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7日 12:02   来源:政府网站   
   
    扎扎实实做好2004年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我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南、北疆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继续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04年我区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2015亿元,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0.7%,第三产业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亿元,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49.5亿美元,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1.88亿元,增长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以上。实现就业再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6‰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地方、兵团、中央驻疆单位和社会方方面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

    第二,必须始终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发展的主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信息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必须始终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依靠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经济成份多样化和运行机制市场化,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推进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五,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形成反分裂、促稳定、谋发展的坚实思想基础。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推进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方式产业化、生产者知识化专业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农业总体水平。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粮食安全。今年春麦播种面积要保证250万亩,冬麦播种面积保证850万亩。加强引导,避免农民盲目扩大棉花生产,棉花面积控制在1500万亩左右。北疆的非宜棉区多种粮食,南疆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主产区继续担负起为邻近地区供应粮食的任务,平衡区做到供需平衡,销区努力提高自给率。坚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围绕牲畜品种优良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快推进林果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林果品质,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化,把林果业尽快培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种植业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强组织引导,实现100万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创收的目标。

    农业生产坚持“内涵挖潜为主”的方针,努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抓好“种子工程”建设和保护地栽培、贮运保鲜、牲畜品种改良、棉花高密度栽培、果树矮化密植等农业及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抓紧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促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扩大辐射面和带动作用。允许农民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及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切实维护农民和龙头企业的利益。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动力。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力。支持农户在承包期内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有条件的地方扶持一批高水平的家庭农牧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推进县乡机构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深化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2亿元直接补贴给有订购任务的粮农,完善储备粮管理制度。按照“放要有序,管要有度”的要求,加强棉花市场宏观管理,确保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继续贯彻“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方针,坚持原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不变,坚持重点支持南疆三地州不变,坚持扶贫开发支持力度不变,搞好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变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不断提高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综合素质。继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

    (二)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工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符合新疆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大力支持三个“30户”重点企业。加速培育和发展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其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和支持一批以“专、精、特、新”为特色、市场潜力大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壮大一批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信息服务网络。

    坚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千方百计加快石油和石油化工、天然气及下游产品加工工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鼓励区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石油下游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施棉纺振兴工程,建立棉花生产、销售与棉纺业协调发展、各环节利益合理化机制;鼓励和支持纺织企业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快速提升我区纺织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集中力量培育几个技术装备一流、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煤炭和水能资源优势,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和水电站,推进低价能源区的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生物技术、新能源、保健食品等领域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起点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集团,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培育和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重化工、绿色食品、轻工纺织、高新技术等五大产业基地。率先发展最具潜力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

    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成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加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力度,精干壮大主业,放开搞活辅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地区、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执法检查工作力度,督促企业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坚决遏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抓好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推进城镇化。

    努力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消除限制消费的各种障碍。积极促进和正确引导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教育等方面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放开住房二级市场。鼓励居民扩大旅游、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技术手段,改造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信息、金融、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提高科技含量,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快流通现代化,培育2-3家跨入全国百强的连锁企业集团。推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整顿和规范建筑、房地产和文化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开展对食品、药品、农资等商品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

    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坚持开发建设与保护相协调的方针,加强景区景点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吸引各方面资金,充分利用新疆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优势和沿边地缘优势,挖掘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开发更多的旅游精品,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品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立足长远,突出特色,完善城市规划,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和融合发展,发挥经济聚集和辐射功能,带动北疆地区乃至全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以现有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加速小城镇建设,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整合城乡经济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搞好绿化美化,改善道路、供水、供暖等设施条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户籍限制和淡化城乡人口界限,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四)扫除一切障碍,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消除一切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政策规定和不合时宜的做法,努力在全区形成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中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良好氛围。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准入领域,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行业、领域都要向非公有资本开放,凡承诺对外商逐步开放的投资领域要引导非公有资本加快进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投资建设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围绕我区特色资源和支柱优势产业搞配套加工,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创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对非公有制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消除一切歧视性政策,落实公平待遇,在市场准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依法保障民营经济的财产权益。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领办创办非公有制企业。完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法律保障,在全区迅速形成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

    (五)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积极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继续加大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生态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和矿产资源勘探的投资,加强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安排自治区重点项目30项,其中克拉玛依机场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新疆优质棉基地等12个项目单项或部分投产,吉林台一级水电站、奎—赛高等级公路等14个续建项目。安排精—伊铁路、下坂地水利枢纽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落实国债项目,增加自治区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重点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加大对重点项目、国债项目的稽查和审计力度,严厉查处挤占、挪用和浪费国债资金的行为。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建设领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前期费投入,逐步实施前期费滚动使用办法,增强前期费投入能力。加强前期项目管理,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到“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积极扩大民间投资。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投资建设的非重大、限制类项目,简化审批手续,研究制定改审批制为备案制的办法。制定鼓励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放宽准入领域,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供水、垃圾污水处理、道路、天然气气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和领域的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快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速度,尽快做好艾比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垃圾处理和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推广使用洁净煤,最大限度减少“三废”产出。重视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六)建立规范的财政运行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功能。

    加强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实力。集中投入和扶持财源建设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有计划地培植和壮大财源。狠抓税收征管,明确各级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实力作为考核经济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税种、重点地区收入的征管和监控,继续清缴欠税,对现行财税优惠政策进行清理归并。依法治税,加大财税稽查力度。抓好非税收入,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把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收缴到位,实行全口径的预算管理。

    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各项财政重点支出。逐步清理不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支出、机构正常运转、救灾救济、社会稳定、重点领域建设支出需要,不断提高财政综合调控能力。明确各级政府保证工资发放等重点支出的责任,用好上级补助资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科学理财,规范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和机关运行成本。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强化财政监督。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改革向纵深发展。完善自治区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政资金用途,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财政收入监督保障机制,构建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支出监督机制。

    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以及自治区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在加大重点项目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县域经济、南疆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扩大银企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对金融企业和上市公司实施有效监管,努力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