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西藏工业经济大幅提升

2012年11月13日 13:56   来源:西藏日报   陈朴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协调对口支援省市、中央骨干企业、高等院校,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西藏工业的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西藏工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西藏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坚持科学发展,工业经济大幅提升

  在中央和各省市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西藏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工业,工业经济水平大幅提升。

  工业企业空前发展。西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藏工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工业发展,全区工业企业发展信心倍增,尤其是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到497户,比2007年的443户增加了54户,其中,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发展尤为明显,由2007年的148户增加到2011年 的287户。经过几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由2007年的100家减少到2011年的56家,但利润总额却由71465万元增加到128318万元,增加了近2倍。

  工业经济水平大幅提升。随着西藏各产业迅速发展,工业企业产销两旺。主要工业企业生产质量和总量普遍提高,全区工业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大以来,西藏每年安排国家产业扶持资金,大力支持西藏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截至2011年,西藏工业总产值达到950805万元,是2007年504375万元的近两倍,年均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3785万元,是2007年的1.5倍,年均增长10.8%。工业产销衔接保持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由2007年的387163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733912万元,年均增长17.3%。

  二、坚持统筹协调,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西藏工业产业发展始终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对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轻重工业来看,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结构也体现出较为符合西藏区情的趋势。从数据来看,党的十七大以来,虽然重工业产值依然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大,最低也有59%,但有下降趋势,轻工业比重却有上升趋势,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轻工业最高年份高达72.6%。轻工业的发展对西藏环境保护和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三次产业结构的贡献。党的十七大以来,西藏发展适度的新型化工业,工业占全区生产总值提高到2011年的8%,第二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至34.5%,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打破所有制界限和部门隶属界限,相继组建了建筑、矿业、建材、藏药等企业集团。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承载西藏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特色工业产业的发展延长了第二产业的产业链,优化了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了相关产业的关联程度,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进而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使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和农牧民收入不断增收,工业镶嵌模式正在逐步改变,这为西藏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坚持西藏特色,新型化工业开始起步

  党的十七大以来,西藏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前提,立足自身基础和市场需求变化,在做大工业总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正在探索一条符合西藏本地实际情况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化工业崛起。西藏坚持特色道路,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步伐,新型化工业开始崛起。西藏矿业、西藏药业、高争股份、华新水泥、银河科技、冰川矿泉水、达氏集团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本土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成长壮大。甘露藏药、拉萨啤酒、5100冰川矿泉水、奇正藏药、圣鹿食用植物油等一批特色优势产品全面进入国内外市场。工业技术水平得到有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型化工业发展后劲明显提高。

  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步形成。西藏坚持把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初步形成了以优势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高原绿色食(饮)品业和水电能源等产业为主的富有西藏特点的工业生产体系,西藏特色工业体系日臻完善。

  西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初步形成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实现工业与生态相互协调发展,并开始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工业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部分重点企业生产自动化达到较高水平,一些工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向应用集成阶段迈进。截至2010年底,全区约有25.7%的企业建有网站,21.5%的企业建有办公自动化系统,39.6%的企业建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5.6%的企业建有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全区重要工业园区信息化基础环境日益改善。

  以上事实表明,西藏初步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四、坚持民生为先,工业带动就业能力建设

  在西藏加快适度的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增强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和改善民生、改善财政状况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以来,工业企业和特色产业已成为西藏带动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培植财源税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

  重视发展民生领域工业。近年来,西藏工业发展不断加强了对民生的倾斜,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高原生物和绿色食(饮)品产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民族手工业产品由满足区内广大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消费需求转变为旅游商品外销为主,带动农牧民增收的作用不断增强。截至2011年底,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4元,比2007年翻了近一番,其中来自民族手工业的收入占20%左右。随着西藏传统手工业产品销路不断拓展,已经成为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工业发展促进就业能力增强。西藏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不断开拓思路,寻找途径,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工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民族手工业、高原生物和绿色食(饮)品产业的发展,带动全区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以西藏尼木县吞巴乡藏香产业为例,全乡总户数422户,有239户264人制作藏香。2010年,藏香生产年收入为910万元,藏香从业者人均收入超过3万多元,远远高于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截至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6236人,2007 年以来累计达到90283人, 2011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期末从业人数12850 人,比2007年增长42%,累计达到52939 人。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