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公布《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这份路线图,经过3年努力,上海的公立医院会发生什么变化?老百姓的医药负担会否减轻,大医院的长队会不会缩短,看病就医能不能更放心?本报约请专家,解读《三年行动计划》蕴含的信息,展望上海医改远景。
取消加成,药费明明白白
如今市民看病,首先抱怨药贵。除了药品定价虚高,医院在定价上加成15%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三年行动计划》中的一大亮点,是宣布在4家郊区新建三级医院实施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广到其他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改革极其复杂,选择药品加成切入,可谓击中了要害。”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马进说,药品加成变相鼓励医院趋利,越多开药、开贵药,加成收益越高,这样“以药补医”,“看病贵”势所必然。加成取消后,切断了医院药品方面的利润,能有效促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百姓出的药费都是出于治病需要,而不是为了医院创收。
专家也表示,如果一下子都取消药品加成,绝大多数公立医院的纯收入大幅下降,将面临难以维持正常运行的局面。选择在新建医院上有所突破,可谓“白纸上好作画”,不至于带来巨大的震荡,利于这项改革措施的后续推进。
据了解,新建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时,将适当提高门诊和住院诊查费、护理费、床位费等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普通门诊诊查费增加部分主要由各类基本医保承担,住院增加的费用也按原报销政策,根据不同参保对象按不同比例分担。专家表示,这一医院收入的结构变化,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技术性劳动的含金量。不少医务人员说,靠自己的本事获得合理收入,而不是靠卖药挣灰色乃至黑色收入,“早就该这样了”。
挂号贵了,药品没有利润了,医院会不会“堤外损失堤内补”?如明明一次可以看完的病,分解成几次,或故意多检验、检查?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明确,为了保证“医药分开”效果,将严格考核医院复诊率、检查费收入占比、病人自费费用比例等指标。
(责任编辑:魏笑)