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养老服务:民办养老院为何长不大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天津养老服务:民办养老院为何长不大

2012年09月28日 10:24   来源:人民网   

    民办养老院成“新兵训练营”

    人才

    “1800元左右的月薪,都招不来足量的养老护理员。”天津志成养老院孙欣今年不到30岁,父亲开养老院,她则女承父业,身兼数职干起了副院长、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员,她告诉记者,“年轻人不爱干,嫌脏,年老的就更不好招了。”

    按照国际通用方法测算,一般老年人口的6%-7%需要特殊护理,结合我国实际,约占老年人口的3%通过机构实现养老,另由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作为剩余3%的补充。按照这一比例,本市约有5.6万名60岁及以上的老人需要机构养老的照顾。而数据显示,本市专职养老护理员的人数却不足6000人。据业内人士介绍,养老机构相关规定要求:能够基本自理的老人至少按6:1的比例配备护理员。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个比例至少要达到4:1,也就是4名老人就需要一位护理员。在记者走访的多家养老院里,最好的也只能是8:1,甚至有的小养老院,60多名老人只有两名护理员,比例为30:1,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的人数比例更是不足半数。在这一巨大用工缺口里,民办养老院是“重灾区”。养老护理员“2月来3月走”是常事。

    薪酬低、不稳定是养老护理员不肯落户民办养老院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走访发现,民办养老院因为资金不足,配备养老护理员人数有限,工作强度往往大于国办养老院,可薪酬却徘徊在1500-2000元左右,工作辛苦,风险大,本地人不愿意干,可外来务工人员又不能享受政府的保险补贴,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把在民办养老院里打工当成了来津落脚找工作的踏板。河东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护理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具有一定从业风险的行业,上岗前需要专业培训,河东区民政局近年来也举办过多次培训。但很多经过培训的护理员都会离开养老院,大多选择去医院当护工。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在养老护理员学校的学生毕业前一年半已经有很多的医院来“抢”了。一名经过培训有经验的学生去医院做陪床的护工,往往以小时、天为单位计费,干得好的护工月收入超过白领。但在一般的养老院月收入能拿到2000元就不错了。而即使有获得资格认证的以及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员,一般也都流动到福利待遇高的国办养老机构,或者把民办养老院当做实习基地,很难有护理水平高的护理员愿意留在民办养老院里工作。

    “护理员老龄化严重也越来越成为问题。”张镇对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和储备颇有担忧:目前很多在养老院从事照顾老人工作的员工已超过50岁甚至面临退休,急需后续中坚力量的补充,如何完成“8090后”的职业队伍建设是摆在养老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酒香也怕巷子深”——

    消费者思维定式困扰“民字号”

    “做不做广告?要不要推广?”对于国办养老院来说,这是根本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年轻”、知名度小的民办养老院来说,却是斟酌又斟酌的双刃剑:做,要从本来就吃紧的资金里挤出推广费用,不做,面对消费者多年形成的“国办优先”的思维定式,民办养老院欲打破藩篱,不得不从广告推广上寻求突围。

    在百度上检索“天津养老院”、“敬老院”这些词,第一页16条链接中10条链接是民办养老院的推广广告。一位代理互联网广告的工作人员透露,养老院在百度上做推广需要开通一个百度推广的账户,一个月的费用将近万元。

    “现在大多数家庭还是把进入国办养老院作为首选,好像在人们的印象里,国办院经营时间长,服务经验丰富,人员稳定性和技术性强。而一说到民营养老院,大伙儿总担心它的专业性和管理是否到位,”河北区志成养老院副院长孙欣表示,作为民办养老院,大多数经营者已经意识到,和国办养老院拼“硬件”是不明智的,只能拼服务。一家正规的民办养老院服务水平不亚于国办养老院,甚至更有竞争力。

    在本市最大的民营智能养老院,79岁的邵奶奶早晨起床后,说梦见了自己的“小四辈儿”,想看看。24小时一对一护理员赵姐为邵奶奶打开电视屏幕,连接互联网。不一会儿,邵奶奶的重孙子“波波”就出现在屏幕上向邵奶奶说“早安”。88岁的翟忠义大爷,吃完早饭觉得自己心脏不太舒服,马上按动了墙上的呼叫器,对呼叫器喊了声“我心脏不舒服”。值班员张梅就马上启动电脑应急系统,呼叫值班医生并同时呼叫120。10分钟后,经过简单救治的翟大爷被送上120救护车,并由特护人员陪同前往医院治疗。

    “我们的智能养老主要体现在:网络智能,入住老人的家人可以随时使用视频观察到老人的生活起居,可与老人视频聊天。电子智能,特护病房除了有专业医生、护士照顾、观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外,全院安装监控系统,设专人随时监测老人的身体健康等,在每位老人房间安装电脑传呼对讲系统,随时按照老人需求提供服务。”

    记者走访中也发现,像志成养老院这样通过找准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强化服务、“精耕细作”的民办养老院不在少数,正在挖掘民办养老院机制灵活、人性化服务的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由于市民“只认国办”的思维定势仍然存在,对民办养老院的关注不足和双方信息的不对等,以志成为例,目前的入住率不到一半。如何塑造民办养老院新形象,打破消费者的认识偏见,摆在它们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把更多支持向民办养老院倾斜

    ——访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方嘉珂

    图表

    一个民办养老院的账本


    盈利

    这样收入与支出相抵剩余6860,这还不包括水费、电费、设备费、还有部分困难老人减免的费用,这样一算,该养老机构,一个月盈利不足3000元。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副会长方嘉珂教授既是养老领域的专家,也是探索民办养老院发展之路的实践者。他表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在应对养老服务压力上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民办养老院的发展和完善,他建议,在制度设计上,应为民办养老院留出发展空间,即通过对国办养老院的新建、扩建,实现无子女、无职业、无收入老人“应养尽养”,同时加大对民办养老院的政府资源支持,把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向民办养老院倾斜,通过提高民办养老院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民办养老院的主要力量,提供满足不同经济水平老年人需求的服务。

    同时他也建议对民办养老院采取多层次发展策略,一方面,针对民非企业性质的民办养老院,政府、慈善组织、基金会应加大支持和理解力度,承担更多的扶持责任,同时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其福利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另一方面,对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公司制企业,精算投入产出,培养消费者“购买服务”理念,允许社会资本差异化经营,实现民办养老院的盈利。

    在经营模式上,“公办民营”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所谓“公办民营”,即政府补贴机构硬件,交由民间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2006年,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以委托管理的方式接管了月坛街道敬老院。在合作中,鹤童不管财务、不设会计,也不进行前期投入,只负责自己擅长的经营管理工作;作为主管方的月坛街道敬老院负责提供强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月坛街道办事处则只负责对鹤童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这样的举措,保证了鹤童从人员安排到服务提供的独立性。

    在这方面,本市在国办、民办养老院联姻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日前,天津市第一老年公寓、天津市养老院与天津市望园养老院、天津爱馨瑞景园老年公寓进行了合作。由国办养老院对民办养老院进行人员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质量,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与民办院分享,对于老年病的治疗、特殊疾病老年人的护理等给予技术支持。

    对养老护理员职业化的理解不足是制约养老护理员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应该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具备基本医学知识、护理常识、心理疗养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意识及交流能力,而在现实中,严重供不应求的就业情况造成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准入门槛降低,不少养老院、老年公寓把养老护理员简单等同于护工和保姆,因为人手匮乏,不愿意抽出人员进行培训。原本的社工被迫兼职或转行做护理员,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还只限于照顾老人简单的饮食起居;而部分养老护理机构和从业人员培训意识薄弱,往往制约了养老专业化服务的深入发展。

    在民办养老院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与使用上,方嘉珂主张,要稳定队伍,待遇固然重要,护理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行业化、本土化设计更为重要,关键在于要树立养老护理员的职业价值感。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认同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而由于资金限制,民办养老院普遍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护理员级别和工资不挂钩或差别很小,很难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

    鹤童所属各个养老院均采取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对每个岗位都进行递进式培训,除职称晋升外,成绩突出者可以由护理员升任到团队长,还可以升任助理院长直至院长。同时通过定期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考核,将成绩优异者与收入挂钩。在实现了养老护理员八小时工时设计、规范化程序管理、最低3000元的工资与CPI联动机制的基础上,这些职业规划的措施不断激励员工注重学习,提升护理水平,在实践学习中树立、实现员工的价值和职业荣誉感。鹤童建院18年,员工的最长工作年限已达17年,为探索民办养老院拴心留人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