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广东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广东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7日 11:32   来源:南方日报   
   
    七、进一步扩大就业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推行积极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把实现比较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增加投入,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对“4050”就业困难人员实施针对性强的就业援助。加强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调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试行地方补充保险,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的后续工作,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省级调剂制度,全面实现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扎实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按照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以提高农民现金收入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为重点,积极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就医、打官司、住房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优抚保障制度,提高优抚保障水平。逐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困难居民实行应保尽保。加强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

    八、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财力和金融支撑

    大力培育地方税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完善地方财税制度,健全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制度。严格依法治税,加大征收稽查监督力度,确保税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

    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依法编制财政预算,严格预算管理,按照保重点、压一般的原则,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防治非典、促进就业、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等重点支出资金需要。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事业性经费增加部分重点向农村倾斜。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创新。积极探索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对确需财政投入的建设资金,重点通过参股投资、贴息方式引导,使财政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财政抗风险应急预警机制,提高防范财政风险能力。开展绩效预算改革试点,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并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强化地方金融资产监管,提高地方金融抗风险能力。继续做好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制定有利于地方金融发展的鼓励政策措施。妥善处置地方金融不良资产和政府债务。加大全省金融资产整合和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工作力度,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九、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文化大省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深入持久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切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城乡居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实现普通高中招生增长15%,中等职业教育增长10%以上。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左右。加快广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建设,确保进驻高校如期开学。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就业体制、高等教育收费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推进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巩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在行业集聚地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攻关,重点突破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推进高技术产业带建设和区域科技合作,逐步完善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扎实开展科普教育。加快广东科学中心和华南技术交易中心的建设。做好知识产权工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加大人才资本投入。加快人才政策法规建设,健全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广东省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国内外专家来粤工作和创业。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加快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认真落实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及推动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办法。对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实行政事、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对体现广东特色且具有国家水准的艺术表演团体继续实行事业体制,其它文艺演出团体逐步转制为经营实体。加快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和广东粤剧博物馆建设,组建星海演艺集团。重点扶持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办好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广东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和南国书香节。大力开发文化产品,开拓文化市场。发挥岭南文化优势,多创文化精品。高质量建设省博物馆新馆和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等重点文化工程。

    加快广播电视微波电路数字化改造。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三个联合协作网的建设。支持东西两翼和山区基层文化发展。加大民族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力度。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推动对外文化交流。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快公共卫生法制建设。加强全省疫情信息网络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项目科技攻关,突出做好非典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严防禽流感感染到人。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深入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改造薄弱乡镇卫生院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提高农村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办的卫生院。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促进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加快体育强省建设,积极申办2010年亚运会,继续做好备战雅典奥运会和十运会工作,推进体育设施、组织、活动、管理四个网络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合法权益,积极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宗教团体建设,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打击各种非法宗教活动。

    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形成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大力度培养和选拔女干部,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完善妇幼保健体系,提高母婴保健水平。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意识,提高国防动员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水平。完善防空设施建设管理。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继续重视做好外事、侨务、台务、统计、民政、档案、方志、参事、文史等工作。

    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强化环保法规和环保责任制落实。实施《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启动《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粤港澳环境保护规划》、《广东海洋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全面实施治污保洁工程。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行污染物排放登记许可制度,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烟气治理和脱硫工程。加强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重治理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加大对危险废物的监管,实行医疗废弃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做好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加快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以及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加强珠江等江河整治工作,提高水环境质量。落实重点区域、流域整治计划,继续综合整治珠江,加强对东江、韩江、漠阳江、榕江、鉴江等流域水质保护,加强对练江、枫江、小东江等污染严重河流的整治,改善水环境。

    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加强跨区、敏感区域污染控制与协调工作,重点保护好饮用水源。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开展创建林业生态县活动,加大对农户使用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山区和农村环境的生态屏障功能。继续抓好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等重点工程建设,在适宜绿化的公路、铁路两侧建设绿色通道。重视湿地、红树林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依法保护、合理开发各种自然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完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保护海洋环境和海岸带、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强化沿海工业污染源和入海河流污染物的控制管理。建立和完善森林、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做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规划管理,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和林地。继续实施易地开发补充耕地和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完成换发林权证工作。认真执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推进殡葬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大力度处置闲置土地,促进土地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继续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依法管理、村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衡。加强计划生育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推动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

    加快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重视做好老龄人口工作。

    十一、坚持依法治省,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步伐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切实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逐步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确保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严格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省。认真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

    做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清理现行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和行政许可实施机构,修改或废止与行政许可法不一致的规定。创新行政许可的体制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许可的监督。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和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规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抓紧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打击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继续推进“禁毒03工程”,扫除社会丑恶现象。

    进一步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监狱、劳教工作。逐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积极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化解纠纷,依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

    加强政府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坚持“两个务必”,按照“五个力戒”和“干净干事”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坚持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虚夸浮躁、急功近利的行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精简会议、文电,狠抓落实,促进发展。厉行节约,防止奢侈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强审计监督。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

    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进一步规范事权、财权和人事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神圣使命,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更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