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推进工业化
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要坚定不移地谋划工业发展,锲而不舍地抓好工业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一)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实现我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抓紧上一批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要抓住国家继续发行国债,加大对西部地区投入以及产业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紧新上一批工业大项目。今年重点是抓好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开发建设,加快规划实施煤炭间接液化、煤基二甲醚、大型现代化煤矿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马莲台、灵武电厂,扩建石嘴山电厂。抓好捷美丰友集团天然气化肥、青铜峡铝业集团技改、美利纸业林纸一体化、西部氯碱公司聚氯乙烯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好枣泉煤矿、大坝电厂三期、佳通公司1000万套半钢子午胎等一批骨干工程预开工准备工作。同时,要抓紧论证储备一批项目。加强对工程建设进度的跟踪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法人制度,促进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加快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今年全区公路建设安排投资33亿元,新建和续建五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七个路网改造项目,同时继续抓好县乡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实施通达和畅通工程。道路交通建设和维护管理耗资巨大,必须通过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分层分级管理的运行模式,逐步改变政府包揽所有投资的状况,使我区道路交通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材料产业。按照“一带、三区、四园”的布局,以石嘴山、银川、吴忠为产业中轴线,沿贺兰山东麓建设新材料产业带;以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加快形成高新技术和精深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中心,以石嘴山市现有工业基础为支撑,加快建设稀有金属冶炼、碳基材料和PVC材料基地,以青铜峡铝业集团扩建为契机,建设吴忠铝、镁产业及制品基地;积极推进银川新材料园、石嘴山新材料园、石嘴山河滨高载能材料园和青铜峡铝业新材料园的建设,努力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要抓紧高新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具体项目的实施,使这一规划逐步落到实处。
(三)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今年要保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抓好22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争取实施10项国债技改项目和“双高一优”项目,切实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要重视利用和推广节能技术。加大对化工、冶金、机械、煤炭、医药、建材、轻纺等行业的技改力度,振兴传统支柱产业和机械制造业。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积极主动地争取与跨国公司和中央大企业“联姻”。同时,要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健全服务,创新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四)全面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倍增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努力营造优良环境,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与信息管理业务流程,提高研发制造和决策管理水平。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建立电信普遍服务机制,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编制全区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项目建设,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步伐。
四、关于推进城市化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构筑产业支撑,树立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聚集带动作用,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推动现代化。
(一)继续抓好大银川建设。今年要继续推进大银川建设,尽快把银川市建设成为西北现代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提升三个层次:一是要提升城市的产业层次,这是城市发展的后劲之所在。银川市要以两个开发区和贺兰德胜、永宁望远等工业园区为载体,兴建一批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工业项目,提高工业经济比重。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完善延伸商业步行街,建设民族商品风情街,整合文化、教育、旅游资源。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税收,壮大财力。二是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城市新区开发建设速度,开工建设环城高速公路,改造完善道路交通、供热供水、集污处理、公共卫生等市政设施,拓展大银川的发展空间。三是优化提升城市发展环境。完善城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休闲设施,新建高档宾馆酒店,挖掘保护和开发名胜古迹,增强城市的吸引力;继续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改善城市空气、水资源质量,注重社区、广场和城市周边环境的绿化,加强水系和湖泊湿地建设,打造“塞上湖城”品牌,美化人居环境,为申报联合国人居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统筹兼顾、梯次推进。在抓好大银川建设的同时,要继续抓好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等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突出地区特色和优势,加快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不断提高城市的档次和水平。青铜峡、灵武市等其他县城的建设都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一批工矿型、交通枢纽型、商贸型、旅游型等中心小城镇,推动生产要素和产业等向小城镇聚集,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体系。
(三)提高城市的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组建城市建设投融资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将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城市的无形资产推向市场,通过出让、转让、拍卖、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要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防止土地收益流失。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住房、就业、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机制。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加强城市市容、交通、治安、环保、卫生等基础管理工作和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与水平,使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顺畅,人民生活更加方便。
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核心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基础是增加粮食生产,关键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最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基础条件。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清醒头脑。一是要充分看到在粮食问题上存在的隐忧,尽管我区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储备情况是好的,但是经受不住全国和周边省区对我区粮食市场的冲击,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我区的粮食大体做到自给有余。二是要切实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增加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生态建设与粮食播种面积的关系。三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乱批滥占耕地的行为,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要确保全区人均1亩水浇地和南部山区人均2至3亩旱作基本农田,今年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1150万亩。四是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资金投入和价格补贴,今年从粮食风险资金中拿出3200万元,直接补贴给川区和农垦系统的种粮农民农工。五是要保护和稳定提高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注意防治湖泊湿地周围耕地的盐渍化。实施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加速优良品种更新步伐,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二)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今年要重点扶持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产业、马铃薯4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优质稻麦、淡水渔业、蔬菜、牧草、玉米、葡萄6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培育5—10个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增加支农资金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投资,加大信贷支农支出,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和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要切实加强农业产业化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种养业良种繁育、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动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市场流通5大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服务支撑。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禽流感的防疫工作。
(三)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对我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只有在稳定和发展农业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民进入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从根本上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特色创品牌,工业化为方向,民营经济为主体,市场化为动力,着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今年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关键是抓好进入园区的项目、资金、人才的落实,引导各类园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防止园区建设中盲目圈地,形成空壳的现象。二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使我区的民营企业真正形成气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富余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二三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自我发展。三是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和就业问题,积极探索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后实现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围绕房屋出租、家政服务、商贸流通、城市公益事业建设等,发展房东经济、股东经济、打工经济和能人经济。实施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四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川区各市县重点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和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山区各县应突出草畜产业和土特产品,实现市场与产品的有效对接。引黄灌区是宁夏的精华地带,生产力水平较高,要积极推进其率先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六、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今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从宁夏的实际出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区国有经济比重大,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活力,没有完全走出困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使企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区国企改革多头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今年要进一步理顺关系,解决制约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依法保障出资人的所有者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通过转让国有股、吸引民营企业和外资参股国有企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科学管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实行技术入股、奖励股份、期权期股、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今年,自治区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选择几家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大胆进行改革,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潜力所在,现在比重依然偏低。要全面落实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政策措施,坚决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不断促其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形成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其他行业和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各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依法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财产权、知识产权、投资经营权及其从业人员在职称评定、子女入学、落户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保护,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与监管,建立科学有效的扶持和激励机制,支持其做大做强。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加快推进县乡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等综合配套改革。实行山川差别农业税率并逐步降低标准,取消农业特产税。要大胆改革农垦管理体制,增强农垦经济和事业发展活力。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取消对农民进城的限制性规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进林业分类经营和林权制度改革。深化供销社改革,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农村的各种预警应急机制,提高对农业自然灾害和农村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四)继续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进一步确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努力增加政府建设和发展资金,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实行硬约束,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要适当提高区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自治区的调控能力。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严格编制管理,控制财政供养人数。加强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努力构筑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培育壮大证券、信托、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鼓励支持金融企业以多种方式扩大信贷规模,努力防范金融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五)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发展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中介服务组织。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非法传销等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把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一项宏大工程着力推进。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努力构建以市场交易人为主体的基础信用体系,以法律制度、国际惯例和商业准则为主导的制度信用体系,以政府监管、社会舆论为主的监督信用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树立“信用宁夏”新形象。
(六)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积极开辟新兴市场,保持住我区外贸出口的良好势头。继续加大对重点出口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我区企业到境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方式,改善环境,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大招商、招大商,大力引进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吸引国际大集团、大公司和区外企业来我区投资开发经营,力争使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迈出更大步伐。深化内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争取早日开通银川河东机场航空口岸。推动闽宁、沪宁、鲁宁等东西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和提升对外影响力具有显著作用,一定要精心策划,有效运作,促其有更大的发展。
七、关于加快山区扶贫开发建设
南部山区是我区的半壁河山,事关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必须按照五统筹的要求,更加重视山区、关心山区、支持山区,变被动扶贫为积极开发,努力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发展后劲。要认真落实固原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胆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更大范围参与区内外经济分工与合作。积极探索扶贫资金使用的新机制,逐步建立山区开发建设创业基金、财政贴息贷款,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劳务输出、人才引进、小额信贷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扶持力度,引导和推动川区民营企业家及其他投资者、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参与山区开发建设,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要继续加快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同心至固原高速公路、县乡道路改造等项目。
(二)立足优势资源,培育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
山区经济的活力所在、潜力所在。要结合退耕还林草和退牧还草,大力发展饲草业,以饲草业带动畜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路子,以畜牧业的大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要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食用菌、林果、瓜菜、油料、中药材、小杂粮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实施好十万贫困户养羊工程、闽宁万户菌草工程,努力把山区建成畜牧业基地、土豆淀粉基地、中药材基地和小杂粮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大工程和支柱产业来抓,坚持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力争每户有一人外出务工,凸现劳务经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继续实施好千村扶贫工程,落实好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
(三)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继续实施以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保护、风沙区生态环境整治等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各类生态项目的综合协调。加快山、水、田、林、路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要进一步加大生态移民力度,搞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旅游业和水资源开发建设,努力构筑大六盘生态经济圈。继续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20万人、2.5万头大家畜和40万羊只的饮水困难。开工建设泾源、盐池、西吉、海原、彭阳、隆德等县城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供水工程。要下大力气抓好山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扩大“少生快富”工程覆盖面,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总之,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与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结合起来,与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结合起来,推动山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龙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