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行业协会去行政化后陷造血之困(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广东行业协会去行政化后陷造血之困(图)

2012年07月13日 13:05   来源:南方日报   赵越

    南海区各大中小型企业非常多,而行业协会组织要自我壮大非常困难。 记者 卢奕诚 摄

    “造血”之困:去行政化后协会生存路

    “再没有资金到位,我们就发不出工资了。”

    
7月,李勇更多(化名)供职的南海某行业协会迎来了今年收会费的时段。此时的协会已囊中羞涩,宛如领到工资前的“月光族”。

    这是李勇第二次遭遇工资危机。几年前,在政府部门牵头下,该行业协会顺利宣告成立。但此后不久,就陷入了佛山部分行业协会共同的尴尬中:缺钱、缺影响力,最重要是没有“造血功能”。

    今夏,广东省力推行业协会“去行政化”。在很多像李勇一样的“圈内人”看来,佛山很多协会去行政化其实并不困难。很多行业协会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活跃起来,通过企业服务找到发展壮大的模式。而在这个模式中,政府又将是重要因素。

    冰火两重天

    近日,随着广东省有关文件的发布,广东各地推动行业协会“去行政化”一时成为新闻热点。记者从南海民政部门获悉,南海从2006年起已着手该工作,至今90%左右的行业协会已经实现“去行政化”,剩下的10%正在进行“去行政化”,将争取尽快完成。

    但事实上,相比“去行政化”,各行业协会如何通过“造血”自主生存,是一个更难回答的命题。

    专职人力,可以作为外界判断行业协会生存状态的一个直观标准。以办公室位于南海罗村的南海电光源灯饰照明行业协会为例,包括职位最为重要的秘书长在内,目前有三位专职工作人员,其余全部由会员企业员工兼职。

    这在南海乃至全佛山的行业协会中,算得上一个比较正常的数字。由于协会活动不多和经费问题,很多协会不需要太多人手。

    “粗略估计,目前南海的行业协会中,绝大多数都已聘请了专职工作人员,这比2006年去行政化前好很多了;有的多达三四十人,但还有不少则是个位数。”一位业内人数估计。

    南海工商联秘书长王飞宁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行业协会的整体情况。记者从南海民政部门了解到,南海区级的五金、汽车、纺织等行业协会都红红火火,一些行业协会号召力巨大,与政府部门展开多方面合作,会员单位达到数千甚至上万个,协会为会员提供各种专业服务,争取利益。个别协会甚至还有自己的办公楼。

    然而,不言自明的情况是,南海乃至佛山仍有部分行业协会迟迟“火”不起来,有些协会显得冷清,一年中也没有什么动静。

    “部分行业协会活动少,自主生存能力不强,是因为还没有找到自我造血的模式,支撑发展壮大。”南海民政部门一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分析说。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