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走出经济质量跃升新轨迹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天津滨海新区:走出经济质量跃升新轨迹

2012年11月07日 11:11   来源:滨海时报   张维维

  国家启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使这块热土成长为我国自主创新基地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新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建立了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1个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9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冶金等7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华能IGCC空风装置

大港垃圾处理厂

开发区西区人工湿地

  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滨海新区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建设”为重点,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始终。率先调整产业结构,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调整产业结构

  构筑“三高”产业

  滨海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引领产业合理布局,集群发展。截至目前,新区已先后出台了《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及《临港经济区分区规划》、《中心渔港经济区分区规划》、《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滨海新区综合交通规划》等一批区域性规划,出台了《滨海新区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工业领域十二个专项产业规划。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管理。滨海新区在“十大战役”中,以建设为重点,推动新区优势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调整布局,形成了东航运、西高新、南化工、北旅游、中服务产业的总体布局;推动新区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分区聚集,新的十大服务业聚集区形成,使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成建设、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高起点规划也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在这些《规划》的制定过程中,突出了实效性,强调了贴近和应用”,滨海新区经信委综合规划处负责人梁发建告诉记者,比如,《新区工业“十二五”规划》定位将新区打造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初步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2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明确了新区未来工业的发展大方向。规划对滨海新区工业结构、滨海新区工业国内与国际竞争力、如何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和实例为新区各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描绘出了具体蓝图。

  以项目为抓手,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新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天津开发区投促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长城汽车的投产,让新区汽车产业形成长城与丰田的“双引擎”驱动。随着长城汽车的研发、金融、物流、销售和出口等载体不断完善,汽车产业在冲刺百万产能的同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拓展的路径也日渐清晰。“新区汽车产业的全产业链时代已经到来。” 比如,在一汽丰田这样千亿元产值龙头项目带动下,汽车产业链条不断衍生,长城、大众等项目相继落户。其中,已经投产的长城汽车一期,至2015年全部达产后,将具备80万辆整车生产、CKD/KD件生产、零部件汽车工业园、出口物流生产基地四大功能,生产多款SUV和B级轿车,仅长城汽车这一个项目预计全部达产后产值就将过千亿。长城投产后,大众汽车变速箱项目接踵而至。该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投资6.27亿欧元,已经开工,其中DQ500是大众在全球首次生产的最高端变速箱;二期投资3亿欧元, 产能45万台。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能为135万台,产值300亿元人民币。三大汽车品牌的纷至沓来,是产业链发展形成聚集产业的必然结果。正因如此,2011年新区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920.9亿元,同比增长18.1%,产业规模居各大产业之首。

  新区优势支柱产业进一步夯实基础,集群发展态势形成。石油石化、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多点开花,包括卡特彼勒、阿尔斯通、道达尔、大众汽车、SK、GE等在内的一批世界500项目纷纷选择在新区落户,安营扎寨。

  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新区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生力军。2011年9月,华大基因北方基地项目在天津空港经济区正式投入运营。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致力于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其新一代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生物信息开发能力以及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能力全球领先。

  华北区负责人冯小黎自豪地告诉记者,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序列企业,华大基因几乎每个月都会有相关的论文在世界顶级的科技刊物上刊发,自主创新动力源源不竭。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完成了第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序列图谱,技术水平全球领先。通过搭建平台载体、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已经使滨海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今年,包括新兴信息与网络、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产值将突破12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实现80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将达到40%。

  值得注意的是,新区制造业产业发展还带动了研发、总部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阿尔斯通水电全球技术中心(GTC)于今年在天津空港经济区启动建设。该技术中心将支持阿尔斯通水电业务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发展。而在过去,像阿尔斯通这样的大企业只是把工厂设在中国,享受这里的低成本。如今,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开始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将在中国的单一制造工厂升级为一家拥有完整价值体系的实体。

  阿尔斯通可再生能源业务总裁兼阿尔斯通执行副总裁裴柯斯表示,之所以选择在天津建立全球技术中心,是因为1995年阿尔斯通已经选择在天津设立了生产基地,将技术中心与工厂放在一起,可以让研发人员与工厂的工人实现无缝对接,加速提升本土竞争力和研发能力,为本地客户带来最先进和最为贴近的技术。

  今年8月,世界知名导演卡梅隆来到了新区。卡梅隆―佩斯集团(简称“CPG”)中国总部、CPG中国总部行政中心和CPG中国拍摄制作基地全部设立在了滨海新区。

  总部项目占地小、产值大,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很多大城市竞相争夺的资源。滨海新区积极作为,以中心商务区、北塘经济区、空港经济区和渤龙湖总部经济区为载体,错位发展,全面打造总部基地。如今,项目建设势如破竹,一幢幢总部大楼拔地而起,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项目陆续进驻,成为滨海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志。

  “总部的集聚效应,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并因此产生财富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资本汇聚效应等一系列的叠加效应。”滨海高新区渤龙湖总部经济区负责人表示,比如,明阳风电最初是将其一家制造工厂放到了渤龙湖,后经过考察又先后将其北方总部、结算中心、研究院等重要机构布局到了渤龙湖,各种效应一下放大了数倍。

  中心商务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总部经济”和“钻石”级工厂的引进快速地提升了区域经济规模。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资源整合带来了单位土地面积的高水平产出,“十大战役”搭建的总部平台为区域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载体,为对接世界资本搭好了“接口”。

  海泰控股总经理宫靖告诉记者,在“十大战役”的推动下,渤龙湖总部超前完成了总部大楼和相关配套的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中组部在全国选定科技未来城时,滨海科技园才能够实现突围,成为国家确定的四个未来科技城之一。如今,已有70个央企项目签约落户,预计“十二五”期间可实现1500亿元产值。

  目前,新区总部项目累计达到近200家,包括研发总部、销售总部、区域总部、物流总部、财务中心、结算中心、制造与研发一体化总部等。随着这些企业总部的相继落户,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贡献不断增长,总部经济已成为推动新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到2015年,企业总部达到500家以上。

  去年5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在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以及租赁业务等方面,给予东疆保税港区支持力度最大的试点政策。滨海新区借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航运金融发展。目前,新区已在国际航运、航运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取得多项突破,正在加快与国际航运中心接轨。

  在新区经济指标迅猛增长的数字背后,新区在金融改革创新领域的步伐也日益加快。近年来,滨海新区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大力推进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开放,初步实现在融资租赁、私募基金、外汇改革等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以于家堡金融区为代表的新区金融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金融对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以东疆保税港区为例,截止到目前,注册租赁企业345家,其中单机公司231家,完成飞机租赁97架、飞机发动机7台、船舶租赁26艘,飞机和发动机租赁在全国保持绝对优势。

  新区以农业聚集区、农业园区和设施农业“三个层面”建设为抓手,加速完善沿海都市型农业的载体建设。通过建设9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5个区级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推动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调高调优一产。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新区坚持工业项目的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加快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打造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加快农业现代化。新区产业在调整中升级,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