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个基层社区目前要承担33类147项工作,挂20多块牌子,小社区几乎变成了“牌楼巷”——24日上午,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江苏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江苏省人大内司委提交了有上述内容的调研报告。
内司委的调研显示,由于社区管理尚未理顺,社区“被行政化”现象突出。当前,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派出机关与城乡社区之间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清,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责权利不对称。而且,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推进,各个条线的工作纷纷“落户”社区,但是并没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因此,现在的社区既要完成政府延伸交办的任务,又要满足群众需求,还要设法争取资源兴办实事,任务繁重。更令社区头痛的是,考核检查多、表彰评比多、重复统计多、台账资料多,社区工作人员80%精力都用在了应对各类检查上,很少有时间联系服务居民。
相较于繁重的工作任务,社区工作力量明显薄弱。近年来,江苏普遍调整扩大了社区规模,但社区工作人员并没有增加。相对现有社区规模和工作任务,社区人手偏少、工作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常常是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晚上干白天的活。与此同时,由于待遇偏低,社区还面临着人员不断流失的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矛盾,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江苏省人大内司委和省民政厅厅长吴洪彪都提出,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