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吉林省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吉林省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27日 11:28   来源:中国政府网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整体推进工业省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突出提高效益、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工业化。以发展玉米经济为战略重点,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转化,力争使农畜特产品综合加工率提高到50%以上。进一步发展优质畜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根据各地资源特点,合理规划布局,积极发展特色经济。突出发展县域工业,扭转县级财政困难局面。

    加快发展支柱、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和壮大制造业,促进老工业基地向新型的、先进的制造业基地转变。努力促进汽车、石化两个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将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成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支柱产业“三足鼎立”格局。汽车整车产量发展到100万辆左右;建成汽车综合制造基地。原油年产量增长到600万吨;推进炼油和乙烯装置向集约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建成有竞争力的特种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竞争能力较强的农畜产品深加工及饮料制造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00亿斤。推动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步伐,壮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光电子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国内外和省内外科技、人才和资金资源,加快现代中药、光电子、计算机软件、科学仪器、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生态农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带动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进一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新冶金、机械、建材、轻工、纺织等工业。发展大企业和发展中小企业相互促进,努力使重点制造业形成区域企业集群。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建成长春新机场;新增高等级公路8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00公里,实现全省乡镇和大部分村屯通油路。建设哈达山综合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风力发电和农村生物能源等工程。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新建一批重大环保和城市公共设施。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动工业企业进行信息技术改造,在农业和服务业逐步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有重点地推进商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和社会管理信息化。全面调整创新传统服务业,重点培育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法律和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整个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业省建设要以城镇化为重要载体。进一步发挥长春、吉林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增强产业集聚和吸纳就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消除不利于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进一步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科教省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加快技术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优势领域的高新技术科研开发,在关键领域和技术发展前沿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促进主要产业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功能园区。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结合,使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对科技产业投资,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业,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

    加快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扩大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城市高中教育步伐,巩固提高大众化高等教育水平。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开展远程教育。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把大学办出特色、办出优势,提高教育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地的功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本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积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努力增加人才资源总量,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培养和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重点建设企业家队伍和高级专门人才队伍。加强同国内外人才和智力合作,积极引才引智。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营造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实施《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积极运作生态资产,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扶持新兴环保产业,培育更多的绿色产品品牌,基本实现建设绿色品牌大省的目标。西部地区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初步实现东部长白山区生态环境全面恢复。积极推行工业清洁文明生产,大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继续推进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长白山天然资源、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探索功德性事业与功利性产业相结合的机制,鼓励外商和民间资本投资于生态省建设。初步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强化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法律保障和执法监督。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建经济国际化格局。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大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事、管人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经济市场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开发农村市场。努力构建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分配秩序,加强政府对分配的调节。努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城市低保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构建经济国际化格局。全面实施《加入WTO过渡期吉林省应对工作指导意见》。实施出口市场、外贸主体和贸易方式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高商品和服务出口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逐步扩大开放领域,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更加充分地利用外商和国内投资者的投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扩大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带动作用。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建立促进就业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就业的格局。高度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加快发展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要措施,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创业、就业环境,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力争使其在全国位次明显前移。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建立城市扶困机制,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尽快使城乡贫困人口脱贫。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发展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完善村级直接选举和村民自治,推行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加强社会法制建设,发展法律服务,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政府法制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四政”方针,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科学规范政府及部门的行政权力,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提高公共管理透明度。建立完善在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制度措施,加强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发展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社会科学。坚持计划生育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建设,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搞好军民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重视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农村文化。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三、2003年的重点工作

    2003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

    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00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收支基本平衡。其他预期目标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3‰以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一是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扩大投资。抓好水利、交通、生态、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努力争取国家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城镇就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科教文卫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国债投资;积极利用国内外投资,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积极促进消费。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促进汽车、住宅、信息等消费。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推动消费信贷。改善农村消费条件,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二是推动企业改善经营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工业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指导企业细化市场,针对投资和消费需求多层次的状况,努力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进一步提高经营水平,努力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发挥骨干大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对有发展潜力的亏损大企业,推动其调整改组、加强管理、开拓市场,争取尽快扭亏。对“双停”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尽可能搞活一批。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强政府服务和指导。三是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滚动实施“十五”百项工程和40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争取有一批建成投产。推动技术改造项目投产达效,努力实现更大的经济增量。培育发展旅游、休闲健身、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等新兴产业。抓好新项目开发和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二)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突出发展玉米经济,扩大专用玉米种植,完善农户与加工转化企业的产销关系,加快加工转化项目建设。继续发展壮大优质畜牧业,推广优良品种、先进饲养方式和技术,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提高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水平。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及多种经营。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贯彻国际环境质量标准,培育一批新的绿色品牌。组织和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县域突破战略的重点是工业突破,要大力振兴和发展县域工业。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抓好县城和重点镇建设。

    在工业和服务业方面,启动汽车综合制造基地工程,抓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的实施。促进化工产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特种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的比重。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努力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加快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医药工业快速发展。加强光电子产业基地、软件园建设,推动重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一批信息化重点工程。组织好30个续建、20个新开工的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加大机械、冶金、纺织、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力度。继续稳妥搞好煤炭、军工、有色金属困难企业关闭破产。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重点抓好发展社区、会展、商贸、餐饮、交通等服务业的工作,进一步推进流通业态的创新。切实抓好旅游项目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选择10户重点企业进行现代物流管理试点,搞好现代物流统一平台建设。

    (三)加强科技教育和环境资源工作。突出抓好12个重大专项、35个重点项目的研究开发,组织实施30项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实施专利扶持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计划,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办学模式改革。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高校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抓好生态省重点工程和项目的滚动实施。加快西部治碱工程、生态草工程建设,实施草原禁牧、轮牧制度。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力度,凡是按照国家规定应退出的,都要尽快退出。搞好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稳妥实施向海自然保护区移民工程,加快珲春、龙湾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东辽河上游生态功能保护区。全面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法律法规。

    (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除国家特殊规定外,全面放开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抓好有问题上市公司的重组。推进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对20户重点企业实施剥离辅助、精干主体的重组。三是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垄断部门和行业改革。探索建立企业信用诚信体系。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分配全面采取市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规范和完善各类建设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扩大和规范政府采购。四是稳妥实施金融改革。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促进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整顿城市信用社,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力争在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发展农村金融事业。抓好企业债券兑付工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五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稳步搞好土地使用权流转;积极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搞好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六是创新外经贸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应对工作,保护企业正当权益。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开展投资环境整治和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探索收购兼并、风险投资以及网上、代理、登门招商等多种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重视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经营。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抓好工业品出口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出口增长。扩大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鼓励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优化劳务输出结构。进一步加强同各省市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大力推进国内招商引资工作。

    (五)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生活。认真贯彻全国和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发就业岗位,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政策。以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搞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社区就业服务组织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服务。积极稳妥处理下岗职工出中心和依法解除劳动关系问题。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完善失业保险。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开展煤炭、建筑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和城镇扶困救助,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

    (六)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省博物馆、图书馆配套设施,抓好精品图书工程,加快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吉林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利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继续活跃群众性体育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好第6届亚冬会的筹备工作。进一步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加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和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搞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功能。组织好吉林省建置350周年纪念活动。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和发展“兴边富民”行动成果。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视和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强天然灾害预警体系和设施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加强信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严打”方针,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强边境管理。

    (七)大力开展增收节支。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腐败”的方针,依法做好征税工作,增加财政收入。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加强预算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的投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省、市两级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抓好省直机关会计集中核算试点工作。整顿财经秩序,加强财政资金审计,严格财经纪律。加强税源建设,建立地方财政稳定增长机制。树立长期艰苦奋斗思想和作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

    (八)搞好政府自身建设。根据国家部署,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执法监督,抓好依法行政考评,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深化乡以上四级政府政务公开,搞好省、市两级政府政务大厅建设。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发挥决策智力支撑体系的作用,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完善公务员录用、考核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决查处大案要案,深入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加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吉林富强起来、吉林人民富裕起来,是我们必须担负起来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黄楠)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