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温津贴调查:工人直叹墙内人有墙外无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广州高温津贴调查:工人直叹墙内人有墙外无

2012年07月18日 11:45   来源:南方日报   刘怀宇 蔡梓瑜 朱子煜

 

建筑工地上,一名工人冒着酷暑作业。资料图片

 

 

一只猩猩直接对着盆“畅饮”剩余的西瓜水。符超军肖雄摄


    广州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间为6月—10月,如今7月已过去一大半了,到底有多少人拿到了高温津贴?有多少户外工作者拿到了高温津贴?连日来,记者在广州街头进行大量调查,在采访的13名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和送水工等户外作业工人中,仅3名环卫工人和一名快递员领到高温津贴。一位领到高温津贴的环卫工人表示,这些天她平均每天至少喝3瓶水,但每个月补贴只有150元,这点钱甚至还不够买水。

    然而,截至上周五,市劳动监察部门称尚未接到一宗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投诉。记者采访得知,工人“怕事”不愿出头,单位违法成本太低,相关监督不到位等原因成为高温津贴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

    “高温津贴墙里人有墙外人无”

    人物:小陶、老罗等

    职业:建筑工人工作地点:珠江新城

    昨日午间时分,记者在珠江新城的一处地下隧道,见到了刚刚睡醒、从地上坐起来的小陶。小陶二十岁出头年纪轻轻,黝黑的脸庞上还透着浓重的疲惫。在记者问及高温津贴时,小陶的眼神里满是惊诧,“高温津贴,有这东西吗?我没有听说过。”

    记者了解到,小陶所在的中天建筑公司根本没有给工人发放高温津贴,只是每天给每人发放一小包凉茶。“我们早就习惯了。”小陶憨厚地笑道,“我做了两三年建筑活,每年都是这样过来的,从来没想过还会有高温津贴。”

    而在珠江新城F1-1工程的施工工地上,一名工人虽表示自己听过高温津贴,但是从来没有领到过。“工地上有一个人刚刚中暑被送到医院,这么热的天气,公司就发了一小瓶饮料,哪里有发什么高温津贴。”这名工人的口气里全是无奈。他还愤怒地述说自己多次去找过公司,要求其按照规定发放高温津贴,改善住宿环境,可是一直遭到“冷处理”。工程从去年年底开工,他做了3个月,多次向上级反映未受理睬,他也一筹莫展。

    同样在此工地工作的老罗则笑笑说:“工人这么多,每人150元,老板肯定不愿意发。这一行我做了四五年,有什么福利都是墙里的人有、墙外的人没有。”老罗感叹,自己这类室外工作者不比白领,要得到高温津贴难如登天。

    “领导说有补贴但就是不兑现”

    人物:阿刘等

    职业:快递员、送水工工作地点:体育西路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做了7年快递员的阿刘身上。中午天气闷热,在体育西路,阿刘靠在标着FEC银捷速递的单车上猛灌矿泉水。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摇了摇头说:“我从来没领过高温津贴,我向领导说过这事,但是他们每次都说有发,从月初到月底,我从来没见过。”向上诉求未果,阿刘只能生生咽下这个“哑巴亏”。

    华师附近一家送水部的一位湖北籍送水工人,早早就起来忙碌。他们的工作是有客户需要,就马上送水上门,即使再热的天气,也必须从早工作到晚,特别是在天气炎热、饮水需求猛增的盛夏。这名已经从事了五六年送水工作的工人坦言:“高温津贴听说过,但我从来没有拿过,今年也不例外。有这个政策自然好,但是我们根本没享受过,等于没有。”

    相比之下,在顺丰快递工作的老刘就比较幸运。下午5点多,广州大道北仍然热气蒸腾,老刘正在街边的树荫下避暑,面前摊放着不少待领取的快件。“公司提供饮用水,每天喝水基本不用花自己的钱。”在顺风快递干了5年的他已经记不起“高温补贴”是什么时候开始发放的,“很久了吧,去年就有领到。

    “高温津贴还不够买水喝”

    人物:钟阿姨、李阿姨、黄大姐

    职业:环卫工人工作地点:石牌、岗顶、新港中路等地

    中午的高温时段,记者在体育西路和珠江新城看到,不少环卫工人就在天桥下休息和就餐。灼热的空气烧灼着皮肤,但是工人们却只能稍作休息,喝一喝水,就继续上岗。

    在石牌,一位姓钟的环卫工人表示,这个辛苦的工作她已经从事六七年了。她告诉记者,今年她领到了“传说”中的高温津贴,但是上个月的补贴往往要等到下个月才能拿到,时间上有点滞后。钟阿姨抱怨,高温津贴150元的标准太低了。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广州夏季这么热的天气,平均一天至少喝3瓶水,补贴是150元,每天只有5元,怎么够买3瓶水呢?”

    在岗顶汹涌的人潮中,细致地打扫着街道的李阿姨,对高温津贴一脸“迷糊”:“好像听说是发半年吧,我有领到啊。”李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是随工资一起领的高温津贴。

    来自湖南的黄大姐已经在新港中路干了3年环卫工作。她告诉记者,今年5月起,单位就开始在热天派发一些凉茶。“平时水从家里带,有时候也会在外头买,平均每天花不到一块钱。”同样,黄大姐的单位也在6月份开始发放高温补贴。

    工人怕“穿小鞋”宁吃“哑巴亏”

    根据省市相关法规,广州每年的6月—10月,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须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150元/月。市人社部门表示,如用工单位拒不发放高温津贴,劳动者可拨打12333进行投诉,如果属实,劳动监察部门将会进行处理。

    昨日,记者采访了10余名建筑工人、环卫绿化工人、快递员、送水工等长期在户外作业的工人,其中仅2名环卫工人表示拿到了高温津贴。然而,市劳动监察支队称,截至上周五,他们还没有接到一宗关于高温津贴的投诉。

    为何众多户外劳动者吃了哑巴亏却不愿意争取自己的权益?华师附近一名送水工悄悄告诉记者:“就算没有领到,那么多人都没说,我也不想当出头鸟,要是丢了工作怎么办?”这名工人再三要求记者不要写出他的名字,甚至连自己姓什么都不愿透露。

    除了工人不愿意出头,单位违法成本太低也是导致高温津贴难以落实的一大因素。根据相关政策,需发放高温津贴但用人单位没有发放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补发,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有网友质疑,最高1万元以下的罚款太少了,公司即便真被罚了款,总体比起来还是省下不少,职员最后还有可能被“穿小鞋”。“我所在的公司有20多人在户外工作,算起来一个月要3000多元,5个月下来就要支付15000多元,远高于罚款金额。”一名网友说。

    另外,相关政策显示,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情况以及高温津贴发放情况,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一名建筑工人质疑:“这不是自己管自己吗?怎么可以管好自己?”

    措施

    气温超40℃工地要停工

    建筑工人是高温作业最大的群体之一。笔者昨日获悉,市建委日前已下发关于夏季高温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施工工地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市建委要求各建设、监理单位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各施工现场检查、指导防高温工作,防止因高温原因引发的各类事故。作业人员宿舍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各施工现场都要配备足够的饮用水以及为作业人员准备一定的绿豆汤、含盐清凉饮料等,发放清凉油、仁丹、风油精等预防中暑的药品。高温作业场所要采取有效的通风、隔热、降温措施,尽量减少高空和深基坑作业,对年纪大、身体素质差、不适应高温作业的人员要及时调换岗位,严格控制在高温烈日下从事高空、深基坑等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工作,防止中暑事故发生。

    另外,各建筑工地还要适当调整工作班次和工作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要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间露天作业,宜采用“提早上班、推迟下班、午休延长”等措施,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劳动者加班;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安排劳动者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刘怀宇)

    社区高温庇护站全面开放

    天气太热受不了?进来坐坐吧。自本月10日广州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起,市内所有社区高温庇护站和1300多个“星光老年之家”已全面开放。

    昨日,记者前往越秀区北京街社区高温庇护站(龙藏、大马站)现场走访。该庇护站在去年的考核中被评为A级,同为A级的在全市另外仅有15家。今年,市福彩、越秀区民政局各向其资助3.5万元经费。

    记者发现,庇护站最为显眼的设施,便是摆成一片的棋牌桌和一箱一箱的书籍,周围风扇、空调一应俱全。天热难耐的时候这里确实是个乘凉的好场所,可以一边坐在椅子上吹空调祛暑,一边打牌、看书,而这些都是免费的。此外,还有免费茶水提供。

    记者从越秀区民政局了解到,目前该区有180多个“星光老年之家”,避暑用品基本齐备,其中部分场所24小时开放。(陶达嫔 范晨 朱琳)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