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走出经济质量跃升新轨迹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天津滨海新区:走出经济质量跃升新轨迹

2012年11月07日 11:11   来源:滨海时报   张维维

        国家启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使这块热土成长为我国自主创新基地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新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建立了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1个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9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冶金等7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膜天膜生产应用

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 摄影记者贾磊贾成龙王欢

  创新驱动

  打造核心竞争力

  创新驱动,为滨海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后劲。通过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速管理创新等手段,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增强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国家启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使这块热土成长为我国自主创新基地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滨海新区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聚焦高水平研发机构、聚焦高新技术企业、聚焦高端人才,抢占制高点,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在技术创新方面。滨海新区着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技术创新和创业孵化。截至今年,滨海新区共拥有经认定市级以上各类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223家。新区科委主任黄亚楼表示,这些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他们贴近市场、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是将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最好推手,是新区经济质量实现跃升的活跃因子。这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已经成为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桥头堡”。

  发展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小巨人,也是滨海新区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新区科委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新区经市里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万家,达到10076家,科技小巨人已经超过500家,其中今年以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414家、新增科技小巨人215家。

  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技术和产品,在细分行业内居于全国前十名,销售收入年增长在20%以上。这是对科技小巨人的认定标准。几年来,新区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培育出了200多个科技“小巨人”。“在新区的开发开放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既需要大项目,也需要‘小巨人’。‘大项目’的优势在于龙头带动作用。而科技 ‘小巨人’就是加大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天津科学学所所长李春成表示,相比于龙头项目,中小企业则是区域发展的活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是打造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广泛基础。在这小巨人和大项目的“双塔”战略中,科技“小巨人”正在成为引领新区经济质量跃升的新生力量。

  经过多年的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种子企业在新区成长为参天大树。比如,凯莱英医药集团在天津开发区注册时,仅有14个人、700平方米用房、25万美元注册资金,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如今已拥有6家子公司、1200名员工、占地40万平方米、总资产超过8亿元人民币,成为了一家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在新区像凯莱英这样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正以每年数十家的速度快速增长。

  天津膜天膜则是另一个通过创新赢得效益的生动案例。1999年,天津纺织工学院(现天津工业大学)与中纺集团合资成立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究所的资产和专利被作价1128万元入股。也就是从那时起,膜天膜从一个校办工厂开始走向市场。不过,公司进入市场后由于缺少资金面临困境,当时天津开发区出面“紧急救火”,帮助膜天膜通过专利质押获得了300万元“救命钱”。经过努力奋斗,膜天膜实现发展并赢得了跨国巨头的“钟情”,产品远销到俄罗斯、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3月,经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获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今年7月5日,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膜天膜让中国的膜品牌在世界顶尖膜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

  2011年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新区全年完成专利申请11855件,首次突破1万件,增速达91.5%,占全市比重达到32%。数据的背后,彰显的是新区企事业单位及发明人、设计人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专利创造活动趋于活跃的新态势。专利数量的增长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区企业从“制造”走向“创造”的轨迹。

  在管理创新方面,新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不断吸引高端项目、优秀企业、领军人才以及重大研发平台落户新区,通过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机制;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创新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机制;创新科技人才工作机制等,在新区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比如,在科技合作方面,新区大胆创新,破解成果转化难题,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举行院企对接等活动,与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实现部市共建。目前,已有近百个高新项目在新区实现落地转化,共涉及海洋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年产值近百亿元。新区还着力推动天津市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共64大项近百子项在新区组织实施,三分之二的项目实现了产业化,累计完成投资约110亿元。这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市级自主创新重大项目为新区抢占科技制高点、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添了活力。

  “我们把人才吸引过来,还要想办法让人才留得住。”新区科委主任黄亚楼表示,近两年,新区通过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在高层次科技人才聚集和激励机制上取得突破创新。例如,未来还将全面推行高端人才全球招聘制度,打破单位和部门限制,试行兼职兼薪的双聘制度;对高水平团队和人才给予长期稳定支持,支持各类高层次人才携带可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创新创业。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区已基本形成以国际化、系统化为特色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成长、壮大的支持机制,产学研紧密合作的体制,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的制度和机制,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机制以及公共服务与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率先成为机制先进、体系健全、富有活力的高端产业高地和研发转化基地。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