强湖南旅游业。发展代理制、加盟制、连锁制等现代营销方式,推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有序发展电子商务,提升传统商业档次。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在改造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基础上,统筹建设一批重点现代物流设施,构建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网络。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
今年,国家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将适时适度调整国债规模和结构,我们要积极执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力争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8亿元,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正确引导投资方向。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规划、产业政策和规范市场准入,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强化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明确政府投资范围,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继续加强水利、电力、交通、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电力、供水等紧张状况;增加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改进投资监管,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确立企业在经营性领域中的投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投资体制。
加大重大项目的实施力度。继续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关全省大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认真组织湖南省“2003—2007年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抓好48个重点工程,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改善施工环境,强化协调服务。加快邵怀、常张、怀新、衡阳至大浦高速公路,芷江机场,渝怀铁路湖南段,湘潭电厂扩建,株洲航电枢纽,碗米坡水电站,皂市水库,县乡公路建设与改造,主电网及县城电网改造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开工建设常吉、衡炎高速,长潭西线,洛湛铁路永州南段,金竹山电厂扩建,华能岳阳电厂扩建,益阳电厂二期,郴州金箭焊料等项目;做好京广高速客运专线湖南段等项目前期工作。所有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强化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任务及廉政双合同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突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内部功能协调发展,致力于建设生态城镇,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抓好城市交通设施、垃圾和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及重点小城镇小康示范建设,开工建设长、株、潭、岳、常、益等市天然气城市管网工程。强化县城扩容提质,抓住国家加强县城电网改造、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向县城延伸的机遇,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依法管理城市水平,增强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投资环境,放宽投资领域,激活民间投资。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银行扩大有效信贷投入。加快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启动内力,促进企业加大投入。积极探索重大项目新的融资方式,推动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向社会资本开放,促进和扩大股票、债券发行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部门配合,争取国家更多支持。
六、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加强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着力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深化以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加快国有独资企业特别是省属企业改革,把国有独资企业改造为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对已改制的国有控股企业,引进外资和社会资本置换国有资产,适当降低国有产权的比重。推进企业重组、兼并,规范破产,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产权转让的监管,完善产权交易规则,确保产权股权公开交易、有偿转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和监督,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抓紧组建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责任,层层落实国有资产的经营责任,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及经营者的权责。大力推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探索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支持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加快主辅分离步伐,剥离企业的社会职能。
抓好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改革。落实减负增收的各项政策,取消除烟草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快乡镇机构、农村教育体制等配套改革,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继续抓好乡镇消赤减债工作;精简村组干部,压缩村组开支,保护农民利益,从体制上稳定和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土地流转办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和土地流转收益,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农村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工作。
加快以培育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为重点的要素市场改革。运用丰富的资本市场产品,满足投资者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需求。规范发展土地市场,提升技术、劳动力市场层次和水平。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推进以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为重点的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政策,解决出口退税拖欠问题。认真开展非税收入征管体制改革,重点抓好省直单位公有资产及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工作。着力培育财源,严格依法征管。认真研究和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县乡财源建设,增强县乡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行政执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政法、公共卫生、工资发放等重点支出,新增的公共事业支出主要向农村倾斜。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促进省内各地区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金融、保险、邮电、公共信息网络等领域。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方式,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保证其与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七、充分利用国内外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今、明两年履行入世承诺压力较大的新形势,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举,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并重,推进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下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的重大机遇,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注重项目开发和诚信引资,精心选择和开发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优质项目,组织和参与重大招商、经贸活动,精心组织好中国湖南投资洽谈会、德国慕尼黑湖南投资洽谈会和欧盟湖南中小企业洽谈会。抓好深圳投资洽谈会签约项目跟踪、落实,确保内外资及时到位,尽快开工建设,提高履约率。大力推进产权招商,采用协议转让、产权交易及增资扩股等方式,出让一批优质企业和资产,以存量引进增量。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园区、产业、企业的招商,着力点放在世界500强企业、外省大企业上。发展加工贸易,努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省。继续放开引资领域,特别要加快开放高速公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电、服务等行业。加大引进港澳台资金力度,更多引进外省市的资金。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使我省成为国内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承接基地。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度开发传统出口市场,不断开拓新兴市场。继续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巩固提升有色金属、纺织、陶瓷、烟花、农产品等传统产品出口的基础上,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引导企业严格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支持企业加强与大型跨国公司的联系与协作,推动我省优质产品、特色产品进入其采购体系。完善和落实促进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把握国家关税税率下调、进口限制减少的机遇,把扩大出口与优化进口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和省内短缺资源,逐步扩大有效进口规模。抓紧建立反倾销应诉快速反应机制,有效规避、破解贸易壁垒,增强对外经济贸易的抗风险能力。加强口岸和“大通关”建设,推进税贸、关贸、银贸和检贸结合,提高通关速度和效率。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政策引导和企业主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合作开发资源、投资办厂和承包工程,带动省内技术、设备、材料出口和劳务输出。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