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贵州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贵州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7日 11:42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0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1月8日 石秀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2003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紧紧依靠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省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特点,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预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37亿元,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3.3%,第三产业增长10%。完成财政总收入236.7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49亿元,分别增长1.6%和18.1%。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元和6580元,分别实际增长4.7%和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年末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98.62亿元和1714.0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45.6亿元和309.87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左右。

    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交通建设方面,建成镇宁至水城、关岭至兴仁高等级公路,全面完成5000公里公路改造和6000公里通村道路建设;崇溪河至遵义、清镇至镇宁、三穗至凯里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玉屏至三穗高速公路,启动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渝怀铁路贵州段、兴义和黎平支线机场建设进展顺利。“西电东送”方面,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有11台机组建成投产,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66万千瓦,装机总容量达到868万千瓦,向广东送电负荷达到180万千瓦;以构皮滩水电站正式开工为标志,第二批“四水六火”电源项目建设全面启动;配套电煤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步伐加快。生态建设方面,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共完成营造林任务68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60万亩,荒山造林306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生态建设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建成农村沼气池10万口。水利建设方面,“滋黔”一期工程中部分项目开工,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解决了112.5万农村居民饮水困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除黄果树机场因受非典影响国外设备采购和安装推迟、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因国家调整设计方案开工建设推后外,其余任务全面完成。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以上,增长12%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基建、技改、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领域投资规模扩大,其中公路建设投资94.5亿元,增长11.6%,电力建设投资142亿元,增长29.8%。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投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住房、教育、通讯、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居民消费价格稳步回升。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增长30.2%,其中出口总额5.35亿美元,增长21.1%。

    第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业摆脱了近几年低速发展的局面,粮食总产量达到1104万吨,增长6.8%,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优质水稻、优质油菜、脱毒马铃薯等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提高,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拉动农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增长8.1%,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在结构调整中保持稳定增长,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 47.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增幅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增势强劲,发电量增长16%,原煤产量达7209万吨,增长44.3%,创历史最高水平。优势原材料产业规模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铝工业、磷化工、铁合金、建材等产业增势迅猛。卷烟、白酒等行业效益明显提高,茅台酒年生产能力超过1万吨,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突破,1英寸硬盘等高新技术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技术向产业化迈进,一批技改项目投产达产,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4.7%。煤炭、冶金、化工、电力、制药、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建筑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遭受非典冲击,服务业增幅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自主增长能力增强。

    重点产业和企业的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32亿元,增长5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23亿元,增长38%。烟草行业走出低谷,实现利、税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实现扭亏为盈。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第三,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经济增长的活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在30户重点企业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取得积极进展;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加大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力度,实施了赫章铅锌矿、杉树林铅锌矿、老鹰山煤矿等一批资源枯竭企业的关闭破产;电力、电信、民航等垄断行业改革稳步进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有关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三个确保”的成果进一步巩固;粮食市场、价格和收购全面放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开始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实施了省地县政府机构改革,启动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起步良好。住房、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力度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全省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3%,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幅高15.5个百分点。扩大开放取得较好成效,在能源、电子、服务业等领域引进了一批省外、国(境)外优强企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08亿元,增长78.2%;直接利用外资5626万美元,增长52.1%。

    第四,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增加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大了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全省安排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小额贷款担保、再就业各项政策补贴近5亿元。初步形成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城镇就业工作机构。加强对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全年累计新就业17.8万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7万人,其中“4050”人员1.56万人,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继续巩固“两个确保”100%的成果,切实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完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落实低保资金3.41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低保覆盖面达42.4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落实了中央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政策。初步建立了对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农村特困人员定期救助的制度,免除了一类扶贫重点乡镇贫困人口负担的农业税及附加,又有20多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实现了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高度重视解决灾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全年共安排救灾经费1.65亿元。

    第五,坚持经济建设与防治非典两手抓,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维护稳定工作得到加强。面对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全省没有发生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以抗击非典为契机,全面加强了公共卫生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启动了省、地、县疾控中心和传染病院、紧急救援中心项目建设,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继续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安排“普九”补助资金1.74亿元,又有15个县实现“普九”,全省实现“普九”的县(市、区)达57个,“普九”人口覆盖率从上年的47.7%提高到65.1%。普通高中和高校分别扩招15.6%和28.3%,全省新增博士点3个、硕士点41个。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中药现代化、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基层计生网络进一步完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实施了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推进了交通建设项目投、建、管、用的分离,强化了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整治公路超载超限运输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面临非典疫情等多方面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的确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国家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抗灾能力不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够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高,专业化水平低,一些地方和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消耗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仍较严重;宏观调控中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电力、煤炭供应和铁路运输仍很紧张;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较突出,群众意见比较大,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4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黔、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2.3%(其中工业增长11.6%),第三产业增长10.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以上;(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左右。以上预期目标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根据执行情况适时提出新的要求,力争把各方面的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一些。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总体趋好,有利于我省保持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注入了强大动力;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涨,思路进一步清晰,目标进一步明确,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把当前加快发展的好势头巩固和发展下去。今年的政府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继续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在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建设实施市场化,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亿元以上。

    第一,把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的着力点。交通建设投资要保持稳定增长,电力建设投资要努力实现较快增长,水利建设投资要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在生态、城镇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技术改造等方面,也要切实加大投资力度。要通过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和新开工一批重点项目,拉动投资增长。年内重点加快崇溪河至遵义、玉屏至三穗、三穗至凯里、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渝怀铁路贵州段等项目建设,争取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继续抓好能源、生态、水利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抓紧做好南白至扎佐和都匀至新寨高速公路、隆黄铁路、沪昆铁路六盘水至沾益段,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遵义铝工业基地80万吨氧化铝、黔东林浆纸一体化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1)确保“西电东送”工程在建装机1400万千瓦以上,建成投产200万千瓦以上。(2)实施5000公里公路改造;建设通村道路8000公里;建成清镇至镇宁高速公路和兴义、黎平机场。(3)开工建设黔北年产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中铝公司贵州铝厂年产120万吨氧化铝扩建工程及第四期年产17万吨电解铝工程。(4)解决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5)继续实施“义教工程”,新建、改扩建150所农村中学;为100个一类扶贫重点乡镇的30万名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6)实施“渴望工程”,解决农村25万户、112.5万人饮水困难。(7)建成农村沼气池10万口。(8)改造和建设农村地面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5000座;建设20个县文化馆或图书馆。(9)建成20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和50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建设9个市、州、地传染病医院、紧急救援中心和76个县传染病科(区)。(10)建成8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建设35个县城供水管网工程和10个城市环保项目。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