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浙江省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浙江省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27日 11:37   来源:中国政府网   

     (点击查阅更多200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6日 习近平)

    各位代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一次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的盛会,是一次认真筹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大计的盛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基本回顾

    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五年。这五年,省政府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认真落实向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作出的庄严承诺,围绕培育发展新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大力推进改革。多形式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改革,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最低生活保障由城镇向农村延伸。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进出口主体、产品、市场和方式的多元化,强化外贸出口优势。加强对外招商,多形式扩大利用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灵活多样地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修改和完善涉外法规和政策,着手建立应对反倾销等预警机制。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地促进了浙江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各类特色园区,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扶持。减粮扩经,增加养殖,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和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破垄断,推广各类新型经营业态,加快发展服务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为主向质的提高为主转变。

    不失时机地全面推进城市化。制定城市化发展纲要和城镇体系规划。调整和扩大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和中心城镇的行政区划范围。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降低入城门槛。进行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加强城市和中心镇建设。城市化水平年均上升近两个百分点。推进城市化,极大地强化了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科教强省和文化大省建设。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实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调整中小学布局,兴建高教园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多形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倡导“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建设科教强省和文化大省,使科技、教育、文化对全省发展的支撑作用更为显著。

    努力改善发展环境。一手抓改善“硬”环境,实施“六个一千”工程,加强信息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改变我省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一手抓改善“软”环境,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政务公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着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改善发展环境,对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对外增强了我省的吸引力。

    过去五年,全省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胜利完成了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省已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浙江大地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生机。

    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4638亿元增加到7670亿元,财政总收入由341亿元增加到116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0.8%和12.7%,其中2002年比上年分别增长12.3%和13.2%。经济结构显著改善。效益农业取得可喜成绩,经济作物、养殖业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占的比重分别由20.3%和26.3%提高到35%和33.5%;工业以及建筑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连续四年超过20%;第三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由32.2%提高到40%,商贸、金融、房地产、旅游和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经济的外向度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由142.8亿美元增加到419.6亿美元,其中出口由101.1亿美元增加到294.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23.8%。一般贸易出口跃居全国第一位。利用外资大幅度上升,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65.4亿美元,占全省历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的60%,其中去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密切,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科技进步在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育事业开辟出一派崭新局面,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高中段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普通高考录取率由31.8%提高到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7.9%提高到20%,我省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计划生育、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较低水平,耕地连续实现占补平衡,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步伐加快,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男女人均预期寿命已分别达到72.8岁和77.1岁。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省进一步深入,先后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法规议案39件,制定政府规章63件,依法行政和依法接受监督逐步向着规范化方向推进,在全省各级政府初步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严打整治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反腐倡廉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行风建设有了新的加强,依法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累计建成高标准海塘1280公里,高标准江堤1070公里,城市防洪堤967公里。建成高等级公路29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39公里;建成铁路新线和复线310公里;建成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5个,全省主要港口去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7.7万标箱;形成1450万人次的空港年吞吐能力。开工建设电力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其中已建成并投入发电702万千瓦,新建成110千伏以上输变电线路3000公里,基本完成了陆域范围内的农村电网改造。建成长途光缆线路1.33万公里,新增程控电话交换机1175万门。建成标准农田1018万亩。为全省人民瞩目的“六个一千”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杭州至其他中心城市的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已如期建成。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359元增加到12100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由3684元增加到494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294亿元增加到5234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由16.3平方米和37.3平方米增加到20.7平方米和49.5平方米。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15.6部增加到45.9部,移动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2部增加到31.4部,互联网上网用户已达到315万户。居民家庭用于教育、文化、保健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低收入居民和特困家庭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遍布城乡的扶贫帮困网络已初步形成。

    过去五年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共浙江省委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驻浙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和兄弟省市区,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利用外资仍然是发展中的一条短腿。平原河网和大气污染还比较严重,土地资源紧缺与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并存,人才、资金、能源等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差距拉大的状况还未得到有效扭转,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地方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劳动用工问题比较多,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尚存在着不少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地方和单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铺张浪费等行为还严重存在,腐败现象仍比较突出。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

    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党的十六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的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今后五年,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确保到2005年近三分之一市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争取到200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尊重和保障,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不断拓宽。依法治省方针得到深入贯彻,立法、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法律监督体系和法律服务援助体系日趋完善,全社会法律意识普遍增强。

    ———社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接近60%,非农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70%。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到2007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接近7000元。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充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总结浙江这些年来发展的成功实践,今后五年,在工作指导原则上,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勤于学习,善于总结,不断探索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路子。要始终突出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量的新扩张。要始终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生活获得不断改善和提高。

    从现阶段发展特点出发,今后五年,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着力点放在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综合实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力是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速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应对国际国内各类挑战的需要,是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力的需要。

    围绕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今后五年,全面实施“五大百亿”工程,即“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百亿科教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继续培育“五个一批”企业,即一批大企业集团、一批小型巨人企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一批名牌产品企业、一批外向型企业。通过重点实施“五大百亿”工程和培育“五个一批”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和产业整体水平,全面改善发展环境,为我省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

(责任编辑:黄楠)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